淨空法師:平常要不練臨終沒把握往生

摘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惱,心所名,小煩惱地法之一」,小煩惱地法有十個。為什麼稱為小隨煩惱?因為這十種法是各別起故,它的範圍不大。不像中隨,中隨它遍所有的不善,全都有。大隨它是遍染一切心,也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我們先看看小隨這十個,這是依照《教乘法數》的順序。第一個是忿,我們常講忿怒,講忿。第二是恨,它的嚴重性相彷彿。第三個是惱,我們常講,你恨某個人,惱某個人,有時候惱、恨連在一起,有時候忿、恨連在一起。覆是掩藏,自己做了不善事情,盡量的掩飾,不讓別人知道,這叫覆。第五個是誑,誑是狂妄,也是欺騙的意思。

第六個是諂,我們通常講巴結。第七個憍,驕慢。第八個是害,或是有意或是無意,傷害到別人。第九個是嫉妒。第十個是慳吝,自己有的捨不得給人。它跟貪常常連起來講,慳貪。貪是貪求,沒有得到的希望得到,得到的捨不得幫助別人。這些稱之為小隨煩惱。

  不要看到小隨就好像輕視它,其實它的障礙都非常大,臨命終時如果這些煩惱起現行,念佛就不能往生。所以像這些,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容易觸犯的,最好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很謹慎的把它伏住。這些煩惱起來的時候,用一句佛號把它就取而代之,正是古人所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覺悟要快。淨宗,覺悟就是提起佛號,這是淨土宗的正覺。實際上,這是說煩惱心所二十六個,善心所亦如是,無論是善、是惡,念頭起來,都用這一句佛號把它伏住,這是平常訓練。諺語所謂「練兵千日,用在一朝」,平常要不練,到臨命終時沒有把握,有善友給你助念都靠不住。善友的助念,還得要你平常有功夫,真正把煩惱能伏住,這才決定得生。真正求生淨土,對這個事情不能不重視、不能不留意。

  

  臨終隨煩惱走了,這個麻煩就大了。那叫什麼?隨業流轉,自己做不了主,六道裡面去了。善念,那是善心所,臨終時善心所出現,三善道去了,煩惱心所起現行,就是三惡道去了。所以這是很麻煩的事情。無始劫以來我們在六道,這種煩惱習氣非常之深。外面境界,所謂是境界風動,把境界比喻作風,心就比喻作水,風一動,水即被吹起波浪。不善的心所,這個波浪就是這二十六類的煩惱心所,肯定跟著根本煩惱起來,所以它叫隨煩惱,隨著根本煩惱它起作用。這些用現代的術語來講,這是屬於心理現象,唯識法相可以說是佛教的心理學,講得非常的透徹、非常的細緻。大學裡面心理學系所研究的,比不上法相宗所講的,法相講得細、講得清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