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劫是什麼意思?劫的說法很多?

  劫,是梵文的音略,意譯為“分別時分”、“分別時節”、“長時”、“大時”、“時”。就是形容不能用年數來計算的宏觀時間概念,後被用來解釋世界發展的周而復始的周期。

佛教中關於劫的說法很多,有“小劫”、“大劫”、“磐石劫”等等。《璎珞經·佛母品》中舉了一個例子,如果用一件薄的天衣,每隔三年去拂拭一次方廣數十裡的磐石,直到此石銷盡,謂一“小劫”。

《法苑珠林》裡說“八十小劫,名一大劫”。如果從初發心到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祗劫”,時間久遠無法想象。然而,《華嚴經·梵行品》又說:“不可說劫與一年平等。”表明再長的時間也可在一念之間就達到了。

  “劫”的時間概念還引申到空間範疇,一大劫中包括了世界的“成住壞空”四個階段。詞語中“浩劫”、“劫難”等等,都是兼有時空雙重意義的。在佛教中,把劫產生的原因完全歸結於人類自身的道德修養的力量,因此佛教認為在人的惡業和善業下會產生不同的劫變。

  總之,劫的時間悠長,算數難以計量。佛教對於“時間”的觀念,常常以劫為基礎,來說明世界生成和毀滅的過程。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6/563437.html

佛教也有劫的概念,然而算法不盡相同,有分為小劫、中劫、大劫3種的,算法如下:

自壽自十歲,百年增一至八萬四千歲為止,然後再百年減一至十歲為止,如是一增一減,為一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經成、住、壞、空,四中劫為一大劫,即一世界成毀的時間。——《大智度論》

即1小劫可換算為1679萬8000年;20小劫為1中劫,即3億3596萬年;4中劫為1大劫,即13億4384萬年。

也有以佛與辟支佛出世與否來計算的,分為「大劫」(mahākalpa)和「中劫」(antarakalpa)兩種,「小劫」同「中劫」。這種算法的「劫」沒有固定長度,但80中劫即等於1大劫,若按以上算法推度,此一大劫為268億7680萬年。[1]

◆大劫大災

現在大劫為賢劫,上一大劫為莊嚴劫,下一大劫為星宿劫

每大劫必終於一災,或火災,或水災,或風災;其規律是:七大劫終結於火災,第八大劫終結於水災,第六十四大劫終結於風災,三大災總共六十四大劫組成一個循環。

火災燒至初禪天

水災淹至二禪天

風災吹至三禪天

四劫

每大劫有成、住、壞、空各二十小劫

成劫:四中劫第一劫。
住劫:四中劫第二劫。
壞劫:四中劫第三劫。
空劫:四中劫第四劫。

增減劫

增劫:從人壽十歲初始,每一個一百年增壽一歲起算,漸增至人壽八萬四千歲,這段期間稱為增劫,一個增劫即是半個小劫
減劫:從人壽八萬四千歲時開始,每一個百年減壽一歲起算,遞減至人壽十歲便死,這段期間稱為減劫一個減劫也是半個小劫

三災

刀兵劫:戰爭。
疾疫劫:瘟疫。
饑饉劫:飢荒。

https://www.wikiwand.com/zh-tw/%E5%8A%AB_(%E6%99%82%E9%96%9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