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六大保健秘方

  從古至今,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健康都是人們最為看重的一點,尤其當今社會人們都普遍意識到“沒有健康便沒有一切”這個道理的時候,對於健康的追求就從遠古時代的上層社會,變成了今日所有人類共同的大目標。雖說,佛教並不刻意追求長壽,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偏偏是這佛門弟子普遍身體更加康健、壽命更加長遠。

  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佛門中究竟有哪些獨特的“保健秘方”!

  一、把素持齋、食不過飽

  大家都知道,漢傳佛教的佛門中人,把素持齋是其生活飲食的重要內容,這裡包括著“吃素”和“持齋”兩個方面。

  首先是“吃素”,在佛家來講,其實這個素並不是指“非肉類”,不是我們平常說的“葷腥”,單單指的是“葷”,意思是像蔥蒜等氣味非常大的東西。當然,為了不造殺孽,肉類他們也是不食用的。其次,便是持齋,便是指在一些特別的紀念日或者齋戒日里,過中不食,太陽過了正中便不再進食了。

  正是因為,佛門中人,清淡的飲食中沒有太多高熱量的食物,所以令得他們身體中膽固醇含量很少,便不會發生高血高脂類的疾病;持齋又使得他們的身體可以在固定的時間內,進行淨化排毒,改善體質。由此看來,多吃蔬菜水果,確實有利於身體健康,減少疾病誘發的機會。

  二、晨鐘暮鼓、睡不過時

  在寺廟留宿過的居士都知道,佛門弟子的生活作息是有著嚴格的規律的,這裡給大家舉個例子,看一看寺廟裡的生活起居時間大概是如何安排的:早上四點鐘打板起床(晨鐘),僧人們離床如脫履,絕不拖沓;四點半到五點半之間,到大殿集合做早課;五點半開始吃早餐,餐後根據寺院安排,大家各自按照要求做自己的事情;十一點吃午餐,餐後進行一定時間的休息;下午一點開始學習或者繼續一天的安排;下午三點的時候到大殿集合做晚課;下午四點半吃晚餐,餐後進行一些學習修行活動;晚上九點打板休息(暮鼓),立刻上床睡覺,不得延誤。

  要知道,規律的作息是保持健康的根本要求,但是你看看我們今天?不要說早晨四點鐘了,六點鐘有幾個人能夠按時起床的?又有幾個七點鐘能夠起床的?尤其到週末,到頭就睡到下午的人比比皆是;再來說晚上,有多少人十一點之前是能夠上床睡覺的?即便上了床,不玩會兒手機誰能睡得著?如此不規律的作息,你的所有臟器工作都跟不上你的節湊,抵抗力一定會下降,這樣子長期下去肯定會生病。所以,想要健康,便一定要有自律的作息方式。

  三、農禪並舉、張弛有道

  在以前,很多的寺廟裡,佛門弟子除了打坐修行、參禪禮佛之外,還要擔水挑柴、種植農作物,進行各種各樣的勞動。可能今天,很多寺廟不再進行一些因為生存問題而不得不為的農業勞作了,但是依舊有不同的“動功課”是搭配在每日的“靜功課”當中的。這便是佛家“農禪並舉”的舉措,不但能夠讓人做到有動有靜、張弛有道,還可以將佛法與世間法融合在一起,提升大家的覺悟。

  反觀如今的我們,社會的極大進步造成了勞動分工的極大細化,很多人不是在辦公室靜坐八個小時,便是在外面奔波八個小時,但是無論哪種都是走向了一個極端,也正因為如此,現在的很多疾病越來越年輕化。為了保證身體健康,便必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在日常生活中穿插著來,既活動筋骨,又鍛煉大腦,這才是長壽之方。

  四、禪茶一味、不食菸酒

  “禪茶一味”這個詞語,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在今天,茶葉鋪子滿街是的情況下,喝茶不但是一種養生方式,更是一種富有情調的休閒方式。佛教弟子,自古都喜歡飲茶,所以才有了後來將喫茶上升到禪這個高度的說法:禪茶一味。

  經常喝茶,可以給人的身體帶來眾多的好處:一是差有清口利尿的作用,讓人提神醒腦;二是茶葉中含有的抗氧化劑可以改善人體肌肉耐力;三是具有解毒滅菌的作用,可以減少紫外線的傷害;四是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消化,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五是進行大腦調節,預防和治療神經類疾病……總之,喝茶的好處很多,但是煙酒便真的沒什麼好處,尤其是煙百害而無一利,早戒早好。

  五、心無掛礙、養神靜氣

  當今社會,節湊越來越快,看似物質極大的豐富,但是人們的工作與心理壓力卻是與日俱增,人們的幸福指數反而在下降。尤其是年輕的一代人,或多或少都有著很大的心裡壓力甚至是心里疾病,要知道身體的勞累是很容易恢復過來的,大不了睡個三天三夜,醒來肯定精神飽滿,但是如果心裡有事,無法排遣,便很容易積鬱成疾,提早衰老。

  而佛家,修的便是一顆心,心無掛礙是所有佛門弟子的畢生追求。為了練就一顆平常心,佛家不止參禪修法,還寫字畫畫,佛門中出過無數的書法繪畫大家,他們在到達令人羨慕的成就的同時,最重要便是練就了一個與世無爭的心靈。所以,對於多數人來說,應該負丈夫之氣,抱小兒之心,待人常恭敬,處世有氣量,如此心通則體達。

  六、慈悲為懷、六和共住

  人類社會,本來便是群居社會,那麼處理好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便不會讓人焦躁不安,不會讓人產生憤怒憎恨。我們總是稱呼佛門弟子為和尚,這個“和尚”指的便是“和合為尚”,表達了佛教身和共住,口和無爭,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的精神理念。

  要知道,心胸開闊,慈善寬厚,永遠是健康長壽路上,最好的一劑藥方。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都要懂得放過他人,更要放過自己。佛家,講究慈悲,以善立世,你博愛大眾,人恆愛之,自己心裡本身便舒坦,別人又敬重你,便更是心情愉悅。如此,身體又怎麼會不好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