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 孩子學那麼多才藝,目的何在?

現在的孩子學那麼多才藝,目的何在?假如是為了好面子跟別人攀比而學,那孩子學了這些才藝之後,不但沒有什麼好處,還會因為學雜了不紮實,還常想著向別人炫耀,就沾染了虛華的習氣。所以,家長的態度至關重要。  

假如孩子學藝術,家長應引導他要有志向。有了藝術才華要能造福人群,所謂社會國家者,應是互助之體也,每個人奉獻自己的能力與才華來利益團體。比如李叔同先生作的曲子,現在還不斷陶冶人的性情。孩子要學音樂,也要像李叔同先生這樣,立定高的志向,要能“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用音樂來改善社會風氣。當我們這樣引導,孩子又有志向,相信他的學習一定會與他人有所不同。

當孩子只是為了炫耀,那他所學的這一門才藝,絕對會遇到瓶頸而不能突破。因為當他喜歡與人相比的時候,他就會患得患失,很情緒化,就不能向前突破。但如果孩子有志向,他會不斷鼓勵自己向前,所以志向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關鍵。  

《朱子治家格言》提到,讀書志在聖賢,我們要抓到根本。現代人讀書都志在什麼?賺錢。目標錯誤了,所以現代讀書的人都讀得又氣又苦,因為考不好。相同的,很多學藝術的人也一樣,所以功夫就不能提升。  

范仲淹讀書的目的何在?要找到一個可以為人民服務的機會。所以他的心境與只為了功名讀書的人相比,效果絕對不一樣。教育在“慎於始”,我們引導孩子學習才華、技能,也要有正確的觀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