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戒律是戒自己的而不是戒別人的 

 『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學佛從哪里學起?當然還是要從外表學起。三皈是從內心,自性三寶。外面能夠影響我們的心理,因為我們畢竟是凡夫,還是會被外面境界影響,因此對外面境界就要加以注意,這就從戒律上。戒律很多,有在家戒,有出家戒,有小乘戒,有大乘戒,但是諸位要記住一個原則,所有的戒律都是戒自己的,沒有一條戒律是戒別人的,這是佛法的特色。跟世間法律、規約不一樣,世間法律主要是要大眾遵守的,佛法不是,佛法是叫你自己遵守,不管別人。因為佛法戒律的目的是要得定,假如我們自己持戒,也要常常管別人,我們自己定得不到。唯有我自己守戒不管別人,別人持戒也好、犯戒也好,根本不理會,我這個戒才能得定,才能夠因戒生定、因定開慧,學佛的目的才能達到。所以具足眾戒是修行最重要的基礎,不管哪一宗、哪一派,顯教、密教,都是從戒律學起。但是現代這個時代,所謂是開放的時代,講到經,大家聽了有的時候還點頭,這個道理還不錯;講到戒,馬上掉頭就走。我生活這麼自由自在,不願意受這個約束,好像戒律是專門約束人的。大家也不願意學禮,禮是吃人的禮教,好像把它看作虎狼一樣,都不願意學,這也是佛法衰敗的主要因素之一。

  現在實在說,講經的人還有,講戒的人沒有了,確實沒有了。縱然在受戒的時候也會講一點,那是講皮毛,點綴點綴做個樣子,實際上是一條也沒講到。在這個時候我們怎麼辦?這個問題實在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近代印光大師,這是淨土宗近代的一位祖師,了不起的人,他老人家看到這個現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不能把戒律都恢復?不可能,為什麼?一切眾生在意識形態裏頭不願意接受,也沒有人講了,為什麼?講的時候沒人聽,講戒律好像是罵人,誰願意聽你罵,一個個都跑掉,所以現在也沒有人發心去研究戒律,也沒有人敢講戒律。於是老法師就用三種書來代替,就是《安士全書》、《感應篇彙編》、《了凡四訓》,他老人家特別提倡這三種書。

  我過去在香港中華佛教圖書館,看到老法師印經的弘化社所印的書,我在版權頁看,這三種書他都印過幾十次,一看版,三十版、四十版,印這麼多次,數量都非常的大,至少都是五千部,多的時候二萬部、三萬部,還有五萬部的,所以我概略算一算這三種書在他一生當中至少印不會少過三百萬冊。他這樣大力提倡,為什麼?拿這個來代替戒律。因為戒律,說老實話,你看不懂,這三種書看得懂。我們依照這三種書來修行,戒律就成就了。這三種書裏面關於戒、關於威儀,可以說統統都說到,所以老人家一生特別提倡。

  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定海縣的知縣請老和尚到那裏去講經說法,他自己沒有去,他派了一個人去,講《文昌帝君陰騭文》,不是講佛經,可見得他對這三種書很重視。如果我們不從斷惡修善上下手,其他一切都不能成就,所以他是用這三種東西代替戒律,非常之好。所以我們今天能夠做得到的實在講只有五戒,我們把五戒做好,把五戒研究透徹,然後再用《陰騭文》、《感應篇》來輔助,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沒有問題。這三種書我這些年也很提倡,也印過很多次,這三種書我們現在此地都有,你們同學將來回去,都送給你們,好好的去看,好好的去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