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法師:學佛觀念的誤解,真正的開悟來自於自己

  許多人都誤解了學佛的觀念,它並不是在學佛之後,命運就此變好了、越來越有錢了、不生病了、一帆風順了……沒有那麼簡單。

  其實,很多人在學佛的過程中,一直誤以為要努力去找佛、找菩薩,希望有朝一日天見猶憐能夠遇見佛。“只要佛幫我摸摸頭,我就可以開悟了。”這是不合邏輯的,即便是你有福氣,可以看到佛就在你的面前,祂老人家也沒有辦法讓你開悟,真正的開悟,還得來自於你自己。

  不管你念佛念得多認真、拜佛拜得多虔誠,這都是一個形式和過程,它是一條道路。透過念佛、拜佛,將來見佛、成佛,都是可能的。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這條路上也許一路貴人,但終究你只能靠自己走下去的。換句話說,整個學佛的過程,並不是你怎麼去找到佛,而是怎麼去找到你自己。

  佛,因為尋回本心、找回了自己,才成的佛。我們講心、佛、眾生本為一體。我們的心、佛的心、眾生的心全無差別。那為什麼我們還是人,而佛已經是佛了呢?差別在於“悟”字。

  現在我們還看不清楚,還在迷糊,還在為了過去的傷痛折磨自己。例如:為了小時候爸爸打你的一巴掌而恨他一輩子;為了女兒小的時候頂撞過你而耿耿於懷……

  舉個例子:如果我跟你講一個笑話,第一次聽,你可能會哈哈大笑。然後,我馬上再重複講第二遍,你可能還覺得有點好笑,但沒有第一次聽到那麼好笑了。這個時候,如果我連續重複給你講五遍,你還笑得出來嗎?必定覺得不好笑了。重點來了,笑,意味著開心快樂。但我們不會為了同一個笑話一次又一次的展露笑容,然而我們卻會為了同一件痛苦的事情一直悲傷,一直委屈。為什麼?這也就是我們要好好思索並去超越的生命課題。

  悲傷、憤怒是一種情緒,同樣喜悅也是一種情緒。既然喜悅的情緒不會一再勾動你,為什麼悲傷的情緒卻會一再的勾動你呢?

  在我們聽到這個笑話第一遍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洞悉了,已經看清楚了好笑的地方是什麼,第二遍少了那個驚喜就不會再笑了。而生命設定中,同樣一件委屈,之所以你會一再地感受到痛苦,是因為我們沒有如實去洞察這個情緒,沒有看透看明白而放任自己一直沉浸在那個痛苦當中。漸漸的,漫長的歲月過去,雖然這個痛苦的情境貌似變得越來越淡,但是,你仍然沒有去看清它,然後第二遍、第三遍,你依舊沉浸在痛苦當中,卻還是沒能看明白,這就陷入了痛苦的輪迴之中,無法自拔。甚至很多時候,令你痛苦的具體事件都已經模糊,卻還留下痛苦的感覺。

  所以當我們面對煩惱或是經歷痛苦時,未必時間夠長,就一定會走過的。舉個例子:失去了家人,你跟他的感情很好,對於他的逝去,你很痛苦。但是生老病死,本來就是生命當中的一個循環,當你沒有看清它的本質,這份痛苦便會成為你內在的陰影,你會開始懼怕再次失去另外的家人。結果,因為這份恐懼,當另一個家人,不管是什麼原因,也離開的時候,你內心的痛苦就好像是在原來表面痊癒的傷口上,又深深地割了一刀。之前沒有完全癒合的傷口,因為時間久了,彷彿已經平復了,但是新的傷害來了之後,舊的傷口會一併爆發,好像一顆心插了兩把刀。

  所以,想要超越痛苦,我們其實必須要提起勇氣去面對。很多人在遇到痛苦的時候,比如上述說的失去家人,身旁的人都會勸說不要去想。但這只是一個短暫麻木自己的方法,是不究竟的。當然,在很痛苦的時候,可以暫時逃避,以免身體或心理出現病症,先不要去想也可以。當痛苦有所舒緩,一昧的逃避,就會造成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問題。要願意勇敢去面對、願意去深入,看見事物的本質、看見造成痛苦的真正原因,這樣才能夠幫到自己,也才能夠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