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林:我們念佛為什麼看不見阿彌陀佛呢

    

我們念佛為什麼看不見阿彌陀佛呢?憶佛念佛,現前當來,一定見佛。孔子給我們做了證明。孔子他怎麼能夠在牆上看見舜帝,在湯裡頭能看見堯帝呢?就是了凡說的,“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除了堯帝和舜帝,他沒有別的。按印光大師說,他慢慢慢慢就把自己的業識心,就是煩惱的心、污染的心,通過念堯帝、舜帝,淘洗成堯帝和舜帝。變成一個清淨的心、干淨的心。他跟堯帝和舜帝就起了感應,不是堯帝和舜帝離開了他,而是他心中的堯帝和舜帝現前了。“一切法由心想生。”

我們為什麼見不到阿彌陀佛?我們為什麼見不到佛菩薩?問題不出在我們心裡頭有沒有阿彌陀佛,我們心裡邊有沒有佛菩薩。有!一個都不少。為什麼我們見不到?因為我們沒有好好念,沒有專心致志地念,按印光大師的話,沒有勵志念佛,專心致志,下定決心念佛。這是講積極的,見先哲於羹牆。向好樣子學習,先哲。釋迦牟尼佛就是先哲,印光大師就是先哲,觀世音菩薩就是先哲,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慎獨知於衾影”,這就是改過,防止過愆。孔子講的,“三人之行,必有我師”。一個是好樣子,就是堯和舜,一個是壞樣子,我們不能向他學,那就是慎獨所要對治的這些習氣和煩惱。要當真,學佛一定要當真,一定要拿對治習氣當回事。千萬千萬不要泛泛然、悠悠然,不要得過且過,一定要當真,實實在在地把對治習氣變成我們生活的全部。

我學佛這幾年,自己的體會就是,自己的過程當中,有些時候進步得比較很快,有些時候阻礙比較多,進步得比較慢。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跟習氣的關系。什麼時候我們跟習氣妥協了,遷就了,習氣就把我們轉了,又回到了凡夫地,博地凡夫。什麼時候我們精神飽滿,不放松,堅決跟習氣不妥協,我們什麼時候進步快。所以進步快不快,境界能不能提高,關鍵是看我們對待習氣的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