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地球多災多難,中國縱然有災難是小災小難

發布:清淨自在

  【解】觀法如化者,即觀一切法皆是中道。

  觀一切法非空非有、不生不滅。為什麼?生滅劃等號,等於同時。你想想看,一秒鐘有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你能知道那一個生滅嗎?現在的電視,你天天看的,屏幕上顯示的,這個畫面一秒鐘多少次?這個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次。你能夠看到其中的一次嗎?看不到。十分之一秒我們沒辦法看到,十分之一秒是十次,一秒鐘十次,畫面我們都看不到,這眼睛不行。我們可以做實驗,在幻燈、幻燈片,從前電影(我們這個地方有這個電影的,這是電影的底片)在放映機裡面播放的時候,它的頻率(這就是動畫),它的頻率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鏡頭開關二十四次,每一次這個畫面打到熒光幕都是完整的、都是圓滿的,我們看到好像很逼真,實際上它是動畫,一秒鐘二十四張。如果我們把它做實驗,我們將它,把二十四張裡面二十三張都把它抹黑,只留一張,在電影機裡面播放,那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會看到個什麼?會看到是光閃一下,光裡面有什麼東西完全不知道、完全沒有看到,只看到光亮了一下,很快就沒有了。你再想去看的時候,東西沒有了,光沒有了。

  二十四分之一秒就看不到了。現在把你提升到百分之一秒,你當然更看不見了。

  我們現實的環境,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單位是“兆”,所以真的是假的,佛說的沒錯。佛是怎麼會知道的?今天量子力學家對於佛陀佩服的五體投地,他沒有科學、沒有這些儀器,他怎麼會知道的這麼清楚?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個頻率,他們沒有說出來,他們說非常快,高頻率,我們無法想象的,彌勒菩薩能說出來,科學家還沒說出來。佛是怎麼知道的?佛是三昧常寂看到的。佛的心不動,沒有念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森羅萬象他看得清清楚楚。

  我們為什麼看不到?心動了,前念滅,後念生。這個生滅就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這麼高的頻率,我們生活在這裡頭,事實真相完全不知道。過去讀佛經,有個籠統的概念,半信半疑。現在科學家給我們證明了,我們不懷疑了,我們相信了,可是不是我們自己證得的,那就是什麼?不得受用。受用是什麼,受用是智慧,是般若智慧;受用是福德,這個福德就是我們常講的神通廣大。你看,你能看到宇宙萬法的真相,是在波動。什麼波動?我們還不知道,佛經上講的,真心自性起了波動,叫“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是個波動。這麼快,那個“一念不覺”誰知道?就是自性裡頭起了這麼一個波動,這叫“一念不覺”。那個“一念”就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的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這樣高的頻率動了一下,這叫“無始無明”。“無始”什麼意思?它沒有開始,無明起來了。沒有開始說明什麼?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如果有始有終,是真的了。無始無終,你找它的開始找不到,你找它的終結也找不到,它的生滅等於劃平等的等號,生滅了不可得。誰見到了?大乘經上講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薩都見到,不是佛一個人見到,那就是說五個人: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妙覺就是佛),這個五個位置都能看到。七地以前都沒有親自看到,聽佛所說,沒見到。我們今天也是剛剛聽到佛所說,所以常常有這樣的看法,你的心就清淨了、心就平了,跟三昧越來越接近了,這叫“功夫”。這個功夫到極樂世界是往生品味,這真功夫。

  所以我們最低限度,要把這個世界看成什麼?天天看電視,跟電視畫面一樣,電視在這裡播放,實際上呢?實際上它已經消失了,那個影像已經不存在了,已經消失了。留下這點痕跡給你回味一下,這個重要。

  下面這一段,給我們解釋底下這一句:

  【解】“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體離生滅之相,謂之常。絕煩惱之相,謂之寂。

  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為我們介紹,第四句他說,“何其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沒有動過,沒有搖晃過。那就是“常”,“常寂”。“常寂”就是本定,我們的真心本來就是定的,沒動過,所以一定要修訂,才能回歸自性。佛法的教學終極的目標沒有別的,就是教你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大圓滿了,為什麼?自性“本自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

  你見了性,整個宇宙、全宇宙,包括過去、現在、未來都在裡頭,你沒有一樣不知道,為什麼?你找到“能生”了,“所生”全明白了,就這麼回事。

  所以我們要相信,中國老人教給我們的有一樁事情——“無師自通”。你要相信這句話是真的,惠能大師是無師自通的。他的佛法跟誰學的?完全是自通。通了之後提出報告,他所看到的境界讓老師給作證、作見證,老師點頭,沒錯,你說的一點都沒錯,就通過了,衣缽就給他了,他就是第六代祖了。所以真有無師自通的。無師自通的,頓悟的,中國歷史只有惠能一個人;漸悟的很多,《五燈會元》裡面就一千七百人,一千七百則公案,漸悟的。不管是頓悟、是漸悟,悟入的境界是相同,沒有兩樣。

  所以這是佛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這麼多開悟的人,開悟是真智慧,不是假的,這些人縱然沒有給我們留下東西,傳統文化他接觸到了,他沒有否定,那就是他承認了,承認這個東西是善的、是好的,應該保留的、應該傳給後代,這就對了。他有資格作審查,他有權講話,沒有智慧、沒有福德的人不行,他說話不能算數。

  今天這個時代,這些有大福德的佛菩薩阿羅漢還在不在?我相信在,在哪裡?在中國那些名山,山上,他有道場,我們人間看不到,跟我們不同維次,有些有緣人偶爾去碰到了。

  近代的黃念祖老居士,《淨修捷要報恩談》裡面講到,有個出家人朝山,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拜到山上看到有一個山洞,洞的門題有三個字,叫“金剛洞”。他看到了很好奇,也很歡喜,這裡有個金剛洞,他就走進去。進去看裡面別有天地,裡面很大的空間,有宮殿、樓閣。可是看看裡面也有不少人,他也沒有跟他們打招呼,到大殿上去看,大殿上沒有佛像,他不曉得什麼意思,但是他在大殿上還是繞了三匝,那也是敬禮,沒有佛像他就沒有拜。離開的時候走出來了,聽到有個小沙彌叫他名字,他很驚訝:我從來沒有來過這個地方,你怎麼知道我名字?小沙彌告訴他,我師父叫我來叫你進去。跟著小沙彌進去,看到個老和尚,跟老和尚頂禮,問老和尚:怎麼你們這裡佛龛上沒有佛像?他說我們不需要。那是文化大革命之前,就示現這個境界告訴他,以後廟裡頭沒有僧,佛龛裡頭沒有佛,會有這些事情出現。他說這地方很好,我能不能在這掛單?他說不行,你得要離開我這裡,你不能在我這裡住,以後有緣再來。辭別之後走了沒多久遠,遇到一個好像是西藏的喇嘛,住在一個小廟裡頭,天黑了,這小廟人告訴他你不能再走了,山上很危險,你在這住一晚上。住一晚上就談到,他就問你們五台山有多少個出家人,他就告訴他,我們每年打千僧齋,都沒有辦法湊足一千人,幾百個人而已。他說不對啊,我剛才看到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有七八百人,他說沒有這回事,沒聽說過,搞了半天、吵了半天,到最後有個人說:你莫非是見了文殊菩薩?他一聽這話就流眼淚。真的,他見到文殊菩薩道場,這是特別有緣分的,他趕緊打著個燈去照的時候,再去找找不到了,這洞就不見了。

  所以我們相信,文殊菩薩在五台,沒離開;普賢菩薩在峨眉;地藏菩薩在九華;觀音菩薩在普陀。這些菩薩、羅漢,中國大陸沒有緣的人見不到。他坐鎮在那裡干什麼?坐鎮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少災少難,我們雖然對不起菩薩,菩薩不會怪我們,菩薩知道,我們從小長大受的是錯誤的教育,所以才干錯事情,菩薩要原諒,菩薩不計較這些。畢竟中國人過去老祖宗對得起菩薩。我們這輩人把老祖宗捨棄掉了,信心失掉了;對佛法的信心也失掉了,才遭受現在這個社會動亂,到處有這些小災小難,沒有什麼大事情,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有多少人問我,現在大家慢慢警覺到了,地球上災難越來越多,哪裡比較平安?我給他介紹——中國平安。中國縱然有災難,是小災小難,你們要想躲避災難就回到中國去。我說的是真話不是假話。這幾年我住在香港,沒有住在外國,也就是我看到這些事實真相。

  【解】“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體離生滅之相,謂之常。絕煩惱之相,謂之寂。真體是自性,自性不生不滅,叫常,永遠常住,“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體離生滅之相,謂之常。絕煩惱之相,謂之寂。

  煩惱是什麼?念頭。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寂”,真的回歸自性了。

  【解】《唯識述記》曰:“不生不滅,絕名相於常寂之津。”

  “津”就是渡口、門徑。不生不滅,名相放下了。名相不是真的,是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為了方便聽眾的理解,假設一些名相,就是名詞術語,所謂是講經的一種工具、一種方便,不是真的,不可以執著。

  《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教給我們:看經,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名字相,不執著心緣相。“心緣相”是什麼?你所體會到的、領略到的,那也不是真的,也都是假的。是好事但是不必放在心上。

  “常寂”,與自性相應。自性它有“隱”“現”不同,“隱”的時候一法不立,“現”的時候能生萬法。它在哪裡?它遍一切處,遍一切時。沒有一法能超越自性,我們全在自性裡。自性沒有大小、沒有先後,就是說,它沒有空間、它沒有時間,是沒有辦法去想象的,你想不到。你不想,會明白,開悟之後完全明白了;你越想越錯,越想妄念越多,慢慢就墮落到六道去了。言語說不清楚,真相是要離言說,離思維,你就見到了。

  【解】是故《淨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處曰止,乃禅定之異名也。)”

  我們今天修淨土,這“一處”就是阿彌陀佛。心放在佛號上,佛號就是我們的心,心就是佛號,往生到極樂世界了,就能見性成佛。

  【解】絕名相,離煩惱,不生不滅,住於常寂。如是三昧,故雲深也。

  這是很深的禅定,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現出來了。我們細心看他的碟、看他的《永思集》,看的遍數多了,慢慢的體會到老人修行功夫的漸進,他不是頓悟,他是漸進。我看了大概有五六十遍,我的體會,老和尚應該是在二十五歲前後得“功夫成片”,不是“一心不亂”,“功夫成片”。也就是說他心裡頭干淨,所有一切染污放下了,只有一句佛號,這叫“成片”。這種功夫就決定得生淨土。阿彌陀佛多半在這個時候,會在定中或是夢中跟他見面,告訴他一些信息,主要的是他還有多長壽命,佛會告訴他,到你壽命終了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往生,你自己心定了踏實了,知道極樂世界那裡已經注冊了。不但蓮花上有你的名字,講堂上有你的座位,就等著你去,這是“成片”。

  如果他還沒走,他功夫向上提升,我相信,五年、十年他就能得“事一心不亂”,往生到極樂世界,方便有余土上輩往生。這地位就高了,再向上提升,頂多十年,得“理一心不亂”,往生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那就是法身菩薩。

  所以海賢老和尚從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理一心”,大概是二十年,這屬於“漸修”。你看常常跟他在一起的人,留下來老和尚一些形象,我們聽到的、聽聞到的,老和尚一生沒有跟人發過脾氣,一生沒有毀謗過人,一生沒有跟人紅過臉,你怎麼樣羞辱他、毀謗他、辱罵他,他不會生氣,你傷害他沒有怨恨。所以人家提到忍辱波羅蜜,都贊歎老和尚忍辱波羅蜜可修到家了,真能忍,為什麼?你想想看看,四十歲到大徹大悟,什麼都清楚了,這個世間相,這個是假相,他不會當真。所以他很歡喜。

  他來干什麼?來做好榜樣的,本來早就該往生了,阿彌陀佛讓他多住幾年,告訴他他修的很好,多住幾年給佛門弟子做榜樣、給念佛人做榜樣,他是奉阿彌陀佛之命來表法的,應該是。我們相信是阿彌陀佛告訴他,到哪一天你見到有一本書,這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老和尚手上拿著照相的這本書,見到這本書阿彌陀佛就接他往生了。

  二0一三年一月,有幾個同修到來佛寺去看他,帶了這麼一本書,他看到有人帶書來了,就問,這書是什麼書?人家說,這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他高興的不得了,好像盼望多年,盼望的寶貝出現了,趕快穿袍搭衣,手上捧著這本書要求別人給他照相。老和尚一生沒有主動要求別人給他照相過,一次都沒有,只有這一次。這一張照了之後第三天,他就走了。所以我們想到,是阿彌陀佛給他約定的,看到這本書你表法功德圓滿了,阿彌陀佛接他去了,這本書給我們做證明的。

  老和尚給我們表法的最重要的,第一個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真有,他去過,他看過好幾次,不是假的;第二個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真有,我相信他跟阿彌陀佛至少見面十次以上,九十二年,他想見佛,想看極樂世界,只要動念頭,極樂世界就現前,他就能看到,“理一心不亂”,大徹大悟,什麼都知道。

  老師曾經警告他,剃頭的那天、傳法的那天,傳法就傳給他“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叫他一直念下去;又告訴他,明白了(“明白了”就是“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不能說,不能亂說,不能說。所以他一生不說。

  偶爾現一點小神通,表演的真好,真讓我們歎為觀止,真的是圓圓滿滿,圓滿了阿彌陀佛對他的期望,給我們證明極樂世界真有,“信願持名”是真的不是假的。

  更重要的,對我們最大幫助的,是這麼多年我們學的這個夏老的會集本,多少人批評、多少人毀謗,說這是錯誤,不應該會集,念這個本子沒有功德,不能往生。這個書就是護持會集本的,舉出許許多多證據證明會集本上每一個字都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是真經。這是夏蓮居老居士用了十年的功夫,三年會集,然後十次修訂,最後完成定本。我們今天所讀到的,所會集的都是原文,沒有改動經典一個字,所以字字是真經,如同佛說,沒有兩樣。

  第二個,為我們證明,夏蓮居老居士是正知正見,老居士有智慧,沒有用自己的意思來注解,用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著述,也是集注,你看每一句都有括號,說明出處,這幾句話從哪來的,正知正見,大家沒話說。

  第三個是給我們作見證,我們這些年來依照這個本,依照這個注解修行,沒有錯誤,一定要堅持下去,將來決定得生淨土,是傳這個信息給我們的,讓我們信心十足,讓那些毀謗的人再無話可說了,所以《僧贊僧》這本書就是護持淨宗。

  夏蓮老給我們的“淨宗學會”這一個法門的,“淨宗學會”是他老人家意思。我跟念老第一次見面,他就把這一個事情囑咐給我,讓我在海外弘法的時候順便讓大家組成“淨宗學會”,以前都是“蓮社”、“念佛堂”,統一都稱為“淨宗學會”。教學的用“學院”,“學院”只有一個。“學會”在美國加拿大有二三十個,在南洋多,南洋單單馬來西亞就有一百多個;現在歐洲也不少。

  末法時期,這個法門可靠,靠得住,容易學,但是它難信。所以讓海賢老和尚表法,讓我們斷疑生信,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決定要成就。所以是不執著言說相,不執著名字相,離煩惱,不生不滅,住於常寂,這就是禅定,念佛三昧,所以叫深,如是三昧,故雲深也。

  【解】由於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觀,

  什麼是妙?非有非無,非空非有,一切境界相如幻如化,不要執著,活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就好,不要認真。只有一樁事情認真——念佛認真、求往生認真,其他的都不認真,都不放在心上。

  【解】自然入於不生不滅甚深常寂之正定。

  這個“正定”就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所說的“何其自性,本無動搖”,我們的自性沒動過、沒有搖晃過,所以這叫“正定”。

  【解】又《遺教經》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

  這是《遺教經》上一句話,很好懂。舉了一個比喻,修行人要跟這個比喻,愛惜水的這人家一樣,把你池塘修好,不要讓水漏掉。“行者”,修行人,“為智慧水故”,要修禅定,有定,智慧就不會漏掉;如果沒有定,智慧不會現前,現前是煩惱,這個不能不知道。

  【解】本經《大教緣起品》曰“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是其果德。

  往生到極樂世界,如來,無論是因中修行的、果上圓滿的,他得到,我們也全得到。一定要信經上所說的,如來沒有妄語,不會騙我。臨終“十念必生”,第十八願。

  第十二願,“定成正覺”,第十三願,“光明無量”,十五願,“壽命無量”,十七願,“諸佛稱贊”,十八願,“十念必生”,善導大師說這個五願是阿彌陀佛對一切苦難眾生最真實的大願。

  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不一樣沒有關系,待遇相同。品位有高下,待遇是平等的。什麼待遇?最高的待遇——阿惟越致菩薩。所以我們要知道,生到極樂世界即使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怎麼樣?智慧、神通、道力跟阿彌陀佛是平等的。佛有多大智慧,他加持你,你跟他一樣,他有多大的神通,你也有多大的神通,這個地方怎麼能不去?!這個世間,不要是說人間,往上去二十八層天,都不值得留戀,決定要往生淨土,生淨土是每個人都有把握的,只要你真信、真願意,資格就取到了。念佛當然越多越好,少念也沒關系,都能往生,只要不計較品位,十念必生。

  這個“十念”有兩種,一種臨命終時十念;另外一種,我們早晚就念十句。早上起來念十句阿彌陀佛,晚上睡覺之前,念十聲阿彌陀佛,跟十八願相應,非常簡單,真是中國人所說的“大道至簡”,佛門的“大道至簡”無過於此經、無過於淨宗。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摘自《2014大經科注》第234集 2015年8月14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