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佛法,首先確定自己不是忘恩負義之徒

 

 

    忘恩負義之徒能學好佛麼?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是,現在很多佛子,卻一不小心,做了忘恩負義之徒,實在可惜。
    學佛的人都知道,「百善孝為先」,但卻不懂得什麼是真孝道,結果,不學佛還好,一旦學佛了,反而家庭關係緊張了,指責父母家人不學佛,不吃素,沒有善根,結果給家人帶來煩惱,讓家人覺得學佛的都是怪胎,也給自己招來很多的障礙,實在不應該。
    孝者有三:人之孝,天之孝,佛之孝
    人之孝:指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盡的孝道。
    真孝順的標誌就是,父母吃的順心,睡得安心。我常常講,孝道就是要上敬下和,比如,你很孝順父母,可惜你跟自己的配偶鬧離婚,讓父母擔心,則你孝道不圓滿,只有解決了父母的擔憂,才是真孝順。再如,你很孝順,可是,你家婆媳不合,則你能上敬,不能下和,不算真孝順。出嫁的媳婦如果能更孝順公婆才叫真孝順,被丈夫尊重;同樣,女婿也要更孝順岳父岳母,這樣可以讓妻子感到溫暖。
    在人之孝道中,我們知道,父母的養育之恩無以為報,以及順者為孝的道理,佛教裏也有一種說法,父母就是人一生下來就面對的兩尊佛。若不孝父母,則是忘恩負義之徒,再去放生,誦經,持咒,吃素,佈施,毫無功德。
    天之孝:一人得道,九族升天。此為天之孝。
    秘密在於,一個人的秉性中藏著一個人生生世世以來的業力+祖先業力。一旦這個人化掉了這個稟性,則其本人生生世世以來的業力消失,其有血緣關係的祖先的業力亦同時消失。所以,更精確地講,是一人化性,九族升天。這個九族,不僅包含祖先,還包含與你有血緣關係的所有的人。這是一大群人。所以,真學佛人要化性,解脫自己的同時,也解脫自己的九族。在你發脾氣的時候,九族都感受到絕望,不是忘恩負義又是什麼呢?
    如何化性?稟性表現為五種脾氣:怒恨怨惱煩。人為什麼發脾氣?因為人遇到了煩惱。如何化煩惱,要懂得煩惱即菩提的道理,化煩惱為菩提。   
    佛之孝:眾生皆父母,百善孝為先。
    明白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同體名大悲的道理,才知道,關愛他人就是關愛自己,救度他人就是救度自己,對人好,才是對自己好,於是,把眾生都當做自己的父母來救度,此為佛之孝道。
    所以,不僅要孝順自己的父母,要化秉性,還要對人好,要愛護每一個眾生,不管是蒼蠅還是螞蟻,都是生命,都要善護持。
    我常常跟人說,不孝父母者,拜佛佛不靈,就是這個道理了。有的人覺得不可思議,我便又舉一例:一個男人,不善待自己的老婆,處處對別人的老婆好,對別的女人好,這個是好男人嗎?恐怕所有的女人都知道,這樣的男人不是好男人了,他對別人的老婆再好,都得不到他人的稱讚。所以,不孝父母而行佈施,放生,吃素等善行者,猶如對老婆不好而獨對別人的老婆特好的男人,照樣是忘恩負義。忘恩負義之徒,佈施,誦經,持戒,吃素,毫無功德。
    還有一種情況,也屬於忘恩負義。就是常常煩惱的人,這種情況常常被忽視,因為人們不懂得煩惱化菩提的道理了。
    什麼叫煩惱化菩提呢?有人侵犯你,給你帶來煩惱了,佛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哦,原來你前世曾經用同樣的手段侵犯過別人,對別人造業了,今生人家侵犯你,給你帶來同樣的煩惱,是來為你了業的。這個是好事還是壞事呢?當然是好事了,要感恩。結果我們是怎麼做的呢?我們是發脾氣,是怒恨怨惱煩,這個不是恩將仇報,以怨報德麼?所以,計較人,發脾氣的本質,還是忘恩負義。所以,你常常發脾氣,常常恩將仇報,以怨報德,怎麼能學好佛呢?
    所以,做人,首先要孝順父母,化秉性,護持眾生,對眾生好,對配偶忠誠,要化煩惱為菩提,這才確定自己不是個忘恩負義之徒,修行佛法必定得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