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培養孩子為人處事、生活能力更重要

   所以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我們當老師的,不只幫自己的家庭培養好的後代,我們是接受了國家、接受了人民,對我們的信任,我們領的是國家的俸祿,我們對國家民族負責,我們來成就好的下一代的功名、下一代的子孫,所以我們這個「師」的著眼,是整個民族國家的未來。中國有一句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聽到這一句的時候會不會想,好險,我有生兒子,這麼解就解得太淺了。

今天雖然生了個兒子,結果是敗家子,比沒生還嚴重。生了敗家子以後,連三代的祖業,統統被他給毀了,所以這個無後是沒有好德行的下一代,這個才是無後。所以在一次,有個首相他要退下來的時候,記者問他,你即將要離開這個崗位,您覺得有什麼事情,是讓你覺得光榮的、欣慰的?我們一看到這種情境,可能一般都會想到,他一定說,吉隆坡哪個橋是我鋪的,哪個路是我開的,很可能都是把他具體做出來的事情,在那裏娓娓道來。但是這位首相,他並沒有在細節去談他做了哪些事情,他只說到,當我離開這個工作的時候,我們的國家有超過十個人以上,能夠做我這個位置。其實這個責任心是很深遠的。

    今天假如我們當父親、當母親的,這個家,比方說我們這次來參加五天的課程,然後到第二天、第三天的時候,接到孩子的電話,媽,妳快回來,家裏不行了。這個時候妳會不會很高興?你看家不能沒有我,我太重要了。這個責任心,假如是我在的時候他們才能好,這個責任心太短視了。請問,我們能隨時陪在孩子身邊嗎?真正深遠的責任心,是當我不在的時候,孩子能過得更好。這個就是有後的觀念,這個就是時時訓練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承擔責任的能力,在他們沒有我們的時候,他們能把自己、把家庭經營好。

對於家庭如是,對於我們所從事的工作亦如是。我曾經聽一位老師提到,他們班上有兩個孩子母親去世了,差不多時間去世的,結果這兩個孩子在母親去世以後,所呈現的狀態截然不同。剛好老師派了一個題目,讓他們寫作文,有關母親的作文,至於題目自己定。結果這個孩子,其中一個就寫到「母親的微笑」,雖然母親已經離開了,但是留在她心中最深刻的,是母親樂觀面對人生的態度。後來經過瞭解,她的母親非常的熱心,非常積極進取,縱使在母親得癌症的那一段過程當中,她也沒有愁眉苦臉面對她的女兒,反而都是很有勇氣的去面對這個結果,去盡心的過每一天。而這個時候,雖然母親離去了,但是她的精神,留在她女兒的心中,所以這個孩子的表現都非常的好。反觀另外一個學生,母親離去以後,她常常都是無精打埰,好像很憂鬱的樣子,而她定的題目是什麼?題目是「夢中的母親」。

後來到家裏面去家訪,看到孩子掛了很多母親的照片,都還沒有從母親離去當中能夠跳脫出來,然後房間也都比較淩亂。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不同的母親,第二個母親是讓孩子非常非常的依賴她,等到母親不在身邊,她很難自己好好生活。所以我們對我們家人的責任,是當我們不在身邊的時候,他們也能過得很好。這個時候就會高瞻遠矚,應該好好培養孩子,培養我們的學生,哪些重要的為人處事,生活的能力。

    家如是,我們今天在我們的教育界、我們的學校,亦如是。我們不能校長、這些領導非常賞識我們,學校沒有你,可不行。我們聽了很高興,但是高興之余,我們要更對得起校長們,對我們的這一分信任,我們希望我們的學校,能夠不斷的把教育辦得更好。而教育要辦得更好,一定要有非常多的好老師、人才,成事在人。所以不能只有我們好,在領導的信任之下,我要趕快的,緣分隨時會變,說不定三年以後剛好嫁到其他州去了,是吧?有沒有這個可能?人家說,「千里姻緣一線牽」,這個我們不能保證。但是校長對我們這麼栽培,最後我們走了,然後他覺得,好多事都辦不成,我們於心何忍。所以這個時候面對新進的這些年輕老師,我們把自己體會的這些寶貴經驗、智慧,無私的告訴他們,當我們要離開的時候,我們拍著胸脯對校長講,校長,現在有我這個能力的,已經有好幾個同仁了。那我們也會很欣慰的離開這個學校。所以這一分責任,在家、在團隊都是如此。所以今天這位首相他說到,可以做我這個位置的人太多了,代表他為國家提拔、成就非常多的人才,這個叫有後的觀念,這個是「君親師」的精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