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鑫中醫師:補腎誤區--六味地黃丸,千萬不要隨便亂吃!
緣起
我看看天涯提問:我買了知柏地黃丸,請問和六位地黃丸相差多少? 我只是想補一下,每個星期5吃10顆怎麼樣?
彭博士回答:
再重復一遍,不要隨便吃藥!
我在臨床上遇到很多病人,找我看病之前自己也不知道聽誰說的還是自己研究的,反正自己買藥吃了一大堆,導致身體出現了種種不好的表現,我還要再花時間把它消除,特別麻煩。
-----------------------------------------------------------------------------------------------------------------------------
下面介紹一下在廣大群眾的觀念中,補腎聲譽比較高的六味地黃丸的應用注意事項。
六味地黃丸
1.基本情況:
組成:熟地黃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藥80g 茯苓60g 澤瀉60g
功能與主治:滋陰補腎。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
2 歷史沿革:
最早來源於漢張仲景《金匱要略》裡面的腎氣丸,主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後來宋代名醫、兒科專家錢乙將腎氣丸中的溫補藥桂枝和附子去掉,改為六味地黃丸,記載於《小兒藥證直訣》中,用來治療小兒先天不足,發育遲緩等病症。
這裡注意,六味地黃丸原本是給小兒吃的,小兒是純陽之體,按照古人的說法,專門補腎陰就可以了,一補腎陽就容易動火,因為小童子元陽沒有洩漏。
自宋代而降,六味地黃丸被後世醫家擴展應用於臨床,其應用範圍逐漸發展為補腎滋陰之藥,如明代名醫薛己最善補腎,他就主張,腎陰虛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虛用八味地黃丸。薛己的實踐為許多後世醫家認可,他們倡導的補腎觀點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以至於後世醫家大都遵循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的主張。
此外,從藥方的組成來看,它可以達到三陰同補(補腎陰、補肝陰、補脾陰)的效果,比如熟地黃可以補腎陰; 山茱萸則是肝腎同補,通過補肝來達到補腎的目的; 山藥能健脾益腎,通過健脾來補後天。由此可以看出,六味地黃丸更適用於腎陰虛患者的治療範圍確定下來。
3.陰虛、陽虛
問題來了,什麼是腎陰虛,什麼是腎陽虛呢?
腎陰虛的典型症狀是潮熱、盜汗、手心和腳心煩熱、口燥咽乾,此外還有遺精、夢遺、早洩等。
腎陽虛的典型症狀是腰膝酸軟、不耐疲勞、經常覺得乏力、四肢發涼、喜熱怕冷等。有些腎陽不足的人,也可能會出現勃起功能障礙、早洩、滑精等性功能問題。
但是問題來了,病人從來不照著書本得病! 什麼意思呢?
現在臨床上的實際情況是:很多腎虛的亞健康人士往往腎陰虛和腎陽虛混雜在一起,有的時候還兼夾一些濕氣、寒氣、虛火、中寒……,比如有的人腰酸腿軟、稍微一走路就腿沉,平時怕冷,吃點東西就拉肚子,平時手腳冰涼,可是一到了熱的屋子裡面手心腳心還容易出汗,牙齦還經常滲血,嘴裡面乾燥沒有津液,口臭、記憶力差、早洩遺精,性功能障礙,吃飯不香,吃點涼東西大便還容易拉稀,脾氣還急躁,眼睛平時紅紅的,乾澀疼痛,頸椎難受,後背發硬……
這都是我平時臨床最最常碰到的情況,你說他是陰虛吧,他還怕冷,你說他陽虛吧,他還手心出汗,陰陽俱虛吧,還稍微一吃點補藥就上火,「虛不受補」,還兼有脾胃虛寒,肝氣不足,碰到這種情況就應該臨證組方了,根據病人的病情加減用藥,而不是單純的腎陰虛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虛用金匱腎氣丸了。
所以,在臨床實際中,很難分清具體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那種很典型的腎陰虛或者腎陽虛的病人在整個腎虛人群中的比例非常小,所以很多人問我:「大夫,我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啊?」
這種問題很難回答。
4.六味地黃丸的服用誤區
現在很多廣告、藥商乃至一些不很明白的中醫宣傳一個理念:「六味地黃丸可以補腎」,於是就造成了在廣大人民群眾心裡面,好像六味地黃丸成了補腎的專用藥,這種觀念害人不淺啊!!!
《1》陽虛的人越吃越虛
現在很多人不知道是聽了什麼宣傳,一聽說是自己腎虛,就買很多六味地黃丸吃,結果出現什麼表現呢? 有一部分面色偏白,體質虛弱,畏寒怕冷,手腳冰涼,腰酸無力,小便頻數,這都屬於腎陽不足的表現,這樣的人吃六味地黃丸只會把腎氣弄得越來越寒。此外,許多因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礙患者,還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黃 丸,病症就會「雪上加霜」。
《2》脾胃弱的人不適宜吃
還有一類雖然腎陰虛但卻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也不適宜吃六味地黃丸。
因為六味地黃丸是偏於補陰的藥,配方中陰柔的藥多一些,吃了後會妨礙消化功能。我在臨床上見到的誤服六味地黃丸,導致損傷的最多的就是這一類人,一中老年人為主,這些人長時期服用六味地黃丸,弄得自己脾胃虛弱,大便溏洩。因為中老人本來脾胃功能就慢慢減弱,服用更要謹慎,長期連續服用的話,就不非常可取 了。
六味地黃丸偏於補腎陰,主治腎陰虛。由於配方中陰柔的藥多一些,所以吃後有時候會妨礙消化功能,因此脾胃功能弱、消化不良者慎吃。服用兩周後如果效果不明顯,可能是選藥不對症,可以找一位中醫大夫對身體的症狀進行診斷,對症選藥。
與六味地黃丸相同功效的知柏地黃丸,在六位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了知母、黃柏兩味清熱滋陰的藥,加強了清熱的力量,用來治療陰虛火旺,如手心和腳心煩熱、口燥咽乾,舌尖紅等腎陰虧虛、虛火上炎的病證。知柏地黃丸更不能盲目地服用,偏性更大。
最好服藥之前應該先去咨詢中醫醫生:有沒有腎虛,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該不該服用六味地黃丸,服多長時間,盡量避免由於盲目用藥而造成的身體不適。
還有一類是體內有濕熱的人,這種人舌苔厚,舌苔黃膩(不是在吸煙和飲橙汁後),胃腸裡面脹悶,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滯,掛在大便池裡沖不下去,這些是體內有濕熱的人的診斷指征。
這一類人大款的比例特別大,整天吃肉喝酒,造成體內的濕熱特瑞別嚴重,肥胖患者居多,虛胖,大肚子,稍微一活動就氣喘吁吁、去醫院檢查脂肪肝、高血脂、 肝囊腫、高血糖、高血壓……這一類人還特別喜歡補,80%認同吃六味地黃丸補腎,結果是什麼呢? 面色恍白,腰足寒冷,性功能下降,這都是誤服中藥不養腎氣 所導致的最終結果。
《3》糖尿病≠腎陰虛≠六味地黃丸
最後一類人最可憐:糖尿病患者。
這個風氣不知道是誰帶頭的,好像所有的糖尿病人都是腎陰虛一樣,大家都吃六味地黃丸。按照中醫的理論,糖尿病類似古代的消渴病,古人大體分為三類,上中下三消。吃得多、喝得多、小便多、體重減少——三多一少,為其診斷標准。
但是現在很多糖尿病患者相反還很胖、吃的喝的也不多、小便也不是很多,但就是血糖高、尿糖高,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人在古代中醫看來可能就不能劃歸為「消渴病」範圍之列,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治療消渴病的古方,按照張仲景金匱要略裡面的記載,應該是「崔氏八味丸」,也就是現在的桂附地黃丸,也叫金匱腎氣丸(同仁堂版的又加了利水藥),用來治療「飲一斗、小便一斗」的消渴病,後世醫家總結為下消病,也就是腎氣不足的消渴病。
現在糖尿病人的很多表現已經和古代消渴病患者的表現不一樣了,而且古代消渴的下消病的古方是桂附地黃丸,也不是六味地黃丸,所以不能單純的用糖尿病=消渴=下消=六味地黃丸的邏輯來對應。
碰見糖尿病就用六味地黃丸治療,這種觀點是有待商榷的。
舉個例子吧:
我在老家碰到一個患者,父親的朋友,糖尿病快十年了,不知道聽那個「老中醫」(有時候老中醫不一定是明白中醫)的建議,說是糖尿病就服用六位地黃丸,結 果吃了一年多,臉色越來越晦暗,小便越來越頻,渾身氣力不足,疲勞感特別強,一看這個人就是長期睡眠不好,疲勞的面色,找我看病。我毅然決然斷然的說:「 趕緊把六味地黃丸停了!!!!」
「那不是補腎的藥嗎?」
「腎虛很多種,不適合您這一種! 您自己吃了這麼長時間感覺腎氣足了麼?」
「……」沉默。
「以後再也別瞎吃藥了!!」
「嗯!」
於是我給他把脈,看舌,又問問一些症狀,開了桂附地黃丸加上補充腎陽的中藥服用,配合我博客裡的「仙人揉腹」功法鍛煉,半年之後再見,臉色有光了,疲勞感減輕了,精力充沛了,尿糖有所下降,對我的醫術贊不絕口。
我說:「我這點東西在古人那裡根本算不上什麼,只不過規規矩矩的看病,就能達到這個效果,現在很多中醫師看病不遵循中醫的理論,治不好病也不反思,而且用西醫的思路指導中醫用藥,最終結果就是南轅北轍,治不好病,使病人覺得中藥療效差,敗壞了中醫的名聲!」
------------------
更多 彭鑫中醫師 傷精文集:
http://jeise.pixnet.net/blog/post/6151406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