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三界的果報都是不安穩的


發布:清淨乃空

  橋陳那比丘先講出一個譬喻說:世尊!這就好像是一個從事長遠旅行的客人,他經過長遠的旅行,就暫時投宿在一個旅館當中。為什麼呢?或宿或食,或者是住一夜,或者只是吃一餐飯,那麼等到這個時間一到,吃完飯睡完覺,他就要俶裝前途,俶就是整理,整理行裝繼續的前進,他不可能長久安住;但是身為旅館的主人,他就一直的住下去了。所以他從這個主人跟客人之間的對比,他就思惟來來去去的、生滅變化的叫做客人;永久安住的叫主人,以不能夠常久安住的就是客義。

  “客人”這個詞蕅益大師解釋說,這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整個三界的果報。三界的果報,怎麼就是客人呢?我們過去生造了一個業,這個業力今生得一個果報,可能是一個男人或者是女人,這個果報是暫時讓你住一住,就像旅館一樣;那麼你住完以後,這個業力不斷的釋放,到了結束的時候,你又去得另外一個果報;所以我們在三界當中,一下子做人,一下子做轉輪聖王,一下子做螞蟻,其實就好像我們住旅館一樣,今天住一個很好的旅館五星級的,下一個到一個很破舊的旅館,有時候住一個好旅館,有時候住一個破舊的旅館。

  所以:三界的果報,沒有一個人可以長久安住!即便是釋迦牟尼佛來到三界,他也一定要示現滅度!因為三界本來就是一個旅館的施設,沒有一個人,也沒有一個聖人,能夠長久在三界安住,不可能!都是暫時住的,而且都要變來變去的!你這一個旅館住到一個時間,它就要趕你走了,不管你願不願意。

  說:我今生的果報住得不錯,不可以!即使你的福報再大,你說:我把所有的善業,都回向到今生繼續住下去,不可以!你一定要離開,這跟善業沒有關系,時間一到,這個旅館就要遷單了。這個地方,它所诠釋的是一個苦谛─【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三界果報的痛苦。他是怎麼覺悟的呢?所以這個四聖谛,第一個知苦。

  佛陀在诠釋苦谛,不是說我們三惡道的苦,不是這個意思;因為三惡道的苦,它不普遍,人天就沒有三惡道的苦啦;身為苦谛它必需要普遍在三界當中都具足。無常是苦─因為無常讓我們受不了,我們的心喜歡安定嘛!你看我們現在一成家以後,一定要買個房子?為什麼不租房子?租房子實際上更便宜,你拿這個錢去放在銀行,租房子更好。因為我們受不了整天在那邊搬家,我們要求安穩嘛!追求安穩是人的本質─快樂基礎在安穩,這個安樂嘛!

  不幸的是,我們接受的果報是不安穩的,你好不容易來到三界,剛開始還不適應,小時候慢慢慢慢…這個成長過程,诶…這個環境你適應了,你有很多的朋友,事業也做得很大,诶…它把你趕走了。等到你適應的時候,你四五十歲的時候,你覺得今生也還不錯啊!准備要趕人了。等到你來生果報,你又不適應,等到你適應的時候,又把你趕走,這個就是苦,那種不安穩性就是苦。

  所以你看我們在三界當中,就是一個旅館住一個旅館,一個旅館住一個旅館…

  橋陳那比丘就知道說:哦!原來我們是住旅館的、是客人。所以他覺悟到三界是一個苦惱的處所,從這個地方他產生了出離心;有了出離心當然還有智慧。

 
所以,建議大家多去背經,很多人學佛是抱著求平安的心態,但真的進入佛門,應該認真把佛經背誦。一來可以淨化業障,二來有利往生極樂,如果有讀誦大乘作為資糧,最起碼的是上品下生。讀誦大乘的威力,很大。有的人說,那法師說,念一句佛號就可以了,不要夾雜。念一句佛號,可以保證往生。但如果能多念誦大乘作為資糧,那也是很好。

有的人去看禅宗公案,看到禅師每天說些無厘頭的話,或者就是干活。好像他們與佛經無關。但仔細了解就知道,以前修禅宗的,都兼誦大乘佛經,數不勝數。有的人每天誦《法華經》七部,也有人每天誦《地藏經》七部,也有人每天誦《金剛經》。近代的佛源老和尚,以前就常年誦《地藏經》。還有本煥長老,每天兩點就起床,誦3部《普賢行願品》,二十多年都是如此。那有人說,印光大師、淨空法師都勸人念一句佛就好了。但你想,印光大師本來就是儒家和天台宗教理都懂得很多,才能寫出這些正知見,而且文采飛揚的開示。還有淨空老法師,不僅經教通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也超過常人,也弘揚過《華嚴經》,不是我們想像的,只會講念佛。如果經教不通達,你說怎麼能教化人呢。所以,多背經,仍然很重要。

說起背經,我也很慚愧,學佛這麼多年,只會背誦《普門品》、《阿彌陀經》、《金剛經》和《藥師經》、《地藏經》,雖然很熟悉。卻一直背不全,這也是業障。所以,不要小看業障,我也是業障凡夫。建議大家,多多背誦《金剛經》、《阿彌陀經》、《藥師經》、《普門品》、《地藏經》,能背一部,就具足一部的功德。這真的叫福不唐捐。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