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茂森博士:孝是德行的根本,也是幸福和成功的根基

 

   德行不僅是做人的根基,也是社會和諧、天下太平的根基,所以這個題目實際上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切實的。談到人生幸福和成功,這是每個人不管是學佛的還是不學佛的,世間人都希望有幸福和成功。講到幸福和成功,可以說古來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大舜的故事,大舜我們知道是四千五百年前的帝王,在他還沒有做帝王的時候,是出生在一個非常平凡家庭的孩子,而且他的親生母親很早就過世,他的父親後來續娶了一位太太。舜的後母對舜很不好,想方設法來虐待舜,讓舜的父親兩個人一起來虐待舜,甚至謀害舜。舜非常孝順,心裏總想著如何讓父母歡心,從來沒有想到父母對我不好,父母想方設法要置舜於死地,可是他從來眼睛裏不看父母的過失。

    有一次當舜下井裏去幹活的時候,當時舜的母親就想把舜活活埋死在這個井裏,趁著舜下到井裏幹活的時候就把土往井裏埋。幸虧舜很聰明,很有智慧,因為他同父異母的妹妹對他很好,事先告訴過有可能會出現這種危險。所以舜早有預防,事先在井裏就挖了一條通道,從這個井裏面通出去,結果沒有死。回到家裏他母親看到怎麼舜又回來了,心裏一驚,但是舜好像什麼事情沒有發生一樣,還是該幹什麼幹什麼,心裏對父母一點抱怨心都沒有。又有一次舜上到草房上面幹活的時候,當時舜的父母就把上草房頂的梯子給抽掉,然後就放火燒這個草房,舜也是早有預防,他拿著兩個鬥笠就從房頂上跳了下來,像降落傘一樣慢慢的就降落到地上,又沒有死。你看看舜的父母可謂是心地狠毒,三番兩次的對舜下毒手,舜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裏面生活,依然保持他的孝心,從來都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只看自己的過失,不看父母的過失。結果這樣的孝行傳出來之後,使到鄰裏鄉黨都非常的敬佩,家鄉出了這麼樣的大孝子,這個事蹟讓人無不感動。後來這個事情傳到堯王那裏,當時的皇帝是堯,堯一聽這裏居然有這麼樣一位大孝之人,在家裏這樣的孝順父母,出來一定是忠於祖國、熱愛人民,所以就請舜出來為他做事情,當時舜就以他這樣的孝心感召到堯王來請賢。

    當時堯王來請的時候,舜在田裏幹活,舜的孝行感動天地,連山裏的大象都跑出來為舜耕種,小鳥都為舜來播種,這幅二十四孝圖。當時堯王來請舜出來的時候,請舜來輔佐堯治理天下,後來堯還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女英、娥皇都嫁給舜,最後堯把皇帝的位置也傳給舜。你看舜他的人生可謂幸福成功,他娶的是皇帝的女兒公主,後來繼承皇位做到天子,可以說是尊貴、福報都到了極點。為什麼舜能夠有這樣的福報?這還是《弟子規》上這一條做得好,《弟子規》上講「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父母親愛我,孝順還不算難,假如說父母親像舜的父母一樣對待我,我能不能夠像舜那樣去對待自己的父母?如果能,那麼你修的福報就非常大。現在你看很多子女,父母不要說去虐待他,稍微多說一句,他就嫌你嘮叨,你批評他一下,稍微嚴厲一點,他就離家出走,這中學生都很多。所以想想舜的這個例子,讓我們生慚愧心。

    《中庸》這本書上講,孔子說,「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這是舜的福報,尊為天子,富有四海,而且世世代代有子孫來保他的基業,幸福成功達到了頂點。他為什麼能夠造就這樣幸福成功的人生?就是憑他的孝心。所以孝是德行的根本,也是幸福和成功的根基。有人就說,舜的大孝確實令人景仰,可是我做不到,我做不來。這是對自己沒有信心,要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原來的面目都是跟聖人一樣。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每個人都可以像堯、像舜那樣可以做聖人。怎麼去做?孟子說得好,「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所以我們如果真正要發心做聖人,要造就自己幸福成功的一生,首先要自己有信心,知道聖人跟我其實本來都一樣,都是「人之初,性本善」,這有信心。你不要說「堯舜可以做到,我不行,我跟堯舜不一樣」,你這樣講就跟孟子說的相反,就跟孟子抬杠,唱反調。孟子明明說人皆可以為堯舜,你卻偏偏說我不能成為堯舜,你這不是跟孟子唱反調嗎?要相信堯舜可以做得到我也能做得到,為什麼?我們的本性都是本善的。從哪里做?就從孝道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