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弟子規之成果啟示》愛沒有界限

胡小林講述

 

很多老闆迷失了自己,行於酒色場所,行於生意場,麻木不仁。本來有一顆愛心,愛心透不出來,愛心不能起作用,為什麼?道理不明白就愛不出來。愛不出來,就得不到愛的快樂。如果你愛起來,用愛的力量指導著,你在公司,你得到愛的回饋,你就會愈來愈愛,大愛無邊。

有本書叫《哈佛家訓》,這本書講的是從哈佛畢業的學子們,幾百年來,他們的優秀品質和成功的經歷。當中有一段親情故事,一個美國家庭,有個得灰質炎、脊椎炎的孩子。兄弟姐妹挺多,這個孩子特別自卑,沒有信心,所有家裡的活動他都沒法參加,因為他沒法走路,他必須坐輪椅。

雖然他是被照顧的,但是跟哥哥姐姐們相比,他心裡就有一種不平衡。爸爸媽媽看到了以後很著急,設計了一個活動,說我們家裡的孩子今年春天每人種一棵樹,咱們比一比看誰的樹長得最好,爸爸媽媽買一件最好的禮物給他。哥哥姐姐們特別高興,踴躍參加,拿起鐵鍬,到家裡的後院各自種樹。

這個殘疾的小孩,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也種了一棵樹。他心想:「我根本沒能力澆水,你讓我種,我肯定拿不到這個獎,我還得跟你們一塊種樹,我恨不得這棵樹早點死掉。」他嫉妒哥哥姐姐們。過了一個禮拜,沒想到他的樹發芽了,不到幾個月的時間,他的樹長得最高,爸爸媽媽發獎給他,因為他的樹長得最好。他覺得怎麼這麼幸運?哥哥姐姐的樹怎麼長得不如我?他拿到這個獎特別高興。

有一天他晚上躺在床上,睡不著覺,看著月亮,突然想起植物學老師教給他的課程,說植物都是晚上生長,我這棵樹長得這麼好,肯定是晚上長,我得看看它晚上怎麼長的。他就爬到窗戶上看,他一看月光下爸爸在澆他那棵樹。這個孩子合上窗簾,回到床上,淚流滿面。

你知道這個孩子是誰嗎?就是美國的羅斯福總統,他沒有按照爸爸的希望成為植物學家,但是他成為一個美國的總統。愛有邊界嗎?愛分國籍嗎?愛分宗教信仰嗎?

《哈佛家訓》裡面還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講動物的。有個哈佛畢業的優秀的動物標本製作專家,他得出去到野外獵打動物,把標本做好,送到博物館,送到大學研究室。

有一次在非洲的森林裡面,他正在拿望遠鏡找動物的時候,突然一隻豹子從樹後面竄出來,咬住他的手腕,正準備咬他喉嚨的時候,他開了槍,打中那隻豹的肚子。這隻豹一下就昏倒了,他跑到森林裡,把左手的傷口包紮好。

包紮好回來看,豹不見了,只剩一灘血跡,他沿著血跡,走進了森林裡面。走著走著,血跡沒有了,前面一棵大樹,他抬頭一看,這隻母豹已經死了,樹上有個洞,母豹的兩條腿在洞裡面。他特別好奇,就爬上這棵樹,他一看,三隻小豹子在喝媽媽的奶。他當時腦子一片空白,特別震撼。

這個動物標本製作專家把這個母豹帶回去,把這三隻小豹也帶走。小豹子送到動物園,這隻母豹做成了動物標本,放到展覽室展覽。展覽室前面一個塑膠牌子上寫了一段話,「這隻母豹,在牠生命的最後一刻,拖著受傷的身體,走了千餘米,爬到樹上,把最後一點乳汁餵給了牠三個孩子。」從此以後,這個動物標本製作專家再也不殺生了。

生佛不二,本性一如,動物尚且如此,我們做為人應該怎麼做?應該怎樣對待爸爸媽媽?我們今天在這裡討論如何孝親,如何用愛心來對待別人,這真是末法時期的悲哀。我們長期迷失自己,遮蔽愛心,遮蔽自性,到了無以髮指的程度。這種社會、這種生活、這種人類、這種群體真是苦不堪言!

我們公司落實《弟子規》當中,將近七百天來,有很多故事,這當中有很多酸甜苦辣,有很多激動,有很多溫馨,有很多後悔,有很多覺悟,有很多奮起。我在這裡把我的體會向大家分享,把我們這點點滴滴的一些經驗供養給大家,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大家「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我們見到羅斯福的爸爸,我們要思齊,我們見到這隻豹子媽媽,我們要改過。《弟子規》上最後一句話,「聖與賢,可馴致」,聖人與賢人我們是可以達到的。

 

▶▶▶返回《學習弟子規之成果啟示》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