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儒學:風水真相!最好的風水,是積德!

風水,字面意思是指玄學,引申意思指人的整體運勢和格局。無論是怎樣一種意思,人們都希望有好的風水。古人認為,天地人是一體的,人的心靈與天地的靈氣是相通的。美好的心靈才能和美好的風水地同氣感應,積德的人才能獲得風水地的吉氣善待,才能萬事順遂,庇佑子孫後代。

壹、積德可以改運

《醒世恆言》中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對老翁膝下無子,經營著一家小酒肆。看著別人家都是兒孫滿堂未免悲從中來,別人也都可憐他們老兩口老無所養。所幸老兩口為人特別和善。

在一個漫天飛雪的天氣裡,老兩口圍抱火爐怅然若失。忽然看到門外及膝的積雪裡有一老一少艱難的行走,其中一位老者頻頻摔倒在雪地裡。老翁毫不猶豫開門出去把兩人接到家裡來。

原來他們是父子倆,老父親因為寒邪入體生了病,老翁毫不猶豫替他們找來了郎中。看這父子倆身無分文,老翁主動承擔了所有費用。誰知,花了許多銀兩,這個老父親還是撒手人寰。老翁索性好事做到底,又花錢給這老父親料理了後事。少年感激不盡,跪拜致謝。

老翁料想著少年要繼續趕路辦事,所以又給了少年許多路上用的盤纏,依依不捨打發他去了。

遇上這樣不求回報積德行善的老人讓少年感動萬分,他打定了一個主意:迅速還鄉把已故母親的墳茔也遷過來跟父親合葬在一起。他從此無父無母孤苦無依,而那一對善良的老人則無子無女,同樣老無所依,這是天賜的緣分!他要回報他們的救命之恩和葬父之情,給他們做兒子替他們養老送終。

少年歸來表明心跡後,兩位老人求之不得,歡天喜地的認了少年做兒子,他們對少年視如己出,而那個少年更是對老人百般孝順,羨煞旁人。

自此,倆老人安度了晚年。即便是死後都常常被祭奠,墳茔如新。

這是這一對老翁的積德行善!沒有子嗣之前,也許他們屬無後的“衰敗”風水,但是積德可以改命!不見得子孫滿堂的老人們就比他們幸福。君不見,流離失所被棄街頭的老人大多都是多子多孫的人?

貳、積德是好風水

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 再好的風水都抵不過積德行善,佛家也有“福報”之說。很多人忘記了這個根本,徒然去追求好運和好報。

商家拜財神求佛祖,希望能日進斗金,但他忘了誠信經營不唯利是從才是最好的風水;

父母三令五申,時時擺大道理,希望孩子能懂事孝順,但他們忘了自己對上一輩身體力行的孝順才是最好的范本;

其實,與其追求虛無缥缈的東西還不如踏踏實實從自己做起,從點滴行善積德開始。佛家有言“相由心生”,當你積德行善時,心情舒暢,血脈舒暢,自然而然五官舒展,人就會慈眉善目。這於內在是最大的養生,於外在則是最佳通行證,人人都喜歡跟慈眉善目的人交際,從而事事順心,風水不求自旺。

《道德經》中也說“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

積德是一種久遠的積累,是一次次陶冶和洗禮,是一遍遍對自己的錘煉。只有積累到一定火候,他的處事風格會水到渠成,他的人格魅力會恆久芬芳。這才是最好的風水!

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後日之得。——王陽明《與薛尚謙書》

有人說,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青春散場、容顏老去、親人亡故、摯友分別、求職被拒,我們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地失去那些寶貴的東西和心愛的人。對於失去的恐懼,就好像無處不在的烏雲一樣在我們生活的天空裡盤旋。

王陽明曾說“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後日之得”。今日的失去,未必不會是以後的收獲。我們生命中那些失去的東西,也許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得到償還。

失去了年輕的美貌,也許是為了讓我們更加注重於培養自身的氣質與風范。青春是一種心態,而不是身份證上的年齡。飽經歷練的成年人,也可以擁有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優雅與知性。

失去了朝九晚五的安穩工作,也許是為了逼我們走出生活的舒適圈。沒有了體制內條條框框的束縛,有的人在外面的大千世界能夠實現更大的抱負。

失去了一位相伴多年的情侶,也許是為了遇見生命中那個真正對的人。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走出了失戀的陰影,才能在轉角遇到新的愛情。

作家龍應台在《目送》裡寫道“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雖然我們都不願意承認這一個事實,但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卻讓深愛我們的父母總有一天會離我們遠去。

小的時候,我們都渴望快快長大。長大後就可以賺錢養家和孝順父母。可是我們卻忘了,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也在一步步地衰老。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說“生命之路自己走過,再多的祝福都是耳後的叮咛,該有的終將會有,該失去的也終將會失去”。總有一天,我們會失去父母。但他們的人雖然不在了,他們對我們的愛還在,他們留給我們的回憶還在。

父母走後,我們便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在這個廣漠的人世間自力更生。我們會變得更加堅強,我們的肩上也會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我們失去了父母的庇護和關愛,卻收獲了內心的笃定與堅強。我們會帶著父母當初對自己的期待,努力地活出更成熟的人生。

作家張小娴在《那些為你無眠的夜晚》中曾寫到:“愈害怕失去的人,愈容易失去”。那些害怕失去的人,看不清眼前的事實,他們幻想著憑借一己之力,就可以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可是世間萬物自有其運行規律和內在法則,不是說我們拼盡了全力就一定可以扭轉乾坤。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生命中的很多事情,不是我們的主觀意願所能控制的。當失去已成定局,與其抱殘守缺,自怨自艾。不如轉換視角,將我們的失去,看成人生的另一種收獲。

文稿來源: 騰訊儒學、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6/561967.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