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行大和尚:老人學佛修道能否成功


 發布:東華禅寺       

  在學佛修道裡,不僅是現在,就是在古時候也有這麼一種說法:普遍認為老年人沒有辦法修煉成功。也就是說人老了以後,生理的機能枯萎了,再也修不成了。這種說法,尤其是在道家裡面,普遍認為是這樣。在佛門裡面也有一少部分人是這樣認為的。包括印度教以及瑜伽術裡,也都有這種說法。

  也就是說當人過了更年期以後,修行就特別困難(通常這個年齡段女同志為七七四十九歲,男同志為八八六十四歲)。為什麼許多教派裡幾乎都有這種說法呢?是否真的是過了這個年齡段就修不成了,就只能念念佛、隨便修一修,種下一顆種子,為來世打基礎呢?實際上並不完全是這樣。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年輕人修行,要比老年人快;身體強壯的人,要比身體虛弱的人修得快;男同志在過生理這一關的時候,沒有女同志過得快;女同志過心理這一關的時候,沒有男同志過得快。

  無論是在佛門裡面,還是在瑜伽術裡面,以及道教裡面,都把人體的精、氣、神的修煉列為修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修行中曾經流傳有這樣的說法:天上有三寶,為日、月、星;人體有三寶,為精、氣、神;佛門有三寶,為佛、法、僧。修行雖然說修的是心態,但是如果你的身體有毛病,或者是處在很老的年齡段,生理機能枯萎了,修行的確是比較困難一些,但並不是說修不成。在修身體這個階段,人體的三寶確實至關重要,當把身體這個階段修完了以後,進入修心態的時候,就不存在年輕還是年老。

  甚至在修心態的過程中,一個老年人的心態,要比一個年輕人的心態穩定得多。的確,老人家修煉到一定程度,他失去的生理機能,還會重新出現,比如說一個女同志,她已經絕經了,如果她用功修行,她的生理機能還可以被激活、還會出現年輕人的生理反應。男同志同樣會有這種現象。即使是六、七十歲的人,修煉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他的身體也會出現像年輕人一樣的反應。這說明他的生理機能又重新恢復了,像年輕人一樣,但並不能說明,這種情況出現,就能夠修成佛。它只是說明一個道理。同時它在修道途中,也只能夠起一個輔助作用。

  佛門裡面把修行分成三個階段,最初階段是修身體,第二階段是修心態,第三階段是進入靈性的修行。實際上這三個階段又互為一體。“大道不離身心”,離開身心,道也不在。天地沒有以前,聖人在“道”裡面,天地有了以後,“道”又在聖人裡面。

  雖然說“道”無處不在,但是你如果沒有走出“我執”的范圍,對你而言“處處有道”也是處處無道。只有當你突破了自己的身心以後,才能夠感受到處處皆是道。無論你處在哪一行、哪一業,都離不開道。道不會局限於一種形式出現和存在。道如同空氣、陽光,布滿每一個時空。只因我們沒有走出自己狹小的框框,沒從這個框框裡走出來,所以沒有辦法與道相應。這種情況,就如同我們把自己關在屋裡不出來,還抱怨沒有陽光。實際上不是沒有陽光,而是因為你不願意走出這個屋子,所以見不到陽光。當自己突破了生理這個牢籠以後,才漸漸地感受到周圍的山河大地,都是道的顯現。

  在突破生理這個階段,一顆健康的心很重要,一個健康的身體,同樣也很重要。雖然說修行修的是心,但是如果你的身體不健康,你說:我的心態很健康,可你根本沒辦法以心來轉物,所謂的“以心轉物”,那是對得道、成就的聖人而言,才是這樣。他可以“以心轉物”,而普通的凡夫俗子,處處都是以物轉心,也就是說被外境轉動了我們的內心。當一個人的心靈果真能夠入道的話,他的確可以做到,動個念頭,身體又恢復了青少年狀態。如果你沒有入道的話,你怎麼渴望自己年輕、怎麼給自己加意念、怎麼做誘導,都無濟於事。如果說你雖然很年輕,但是你降伏不了生理的機能,被它所轉,這實際上跟一個老人家相比,沒有多大區別。你有這種力量,但你又降伏不了它,這和老人家沒有這種力量,有什麼區別呢?

  生命來自於“生命力”,生命力又來自什麼呢?實際上我們通常所說的“相應”、“溝通”、“得道”,指的都是生命力的源頭。雖然這個源頭對我們肉眼而言,看不見、摸不著,但是當你把自己的六根關閉以後,用自己的靈性來活動的時候,你就能夠感受到生命力的源頭,它究竟為何物。它的確是說不清、道不明,但能夠感受到它的存在,我們的生命力一旦和它溝通,生命力完全可以做到無限量的延長。

  說它是光體,不是;說它是氣體,還不是;說它是液體,更不是。說它不是這三者,也類似這三者。思來想去,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名詞。暫時我只能把它說成:生命力來源於生命“質”。當你和它溝通以後,你再枯萎的生理、再疲勞的身體,一個時辰就可以恢復。就如同洩了氣的輪胎,你只要和充氣機一接通,只需幾分鐘,輪胎就充滿了。

  正是因為有這個“質”的力量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身體裡面,所以才促使我們現在的身體精力充沛,健康。你們是否注意過?年輕人不用補身體,身體的精力就非常充沛,而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再怎麼補身體,也沒有多大反應?大家都說他老了,實際上這說的只是現象,並沒有說到根本上。現代科學也證明:我們內在的潛能,只利用了百分之零點一,還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能量沒有被喚醒。只有修行人好一些,也才只用到了百分之三而已,還有百分之九十七都丟失了。

  世間法的所有學問,都是通過一種方法達成。而靈性的修行,恰恰相反。在最初階段,它是通過方法,可以進入到某一個階段,當達到了某一個階段,所有的方法又都用不上。因為靈性的修煉,它不是靠“方法”可以達成的。它不是靠世間的力量可以進入的。所以說,你體內的精、氣、神雖然旺盛,但是當進入靈性的修行階段,根本無濟於事。它只在修身體這個階段有用,而且確實要起一個很大的促進作用。

  當處在靈性的修煉階段的時候,你只要是用方法,它就都是一種我執的力量在作用,既然是我執在作用,那麼它就是與道相違背的。大家會問:不用方法,沒有辦法進入道裡面,難道一直就在道外邊,就這樣等下去嗎?比如說我們修眼、耳、鼻、舌、身、意,這是前六識,再修第七識,這都可以有方法。但是要想打開第八識,就不是你通過某一個方法可以打開的。

  當你突破了七識,見到了八識(還沒有進入八識,更沒有走出八識,僅僅是走出了七識,見到了八識),這個時候根本不是用方法可以達成的。“空”,它還是個“方法”,它還是一種“有”的體現,還是一種“有”的存在。“道”,它是以一種“無”的形象存在和出現。正因為它是屬於“無”的范疇,所以它無所不見,無所不含,無處不在。所有的力量,對它而言,都是“無可奈何”。前七層都是有為,以一種有為的“法”,怎麼可能進入無為的“道”裡面呢?要想與無為相應,就必須放棄有為,駕著無為的車,才能夠同無為的道合二為一。

  如果大家真的有一天處在這一層的時候,就應該把所有的方法放棄,連一個游絲的方法都不能夠存在,只要有一絲的執著的念頭存在,都會被拒之門外。因為你只要是動個念頭,這些都是頭腦的力量在作怪。而大道已經超越了身心,根本沒有辦法以身心的力量進入大道裡面。既然是這樣,那就說明老年人一樣可以修行成功,因為修到最後,當結束了修身體的階段,結束了有為法的階段,就不存在男女老少,“道”是不分男女老少的,它既不屬於老,也不屬於少;既不屬於陰,也不屬於陽,它只是一種存在,它只是一種力量。

  你們說電燈發光了以後,這是陰電,還是陽電?可是在電燈的背後,有一根電線,電線裡面確實有陰、有陽。那麼電線的背後,又是什麼呢?如果你們說是發電機,發電機如果沒有水,它能夠起作用嗎?如果你們又說水是屬於陰性的,它又是來自哪裡呢?這樣一直追問下去,你們會回答,水是來自於天空,天空又是受地下的水蒸氣蒸發上去的。那就說明水裡面本身自成陰陽,已經超越了陰陽。天空屬陽,地面屬陰,水已經是陰陽和合後的產物。水通過發電機發電,通過電線,在發電機時,不分陰陽,通過電線輸送的時候,又分陰電和陽電。可是一旦從燈泡裡發出光來,又不分陰陽了。當“道”要發揮的時候,它就以陰陽的形式出現,當它不發揮的時候,就超越了這二分性。

  大家是否研究過道教的“陰陽魚”這個圖案?通常是一條白的和一條黑的魚組成圓形,叫做“陰陽魚”。還有佛教的卍字,基督教的+字,它們實質上是一種含義,只是以不同的形象體現出來。這是因為每個教派的教主,他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空,觀看不同的方位。就如同我們指揮部前面的山上那塊石頭,從裡面往外看是一朵蓮花,從外面往裡看就像一只靈鹫。當初在南北朝的時代,印度來的智藥禅師,就是看到這個石頭非常酷似印度的靈鹫峰,而在這裡落腳、建寺,起名“靈鹫寺”。不管是十字架、還是萬字圖、還是陰陽魚,它們都是宇宙的縮影,在不同的方位去看,就出現不同的圖案。

  道教裡面講“無極生太極”,實際上“太極”就是一陰一陽,“無極”是沒有陰陽的。佛門裡面有一種沒有道理的說法,說是女同志成不了佛,要想成佛,必須修成男人的身體,才能成佛。實際上這種說法,在當時的社會是有他的道理的,這也是一種方便說。

  就我們的本來面目而言(包括六道眾生的本來面目),都是一樣的,都沒有男女之分。即便是一只螞蟻,它的本來面目,也和我們人的本來面目是一模一樣的,是同一體的。那麼你們會問,我們人這麼大的力氣,是不是我們靈性的力量要大?是不是我們的靈性要比螞蟻的大呢?絕對不存在。我曾經作過一個比喻:一瓶酒,它的酒精濃度是50°你買上100瓶,是否就成了5000°了呢?實際上100瓶酒,它的酒精含量仍然是50°。不是說用數量就可以改變它的質量。哪怕是一滴酒,它依然是50°。所以說螞蟻的靈性,和我們人的靈性一樣,不增不減,有可能我們是十斤酒,而它是0.1兩酒,但彼此之間的度數是不會改變的。

  當一個人的心靈入道以後,實際上就是和宇宙的力量溝通了。那麼宇宙的力量究竟又是什麼呢?從古到今、各教各派、千比喻萬比喻,都沒有把它說清楚,為什麼呢?因為它不是語言可以說清楚的。它只能靠自己去親身感受,而不是靠理解就可以明白的,因為它已經超越了理解的層次,而是屬於感受的層次。這就像是下邊的人,可以理解上邊的人,但是沒有辦法感受上邊的人的心態。只有從上邊走下來的人,才能夠感受上邊人的心態。“理解”與“感受”,二者之間的距離還相當遙遠。

  自古以來,對於身體的修行,尤其是在道家裡面,論述的特別多,道家把人體的修煉,分成四個層次: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入虛→煉虛入道。實際上相當於佛門裡的四禅八定,它們講的是一個層次上的功夫。當一個人“煉神入虛”的時候以及煉虛入道的時候,已經超越了身體,就不存在是“老人的身體”,還是“年輕人的身體”。

  實際上念佛的法門是最簡單、最高、最快,而且最安全,又最省事。但是絕對不是像現在這個時代,念一句“阿彌陀佛”,就稱自己是修淨土法門。如果你修的是這種方法,我可以告訴你:百劫不可能入道,更不用說是得道了。甚至很殘酷地告訴大家一句:你連“因”都種不下去。

  如何才能把因種進去呢?除非你把種子種進了第八(阿賴耶)識裡面,才算是種了因。就大家目前這種念佛方式,甚至連你的第六意識裡面,都沒有種進去。即便是種進了第六意識裡面,你活著的時候記得,死了以後就不記得了。就消失了。因為第六意識還是屬於身體的范疇,而身體它只是這一個生命階段,你種入第六識裡,根本沒有辦法延續到來世受用,所以我說,你連種子都沒有種進去。只有種進了第八識裡,才能夠帶到來世受用。也就是說,你這個種子才算真正的種了進去,將來才有可能發芽、開花、結果。如果你真的是修淨土法門,達到一定的層次,和道相應了,即便你是一個八十歲的老人家,身體裡邊一樣會具備年輕人的這種活力。

  要想讓蓮花開,蓮花下面的藕,必須要正常的生長。如果藕生長不正常,沒有和水、土壤溝通的話,它就沒有足夠的力量,再往上通過蓮桿輸送給蓮花苞,最後又怎麼可能導致蓮花開放呢?只要是心與道相應,就如同藕與水、土溝通的道理一樣。我們的頭如同蓮花苞、脊柱如同蓮花桿、腰帶以下,如同蓮花桿下邊的藕。這也就是宗教裡面提倡“節欲”的道理所在。可是許多人把“節欲”講成了“禁欲”,當你沒有降伏生理上的這股力量的時候,你禁欲就要出問題,你轉不了它,它就要轉你。

  佛門裡面,乃至許多宗教裡面,它們修煉的一個共性,就是都主張從“靜心”下手,為什麼我很少講打坐呢?如果你打坐的時候,根本沒有辦法靜心,對於修道來講,是無濟於事的。你打坐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靜心,如果你通過其它的方式,能夠靜心(比如:通過開車、通過看電視、種地……)、能夠高度的專注、一心不亂的話,那麼與你念經、拜佛、打坐一心不亂,有什麼區別呢?只不過你是通過打坐、念佛產生了效果(達到一心不亂的效果),他是通過開車、種地,同樣產生這種效果。

  不管你采用哪種方法,你只要是達到了靜心、一心不亂,這才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第一步,你只有第一步出現了以後,才能夠進入道裡面。因此古人講:行、住、坐、臥,都是禅、都可以禅。再繼續上一個台階:行、住、坐、臥都在禅。這三個台階,我們現在是一個都達不到,行、住、坐、臥都是禅,我們達不到;行、住、坐、臥都能禅,還不是;都在禅,更不是。我們現在連最基本的“坐”,還沒辦法靜下來,更不用說在其它三個領域裡面了。

  事實上現在這個時代的修行人,根本不適合通過坐禅,產生“一心不亂”。這個時代的眾生,最適合在“動”中修煉。因為只有通過動的時候,才能產生定。也就是說動中容易出現“一心不亂”。而古時候的人,他可以通過靜中出現一心不亂。你們是否觀察過自己的心態?是否在打坐的時候雜念特別多?而在勞動的時候,雜念還沒有打坐的時候那麼多,為什麼會是這樣?

  因為你打坐根本沒有辦法上路,所以坐在那裡一直在胡思亂想,你打坐時本來是想做一件事情,什麼事情呢?比如說念佛,或者是觀想頭頂蓮花,或者是觀空,可是這個方法你用不上手,就等於坐在這裡沒事情做,所以,坐在這個地方,一直在做一萬件事(胡思亂想)。但是你恰恰沒有想到:你在動的時候、或者是在散步的時候乃至於兩個人聊天的時候,你是處在一種高度集中的狀態裡面。因為在聊天的時候,你如果不集中,就沒有辦法和對方進行完整的交流,你一打妄想,對方的問話沒有聽清楚,你就回答不上來,因此你不得不全神貫注地聽對方講話。你在坐禅的時候,因為不需要回答對方的問題,所以你也不需要集中,你坐在這兒打妄想,身體暫時得到了休息,所以你會感覺到有了一點點喜悅。

  實際上打坐也是為了讓思想找一件事情做,念佛也是為了找一件事情做。念佛不是身體在念嗎?打坐不也是身體在坐嗎?如果你真是用心在念、用心在坐,那麼你就已經超越了盤腿打坐、超越了用嘴念佛;正是因為我們心沒有念佛,心沒有坐禅,所以執著外面的形式,用身體打坐、用口念佛。

  身體裡面有生命力,生命力來源於生命質,這個“質”是最先進入身體裡面的,它也是最後離開身體裡面。所謂“往生”、“得道”、“開悟”,並不是說你死了,才叫做得道、叫做開悟、叫做往生、叫做相應,真正以上這幾種現象,在活著的時候,在修煉的過程中,必須出現。

  一個人能夠往生西方,並不僅僅局限於臨終往生,真正功夫好的,打坐入定,讓身體留在這個地方,他的生命質就可以出去,離開身體,到西方極樂世界游玩一圈,再回到身體裡面。哪裡像大家說的那樣,“死了往生西方”,那還算什麼功夫呢?往生西方,在活著的時候在禅定中就能做到。

  只有這樣,臨命終時才有把握往生西方。你活著的時候、這朵蓮花就沒有開,你死的時候,又怎麼能指望這朵蓮花開呢?有一點是存在的,那就是在死的時候,他不是蓮花開讓生命質出去了,而是蓮花枯萎了,它沒有力量含得住這個生命質,這個生命質,它自然就要出去。所謂的“含”,它是靠一種力量,力量一旦失去,它就含不住這個生命質,它自己就會脫離。當脫離的時候,如果你很幸運,碰到了你的佛友、碰到了你的師父、碰到了佛、菩薩,他們會接引你。如果說你生前已經進進出出,來去自由了,已經無數次的往生了,根本不需要佛友接引,也不需要師父接引,你已經是熟路再走了。

  你們是否注意過佛像頭上又有個佛像,佛像上面還有佛像,那是什麼意思?今天就講到這裡,這個問題回去一定要參。有什麼想法和問題可以隨便說出來,大家共同參學。

  儒家有句話:“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過,有過不罰。”抱著強烈的念頭做事情,是一種我執在做事,與道相違背。無意識做事,已經超越了六根。一個人真正做好事時,是沒有認識到、也沒有認為自己是在做好事,沒想到自己要去做好事,一加分別就與道相悖。

  “道”就是那麼自然,那麼平實。因為要想打開第八層意識寶藏,唯一的鑰匙就是“無為”,無為就是佛門裡面講的“無”。“無”它本身已經超越了“空”,“空”還是“有”的范疇。

  “道”就是這樣,知道就答。不知道,不能思索。不能揣摸、不能夠左顧右盼;不能夠揣摸對方、揣摸自己。你只要是上下、左右彼此思考,已經離道遠了。1加1等於幾?等於2。中間連思索都不能有。當我們還沒有超越頭腦的時候,只要事情一來,就要思索、判斷,當你超越了頭腦,事情一出現,就會馬上做出決定,肯定到位。

  “不住往事業自消”。凡夫是否真的能夠達到“不住往事”?你只要有記憶,你所做過的事,一定能儲存起來。有記憶就是“住”,有“住”就要受報應。佛門裡講“業障現前”,就是過去做的事又出現了。為何會出現?因為人有記憶;有記憶,就有助緣。所謂的緣,是彼此有相同的品質、相同的業力(習氣),習氣構成了業障,習氣就是一種愛好;有愛好,就有住,有住就被境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