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淫斷欲聖典續編

 

續補海濤法師所編原典。隻增補原典未錄內容。已有不再重複。

  1.所睹妙色及諸塵境。是魔境界欲惑人心。

  2.凡修行人而起方便。寧以熱鐵燒刺兩目。不以亂心貪視妙色。乃至殊常種種塵境。

  3.若常愁苦,愁遂增長。如人喜眠,眠則滋多。貪淫嗜酒,亦複如是。

  4.如是世間凡夫。常為生死資糧愛欲焦然其心。邪妄分別令生熱渴。一向專求五欲快樂。眼耳身識及心憶持所受用物。已得未得永無厭足。

  5.世間五欲。一一欲樂各能引起八萬四千微細塵勞。迷惑愚夫令墮地獄餓鬼畜生及餘難處受大苦惱。何況具足貪著諸塵。如恒河沙無數諸佛。出興於世說法教化。隙光迅疾終不得見。常在惡道猶於自家。處無睱中如戲園觀

  6.一切眾生癡愛因緣樂於生死。是故生死無始無終。一切眾生以食因緣增長貪欲。一切眾生初未得聞如是二相。是故流轉生死五道受大苦惱。

  7.有情之界居凡夫位。心如猿猴貪著諸境, 樂而不舍。又如大海被風所激。生起波濤不能自息。凡夫睹境亦複如是。常須收攝不令散動。勿令心源而有波浪。

  8.山羊被殺因作聲,飛蛾投燈由火色。水魚懸鉤為吞餌,世人趣死以境牽。

  9.慚者,羞人;愧者,羞天;無慚愧者,不名為人,名為畜生。

  10.恒觀此身由如芭蕉無有堅實。常此製心不住貪愛。

  11.常須思念世尊所說。以智慧方便調伏六根勿令散亂。

  12.所夢虛不實,亦如芭蕉心;所感真也假,卻似水月影

  13.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陽焰,行如芭蕉,識如夢幻

  14.修習空花萬行 宴坐水月道場 降伏鏡裏魔軍 大作夢中佛事

  15.如幻菩薩恭敬一切如幻有情。方便善巧教誡教授。令得第一如幻佛性。居法王位說如幻法。

  16.解了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虛空、如響、如揵闥婆城、如夢、如影、如鏡中像、如化.一切諸法。如空穀向。如芭蕉堅。如水中月。如空中華。如石女兒。如電久住。如水龜毛。如走兔角究竟無實。諸有智者。應除諸見。如世生盲。莫分別色。若不分別。當知不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

  17.如是渴愛能令識等執著此處。如塵著濕衣。種子著濕田。能生未來有故。如母生子。如識食觸。食複次能引渴愛。故說愛能感後。能生未來諸有。比丘若於色等境界。起貪欲愛著。是識隨依色住。受想行亦複如是。

  18.如四毒蛇以四因緣能害眾生。見噓齧觸。欲亦如是。有見因緣。有聞因緣。有念因緣。有觸因緣。因是四緣令諸眾生遠離一切諸善根本。於生死中受大苦惱。

  19.善觀得解脫,貪惑而增欲。是故應常修,專精離欲想。

  20.若有比丘能觀白骨作是思惟。色者即是四大所造。四大所造即是無常性無堅牢。離散之法皮毛肉血。智者雲何。於是身中生淨好相。作是觀已。悉於一切十方淨色。即時獲得不可樂相。

  21.此身者,薄肉覆上,穢惡充溢。外假脂粉,以惑愚目。凡夫耽惑,為欲所盲。故生染著。何有智者,諦觀察已,當愛玩之。

  22.如小兒見水中月,歡喜欲取。大人見之則笑。無智人亦如是。 身見故見有吾我。無實智故見種種法。見已歡喜,欲取諸相男相女相等。諸得道聖人笑之。

  23.(世間凡夫)至命終時。見昔所作,心生恐懼。如彼夢覺念夢中事。最後識滅自業現前。

  24.心中有欲受牽連,生死悲哀好可憐;脫得人間名利網,搖頭擺尾上青天。

  25.諸苦所因,貪欲為本。因愛便有憂,因愛便有畏。

  26.解於欲為眾苦因。以於有情有欲貪。彼若變異憂苦生。故說彼欲為苦因。

  27.一切妙欲如鹽水,欲享受之愈增貪。令生貪戀諸事物,即刻放棄佛子行。

  28.逢遇悅意對境時,視如夏季之彩虹,雖顯美妙然無實,斷除貪執佛子行。

  29.人不持戒,茲蔓如藤;逞情極欲,惡行日增;持戒者安,全身無惱;夜臥恬淡,寐則多歡。

  30.如樹根深固,雖截尤複生。愛意不盡除,輒當還受苦。
  如樹根未拔,雖斷猶更生。隨眠愛未除,苦體恒相續。

  31.願樂未曾得塵。是愛名求覓苦因。於已得塵心生貪著。是愛名守護苦因。於已失塵心生懊惱。此愛名憂悲內熱苦因。

  32.世間凡夫未得求得以願為事。生願樂已求覓為事。求覓得已增長為事。增長已守護為事。既守護已後時失壞憂悲為事。

  33.貪淫致老,嗔恚致病,愚癡致死,除三得道。

  34.如鐵生垢,反食自身;惡業於心,還自壞形。

  35.欲為熾然者。若未失時三毒火然。若其失時無常火然。二火然故名為熾然。都無樂時。欲為穢惡者。諸佛菩薩阿羅漢等諸離欲者皆所穢賤。譬如人見狗食糞賤而湣之。不得好食而啖不淨。受欲之人亦複如是。不得內心離欲之樂。而於色欲不淨求樂。欲為毀壞者。著五欲因緣故。天王人王諸富貴者。亡國危身無不由之。欲如怨者。失人善利亦如刺客外如親善內心懷害。五欲如是。喪失善心奪人慧命。五欲之生正為破壞眾善毀敗德業故出。又知五欲。如鉤賊魚。如摾害鹿。如燈焚蛾。是故說欲如怨。怨家之害不過一世。著五欲因緣墮三惡道。無量世受諸苦

  36.夫貪欲者分別所起。若無分別計執斯斷。若斷計執即無有實。由無實故中無所貪。

  37.見妙女色起貪心者。應起四種厭離之想。雲何為四。所謂退失想。顛墜想。行廁想。膿潰糞穢不淨之想。

  38.於諸眾生起父母想。於彼有情起難保想。於妙五欲起非妙想。

  39.見是諸眾生。皆曾為我而作父母。若有習近妻妾女人。則為習近過去之母。

  40.若有攝受男女妻妾諸色欲等。即為攝受不信惡戒、邪聞慳吝、惡邪之慧、無慚無愧。又複攝受病癰毒箭、火聚毒蛇。舍利子。若有樂處居家,耽嗜不舍。當知即是樂處塚間。是故我說樂處居家。如住塚間。及曠野處無所投告。即為喪失諸白淨法。

  41.舍利子。若有味著花鬘香塗。即是味著熱鐵花鬘。亦是味著屎尿塗身。舍利子。若有攝受居處舍宅。當知攝受大熱鐵甕。若有攝受奴婢作使。當知攝受地獄惡卒。若有攝受象馬駝驢牛羊雞豕。當知攝受地獄之中黑駁諸狗。又是攝受百逾繕那禁衛之卒。

  42.舍利子。何因緣故名為婦人。所言婦者名加重擔。何以故。能使眾生負重擔故。能使眾生弊重擔故。能使眾生受重擔故。能使眾生持於重擔有所行故。能使眾生荷於重擔遍周行故。能令眾生於此重擔心疲苦故。能令眾生為於重擔所煎迫故。能令眾生為於重擔所傷害故。

  如是有情。由起愛故返為奴仆。由耽著故不得自在。被諸打縛皆悉信伏。倍生欽仰隨諸走使。如是因緣說名為婦。

  又舍利子。世間眾生。由婦因緣不舍重擔。不舍何等之重擔耶。所謂五蘊。何等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舍利子。世間婦人。能令眾生不舍如是五蘊重擔。

  所言婦者,名宿因眷屬。何以故。此為破戒緣。壞正行緣。不正見緣。樂飲食緣。地獄餓鬼畜生緣。作勝慧障。閉涅盤門。

  舍利子。複以何故。世人名婦以為母眾。舍利子。一切女人生多過失無邊幻誑。故名母眾。若有隨逐母眾自在。當知即墮魔羅手中自在為惡。如是舍利子。當知世界一切女人生多過失無邊幻誑。心多輕躁。心多掉動。其心流蕩。傾覆不住。心似山狖。心似猿猴。善能示現幻誑之術。如是諸相。故名女人以為母眾。

  又舍利子。言母眾者即母幻村。又亦名為幻之城邑。幻王所都。幻客之亭。幻人之館。幻國幻村。幻處幻方。是幻世間。是幻世界。是無邊幻。是廣大幻。是無量幻。是不可思議幻。舍利子。由如是等諸欲重過能趣惡道。故號女人名母幻村。舍利子。譬如幻師善學幻術於大眾中示現種種幻誑之事。舍利子。母村亦爾。善學女人幻誑之術。能令丈夫若見若聞若摩若觸皆被係縛。又諸女人巧知惑媚。由知媚故勢力自在。凡有所作。歌舞戲笑。啼泣往來。若住坐臥。於一切時。能令丈夫不得自在。隨彼女人係縛驅使。舍利子。譬如世間成熟稻田被大雹雨傷殘滋甚。如是舍利子。是母幻村。猶如大雹墮丈夫田。摧壞一切白法苗稼。消滅都盡。舍利子。諸如是等能趣惡道。貪欲重過。一切世間愚癡凡夫。為之幻惑不能覺了。而複攝受所愛妻妾諸女色欲為之迷醉。

  43.
  展轉同一義  都無差別性  由乖理邪執  起是貪愛心
  雲何四大生  還能染大造 諸法猶如幻  無由起貪愛
  我等邪分別  妄起貪愛心 不肖者生貪  賢善人無愛
  遍於十方界  無實貪可求 但虛妄分別  故起斯貪愛
  是身筋纏裹  諸血脈所成 不淨盛腐積  水洗諸漏孔
  虛覆心使然  巧偽而合成 機關如木人  求之甚難得
  人體相連綴  皆由父母生 若幹之節解  因緣化成立
  依而致顏色  悉當為衰耗 眾材合起車  計體猶亦然
  計本為瑕穢  譬如臭爛屍 亦如諸塵垢  體蟲俱複然
  亦如畫好像  會當歸腐敗 以諦見本無  安可附近之
  其有行犯淫  而心嗔恚癡 當教諷誦經  及勸使為福
  塵勞雖興盛  緣是除罪蓋 因斯之方便  然後得生天

  44.愛欲罪生。不可稱限。超越色欲。眾想休歇。

  45.塵勞之穢。樂少憂多。多壞少成。無有節限。

  46.初坐禪人於此死屍成珍寶想。如是歡喜心得受持。心常修行滅於諸蓋。

  47.猶被貪心而隨逐者。複應隨順如是經典。所謂眼如聚沫不可撮摩。何以故。彼聚沫等一切諸法。本無有我。亦無有情無有命者。無數取趣。無摩納婆。無丈夫。無意生。無作者。無受者。於如是等無作無受。一切法中誰能染愛。又於何所而生染愛。

  48.四種因緣眾生生欲。何者為四。色貪。長短赤白等貪。觸貪。樂貪。樂歌舞種種莊嚴瓔珞服飾等貪。何者色貪。色名四大和合。生滅不住。無我無眾生。如是四大。無我無眾生。一切凡夫無明顛倒。橫於色中而生覺觀。此是男此是女。此好此惡。此可樂此不可樂。欲火入心猶如鬼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