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為什麼有些人活得很快樂,有些人活得很痛苦呢?

   第六意識在受用外境時,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報以及產生很多善惡的想像。


    我們這一念心,可能會隨順妄想,唯識學對於妄想的產生,分成兩種:


    第一個,唯識所現:


    《楞嚴經》叫作循業發現,比方說一盆水,人道有善業,看到的是水;鬼道眾生看到是火,天人看到是琉璃地。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心識是善業,你看到的生命是美好的;你的心識有罪業,你看到的外境都是痛苦的。


    好比同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吃同樣的飯菜、住同樣的房子,有些人活得很快樂,有些人活得很痛苦,這怎麼解釋呢?


    這跟你內心的善惡業有關係。


    所以唯識所現的部分,我們無法作主。


    其次,唯識所住:


    當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產生感受跟想像,第一念不能怪你,佛陀制戒是從第二念。


    因為第一念是過去的等流習性,從這個地方制戒,強人所難。


    但是妄想產生的時候,你沒有迴光返照,還繼續的、相續的安住在這個地方,這就是唯識所住,就治罪了。


    我們不可能完全沒有妄想,你說我修到沒有妄想,那你可能連妄想在哪里都沒有發覺。


    我們只能做到--不隨妄轉。連等覺菩薩都還有點微細的妄想,只有佛不打妄想,我們是帶業修行,怎麼會沒有妄想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因果報應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