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不要以為清淨心是什麼都沒有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203集2012年2月20日講於香港
“開者,開佛知見,亦常云'開示'之意。”
“開示”這兩個字意義很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但是現在一般都是請法師開示、請大德居士開示,這是過分的尊重。就像稱人“大師”一樣,“大師”不能隨便稱的,“大師”只有對佛稱“大師”的,菩薩沒有稱“大師”的,菩薩稱“大士”沒稱“大師”的。這一些一般佛教裡面的禮節我們要懂。現在都不懂了,沒人講究了。
“開示”至少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才有資格開示。“開佛知見”,是佛知見,那麼大眾看到了、聽到了,他會入佛知見、悟佛知見,他會悟,他會入。“悟”是明白了,“入”是契入了、證得了。“開示”是老師的事情,“悟入”是學生的事情。學生沒有能力悟入,老師就用不著“開示”了,“開示”白費力氣,但是有一個學生能夠悟入,都要“開示”,那其他的人是旁聽,真正得受用是悟入。
怎樣才能悟入?那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誠敬,一分誠敬就得一分利益,就悟入一分;十分誠敬你悟入十分。那麼今天最困難的,誠敬心沒有了!到哪裡去找誠敬心的人?所以這樁事情自古以來,常說的可遇不可求,總是師生有緣分在這個時候遇到了,師資道合,這才能成就。所以我們看《壇經》,記載著惠能大師一生的行誼,在黃梅住了八個月,跟五祖也只是幾面之緣,八個月並不常見,只見過幾次面。
我們在《壇經》裡頭仔細的觀察,能大師謙卑、誠敬,謙卑誠敬到極處,不敢輕慢任何一個人。對人、對事都做到了誠敬,對事的誠敬認真負責,分配給他的工作努力去做,個子小身體重量不夠,找幾塊大石頭綁在身上,舂米嘛,需要力氣。你看,顯示出他認真負責,總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我曾經說過,神秀大師對五祖百分恭敬,他得百分利益了;惠能大師對忍和尚萬分恭敬,他就得萬分利益,不一樣啊。一般大眾大概是二、三十分吧,大概只有這樣子。忍和尚天天講開示,天天說法,大眾得的利益不多,全在聽眾啊!
那麼對於惠能這個人,老和尚要開特別法門,跟他一個人說,所以在半夜三更召見他,一說就開悟了,真的明心見性了,衣缽就傳給他了,立他為禪宗第六代祖。神秀沒得到,神秀是個聰明人,看到六祖把衣缽傳給惠能他很服氣,他不是不服氣,很服氣,覺得什麼呢?惠能大師真的比他高,有悟性,這不如他。
惠能在那個時候沒做偈子,只是把神秀的偈子改了,改了確實比他的好、比他的高明,服了。但是一般人不服,一般人這就是情執。大概都認為老和尚糊塗了,怎麼把衣缽傳給那麼一個人,為什麼不傳給神秀呢?每一個人都希望神秀成為六祖,這情執,老和尚沒有情執。這說明一樁什麼事?誠敬多重要!全在誠敬上。
誠敬真難啊!到哪裡去找啊?真正萬分誠敬的人,老師沒有開悟他都會開悟,這個世法、佛法都不例外,世法裡頭老師是個秀才,學生去考考到狀元,狀元的老師是秀才,秀才沒考到狀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很多菩薩的老師是阿羅漢,老師沒有得到菩薩的地位,學生得到了;有些修行成佛了,證到佛果了,老師是菩薩。這個例子很多。
從這些例子我們就能明白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九品真的是“遇緣不同”。緣裡頭大概最重要的條件就是真誠,還是誠敬心。具足誠敬心的人往生品位高啊!為什麼?誠敬就听話,他就真幹,我們講老實。誠敬能不老實嗎?不老實的誠敬不圓滿。
學誠敬不是個容易事情,為什麼呢?有障礙。哪些障礙?煩惱習氣放不下,你就學不會。真正老實人你看他具足誠敬,他老實,他沒有什麼煩惱習氣,誠懇慈悲,顯示出來一定是這個樣子,值得人尊敬;他雜念少,妄想少,暗合道妙啊!
所以古人讀書,老師跟家長都會注意到,不能讓小孩學太多了、看太多了、讀太多了,不行!為什麼呢?妄念多了。這妄想多了,這個妄想將來都會產生障礙,不是煩惱障就是所知障。為什麼學教你一樣一樣學?一定要服從老師的指導,老師不讓看的就不能碰,老師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瞭如指掌,他進門來是一張白紙,他是清淨心進來的,你如何能保持他的清淨心,幫助他回歸自性,這是老師最高明的地方。
讓學生開悟,開悟大家都知道,這個方法都從佛教傳過來的,心要定下來,因定開慧,一門深入容易得定。小孩只教他念、教他背,不要跟他講,就是教他背書。小孩是越純越好,知道東西越少越好,讓他養什麼?養忍辱,禪定的基礎。他也有懷疑,要問,他問不必答复,老師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他就乖乖的是是,修忍辱波羅密。
到什麼時候給你講?在古時候十三歲以後,知識慢慢開了,才給你講。把你的天真保持到十二歲,十二歲之前什麼都不告訴你,你就好好背書;十二歲之後再跟你研究討論,你發問老師詳細給你解釋。中國這套教學法,跟佛門的教學法通,真負責任吶!現在沒人懂了,失傳了,這真可惜!
恢復也許有可能,但是肯定不是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有理由相信,有佛菩薩、有古聖先賢轉世再來,慢慢的從根再把它培養起來。這個古老的文化是真理,是從心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不是妄想,不是通過心意識,眾生有福了。
現在眾生沒福,造業造太重了,這聖賢不來。眾生真正有福報,聖賢都出世了。那麼要聖賢出世,眾生得修福,哪個地方人修福,哪個地方人出聖人。
那麼這是開示。
"法藏者,又名佛法藏。"
阿彌陀佛在因地上的名字稱“法藏”、“法藏比丘”“法藏菩薩”,都是他在因地別人稱他的,是法性之理體。
“藏”是有含藏的意思。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都在這中,這個里面一樣都不缺。法性的理體,也就是當人本具之如來藏性。
佛法藏是誰啊?佛法藏就是我們的本性,老祖宗告訴我們本性本善。藏性本善,樣樣具足。怎麼說他樣樣具足?他起作用的時候能生萬法。萬法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都是藏性變現出來的。你說它含藏的多麼廣大、多麼深,說之不盡。
現代科學所謂的能量、信息、物質統統都藏在如來藏性裡頭,藏性雖然什麼都沒有,常寂光,但是它什麼都能現,它所現的我們要知道,現的是相,這個相不是真的,幻象;性是真的。佛家裡面講真假,它的定義是:永遠不變是真的。只要會變就是假的。所以相是假的,性是真的。性永遠不變,那是真正的自己,所以性是清淨的。
我們養心要清淨,清淨就是最健康的。不要以為清淨心什麼都沒有,那我什麼都不知道了?錯了。清淨心什麼都知道,學過的知道,沒有學過的也知道,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既然是自性所生、所變,哪有不知道的道理。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大徹大悟,給我們做了具體的說明;惠能大師方丈室裡面開悟了,也就告訴我們,他學過的他會,他不學過的也會,全通了,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起作用了。
這個一起作用,就是一般人所講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我們自己本具如來藏性,這一句話跟這個《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是一個意思。本來有,沒有失掉,不會失掉的,你想丟都丟不掉。現在不能現前只是臨時障礙而已,這不是永久障礙,臨時障礙。
佛告訴我們:障礙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我們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就成佛了,成佛就這麼簡單。覺跟迷就在一念,一念覺,眾生成佛了。所以這個眾生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什麼品位?沒有看到他有什麼修行、有什麼功夫,為什麼一到極樂世界上上品往生?我們看到莫名其妙啊!感到很驚訝。
真的有很多人往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善導大師說的“總在遇緣不同”。這句話我們沒有真正了解啊!這個里頭的意思很深吶!“緣不同”是在大前提下的一個解釋,不是細說,那個緣是許許多多方面。我們講誠敬,誠敬大概是最關重要的。
誠敬的人就是老實。我們常講“老實、聽話、真幹”,他真聽話、真相信一點懷疑沒有,他真的認真幹,非常認真負責,絲毫不苟,做得很徹底,這樣的人很少見。我們在當前看到的有幾個,不算是圓滿,在某一方面他做得非常好。我們細細去思維、深深去體會能得到一點信息:總不外乎“信、解、行、證”。
“信”的程度,隨著眾生千差萬別。“解”、“行”亦復如是,這樁事情與宿世前生有關聯,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在修行,修行得再好,如果一念之差,這就緣不同,一念之差可能全毀掉了。
我們看悟達國師,唐朝時候人,十世高僧不容易,每一世都出家,都得人身,死了以後到人間來,十次啊,真叫不昧本因。每一世往上提升一級,十世提升到做了皇帝的老師--國師。出家人也得有福報,那個福報十世修的。
那我們就想到要做一個國王、國家領導人,十世不行,總得十世以上。十世以上的修行,他沒有出家,沒有去做國師,他做國王去了,像唐太宗一樣,他搞到地獄去了,這是什麼?這錯了!我們想想唐太宗,過去生中是不是出家人、修行人?肯定是。
他做皇帝大護法,而且他有智慧。他清淨平等,在他做皇帝的時候。基督教傳到中國來了,他不排斥;伊斯蘭教也傳到中國,他也接受,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他不單是佛門的護法了,他是總護法,宗教的總護法。
但是做一個王位,王最怕的嗔恚。嗔恚他就要殺人。他掌握著生殺之權,不如意的他就得殺人。墮地獄是什麼罪業?殺業太重。尤其是開國的帝王,開國帝王多半用武力奪取政權,死多少人!做再好的皇帝,這唐太宗講的,給我們透的這個信息,做再好的皇帝,殺人還是償命,因果逃不掉。
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他自己說的。他死了之後到畜生道,畜生道不知道輪迴了幾次,又到人道來了;在人道沒多久,就到地獄道了。在地獄道的時間最長。
真做了好事,這樁好事讓他離開地獄。這樁事情就是他編的《群書治要》。我們也想到這個東西,冥冥之中有祖宗在加持、有佛菩薩在加持,沒有失掉,還能把這部書找到。這部書真的,湯恩比說的這麼一句話: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需要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他並沒有具體說出,孔孟學說就是傳統文化。
那麼唐太宗這部書就是傳統文化里頭的精華,現在要這個東西才管用。如果不是這個東西,誰去做這個工作?《四庫全書》有,擺在那裡,什麼人去做這個工作?當年他想出這樁事情,讓底下的臣子們給他編的這套書,功不可沒!真正好事,好事還是歸結到教學,這是法藏。
民國初年有一些大德、漢學家,為後人編了一套《國學治要》,理念、方式都是根據《群書治要》來的。《群書治要》裡頭沒有幾部,《治要》裡頭“經、史、子、集”全有。這一部經書是《四庫全書》的鑰匙。
這兩部《治要》,我們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複興有指望了。中國學術像大海,我們從哪裡下手?這兩樣東西有了下手之處了。所以文言文不能不恢復。不恢復文言文就等於說把中國幾千年老祖宗的智慧、方法、經驗統統丟掉了,沒有人能夠從頭再起,能搞一套這些東西,決定不可能,只有繼承,把老祖宗的東西找回來,從這個基礎上發揚光大,可以做得到。這個根基不能丟掉啊!比什麼都重要!今天在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就是這個!
把佛找回來,要肯定佛不是宗教。你們細細去看經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今天宗教裡頭的行為,釋迦牟尼佛都沒有。佛家裡面講的“戒”跟儒家說的“禮”,性質相同,它是幫助一個人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的一個標準。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正?什麼是邪?戒律是個標準。是叫你自己從心地、從言論、從行為上修正你自己的過錯、過失。用意在此地,你身心才能端正,身心端正才能進一步修定。
修定實在就是講“放下”,放下心就定了,智慧就開了,這個他很清楚、很明白了。真知道智慧、德能、相好是你自性裡頭統統具足。你有智慧你會看、你會聽,你接觸你全知道。只是這些東西迷惑了你,三千年來越陷越深。
今天人可憐,特別是最近二百年沒人教了。過去有人教,迷得不深,容易覺悟。沒人教了,迷得很深,教你你也不相信。所以今天教學真難,老師想教都搖頭啊!學生不願意接受啊,不是老師不教。
學校制度也出了問題。現在學校就像商店一樣,是生意買賣,不是傳道,不是修道。修道、傳道的時候,這原本是學校的事情,現在學校沒有了。這教育徹底失敗了,造成社會動亂,地球的災變,人民活在這個世間過得這麼辛苦,特別是這個時代的人完全沒有安全感,你說這個多可憐!
古時候中國人,他的一生安全的寄託,依靠就是家,所以叫老家。無論你在哪個地方,你遭遇到困難,誰支持你?你家支持你。現在家沒有了,誰來保障你?古代家庭養老育幼,所以人老不怕了,家養,這就是大家族有它的好處。當然缺點也有,優點也有。現在的小家庭是很自由,但是沒有保障。兩者比較,還是大家庭比小家庭好。
你說君主跟民主兩種制度來說,我深深感覺到君主比民主好。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教育好了沒有一樣不好。教育好了,人教好了,不好的製度他也會做好事;人要學壞了,再好的製度,他也一樣做壞事。問題在人。中國古人懂得了,人是本啊。
講這個治國,法是治國之本;人吶,是法之源也。法的根源是人。人好,法就好。如何把人教好,這是我們中國古時候齊家、治國頭等大事。把人教好。現在我們把這個大事忘掉了,誰想到這一點啊。只想到去賺錢,多多益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