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落實《弟子規》後同事不喜歡自己了?

 

    學習了《弟子規》,覺得受益不淺,自己也下決心把它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同事確實發覺末學的改變,但有大部分的同事卻說,比較喜歡原來的我,那就是以前那個時常會講「奸巧語,穢汙詞」的我,我以前講話都尖酸刻薄,直言不諱,怎麼他們會喜歡那麼醜陋的我呢?
    從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瞭解到,有一句俗話是這麼講,「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個團體裏面,「奸巧語,穢汙詞」習慣了,就「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了,反而還覺得有點香了,反而人家尖酸刻薄,比較習慣了。這個是可悲啊,社會可悲,把錯的當對的,把對的當錯的。你現在謙恭有禮,他還覺得你不正常。所以,整個導正社會風氣,它是必然有一個過程。
    所以,同事們也要有一個習慣的過程。等你真正落實《弟子規》,「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須愛」;「言語忍,忿自泯」,這些真正長期做出來,我相信他們就不會這麼說。當他們很有困難,沒人幫他的時候,就是你主動的過來幫他,解他的燃眉之急,我就不相信他還會說,「我還是希望你現在尖酸刻薄」,不可能的。
    而同事們的這個反應,可能還要再更細的去觀察一下。比方說我們學了以後,回來做,是不是做得有點不自然,讓人家覺得有點做作,不習慣?假如是真誠流露,可能一般人接受的情況會更好。所以我們不能只做個樣子,還要打從內心流露出來才好,不然學到最後變偽君子,不好,給人感覺怪怪的。要「心行一如」,都是發自內心做出來,那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而講話直言不諱,這個是好的。可能人家覺得你以前比較正直,現在講話,學了以後,拐彎抹角,繞了老半天,人家不耐煩,「你到底要說什麼你就說!」是不是有可能是這種情況?欸,你學了以後,本來好的部分要保留啊;不好的部分要修正。可能人家覺得正直很好,但也要看人哦。所以人與人相處,每一個人,性格都不一樣。正直的人,你要跟他講正直的話;那個很好面子的人,你可能要暗示的。你直接下去了,他不能接受啊。所以孔子講「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你不瞭解他,你不知道用適合的方式去對他。所以學傳統文化就是設身處地,方法就出來了。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因人而異。
    所以正直好,但正直也要厚道。你對他直言不諱,旁邊有很多的人,他很沒面子。所以「好直而不好學,其蔽也絞」。一個人有正直的特質,但是他沒有學習智能,沒有學習圓融、學習這些厚道,他那個話就容易刺傷別人。這個「絞」就是刺傷別人,很急、急促,很不顧及人家的顏面。這個,孔子在教誨當中都有提到。所以「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就顧及人家的面子,好好私底下跟人家講。
  
(恭摘自師資培訓班學員問題解答 蔡禮旭老師  2010年9月6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