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累年的念觀世音菩薩,為什麼沒有感應?


發布:妙音居士
 

  觀世音菩薩他能回頭,正因為他能回頭,所以他回頭就見性,就是《心經》裡講「照見五蘊皆空」。四大是五蘊裡面的色法,不但色法空了,連心法,受想行識也空了,所以「度一切苦厄」。這句話是總綱領,我們今天在看的是裡頭的細目,一條一條的來敘說。所以菩薩知見旋復,他沒有見業,沒有邪知邪見,火與他不能發生感應。這是說他入火不燒這種能力的來源。不可思議的事,我們眾生並沒有這個能力,可是得有一個條件,就是對於菩薩全程肯定的相信,一點疑惑都沒有。縱然入到大火,那個火把自己身體燒成焦炭,還是沒有一念疑惑,這樣才行,才入火真的不燒;如果這個時候稍微有一點疑慮,就沒有感應了。

  前面在總綱裡頭有說過,提出過這個問題,有許多人累年的念觀世音菩薩,為什麼沒有感應?不是跟你說了,經上講得清清楚楚,「一心稱名」,他心裡才有一個疑念就不是一心,才有一念,功夫就不是一片。不必說得一心,功夫成片就有感應,那一心還用得著說嗎?所以,我們與諸佛菩薩沒有辦法感應道交,一切的煩惱不能斷、災難不能免,要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功夫連成片都沒有得到,一天到晚還是胡思亂想。菩薩的願力、菩薩的慈悲雖然廣大,我們自己不能接受,得不到他的力量加持;並不是他不加持,是我們自己本身有障礙,阻止他神力的加持。我們本身這個力量相當大,經上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力量是相等的。所以是我們自己造成了障礙,與菩薩不能感應道交。我們真正相信,一點疑慮都沒有,我們自己的障礙排除了,所以佛菩薩的神力能加得上。這種力量在今天就是科學裡面所講的心電感應,誠到極處有感應。不要說佛菩薩對我們,凡夫裡頭都有,所以說母子連心。母親一天到晚掛念他兒子,兒子在外面,做兒子也非常孝順,也常常想念母親,古人有,歷史裡頭都有記載。母親想兒子,咬指頭,兒子心痛,母子連心,這是心電感應。他裡頭沒有疑慮、沒有妄念,他就有感應,何況我們對佛菩薩。諸位從這些道理、事實上你多去想想,感應的道理是千真萬確。你不明這個道理,你就沒有辦法得到感應,你明白這個道理,感應太快了,眾生有感,菩薩立刻就有應。

  母子的慈悲是「愛緣慈」,那個愛也是無條件的。諸佛菩薩與一切眾生叫同體的悲心,「無緣大慈」,這個力量超過母子的恩愛,哪有不感應的道理?而是我們把佛菩薩當作外人,所以不能起感應。佛菩薩念念當中有眾生,眾生是念念當中沒有佛菩薩,所以才不能起作用。這是說明菩薩神力,說明菩薩確有能力加持眾生,眾生有感,佛菩薩確實有應。但是諸位一定要記住經上一句最重要的話,就是一心稱名。這個時候就為菩薩大悲威德光明所攝,才能夠不墮火難。這個地方說得簡單,「由菩薩離塵復性之威力加被,故眾生入火持名,亦不能燒」。

  底下引用了一則公案,這是《觀音菩薩感應錄》裡面都有,是晉朝時候有位祝長舒居士,他的這麼一段故事。祝長舒,這裡寫得很清楚,他是洛陽人,就是現在的河南。大陸上住的房子多半都是草屋,你們現在這些年輕人都沒有見到過。你們二、三十歲的,政府到台灣來之後,由於經濟的發展,生活都富裕了,現在誰家裡還住草屋?在台灣我們看不到草屋。大陸上的房子都是自己建的,土牆,上面蓋的茅草。但是茅草屋的確有好處,冬暖夏涼,土牆要做得厚的話,也是冬暖夏涼,那有它的風味,住起來的確也很舒服的。可是草屋最怕的就是火,燃一枝火柴、一個香煙頭都可以把它燒掉。在大陸上,草屋是非常之多,說是磚牆、瓦屋那都是富貴人家,富有的人家,普通人家一般統統都是住茅草的房屋。他這個草屋是「為大火延燒將及」,當時鄰居起火,快要燒到他的家了。「鄰捨幾家,皆忙搬移物件」,別人看到火燒了,把貴重東西趕快搶出去、搬走。他信觀音菩薩,可見得他一點懷疑沒有。如果別人在這個地方,「觀音菩薩未必可靠,萬一燒掉我怎麼辦」,有這一念疑心就不行了。他信心堅固,他沒有這個疑心,這個時候完全就仰靠觀音菩薩。他就一心,注意這兩個字,「一心」,一心稱名,關鍵就是在這兩個字上,這一段文字這兩個字是關鍵。他沒有二念,沒有疑慮,沒有懷疑,也沒有一切顧慮,就一心在這裡念觀音菩薩。火燒到他那個房子就回過頭,轉頭轉到別的方向去了,他家房子沒燒到。

  別人感覺到奇怪,也有人不以為然,剛剛燒到你,你運氣不錯,風轉向了,把火吹到別的地方去了,未必菩薩真靈。他是如如不動。你說觀音菩薩靈,我們就試試看,鄰裡的人就故意的趁著晚上放火,連放了三天的火,他的房子都沒有燒起來。你看「舉火燒之」,他這個地方說得簡單。他利用夜晚,一次燒個一晚上,這個火沒有放成,沒有把它燒掉。第二個晚上再去,第二個晚上又沒有燒掉,第三個晚上再去。連著三夜有人故意放火,都沒有把它燒掉。於是乎這個村裡人個個都念觀音菩薩,才曉得真的是菩薩威神力感應的,不是偶然的。沒有這些人,沒有辦法顯示出菩薩確確實實有這個威力,也證明了祝居士確確實實是一心稱念,決定沒有疑慮。我們今天有許多求願,怪我們自己心不誠,心不誠就沒有感應。這個例子,我們不要把它看作這是偶然的,決定不偶然。我們自己一心稱念就有感應,跟祝居士一樣的有感應。所以,一心重要。

  我再舉一個故事,這是在我們台灣,我們見到的。我在台中跟李老師求學的時候,你們曉得台中有個瑞成書局,常常印佛書的,他們全家都學佛,是台中李老師的大護法。我那時候正在台中,李老師講經的時候,我們都在聽經,瑞成的老板也在那兒裡聽經。那個老板,那時候他老先生還在,他的兒子許炎墩也在聽經。經聽了一半,他們家裡人有人來報告,鄰居失火,快要燒到他們家了。瑞成這兩個老板也很難得,他們聽了好像若無其事,還在繼續聽,他一點也不慌張。他也不趕著、忙著趕快家裡去搬機器、去救火,他不,他好像沒事一樣,還在那裡聽。一直到經聽完,說火已經熄掉了,他家沒有燒到。李老師下了座,把他兩個叫來,點點頭,嗯!不錯,你們兩個人不錯。那要是別人,心裡慌亂了;他聽了若無其事,好像燒的不是他家,火到他家的時候就熄了。這樣的事情我們看起來好像是偶然,其實並不偶然,他一時清淨就一時感應,念念清淨就念念感應,所謂是一念感應一念佛,念念感應念念都是佛。如果我們存了這個心,我也試驗一下來做做看行不行?你就沒有感應,為什麼?你的心不誠,你的心不一,你存了個僥幸的心,存了個試驗的心,這就不誠。那就不是一心,一心裡面決定沒有二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