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法師:念佛起貪嗔妄念會障礙往生麼?


發布:宗聞

  問:有人說“瞋心若起,信願皆失”,瞋心每個人都有,如果因此信願失去,那就不能往生了,尤其臨死的時候,有可能一念之差墮落苦海。所以為了防止這種可能性,我們平時還要多多念佛,多多熏習,多多忏悔,多多消業,化解我們的瞋心,斬斷惡緣,以防萬一。我到現在還是有點不安心。

  答:我們都是凡夫,凡夫就有貪心和瞋心。如果我們歸命南無阿彌陀佛,願意去往生,即使貪瞋心沒有滅,仍然信願具足,仍然能往生。所以不用擔心。

  教證就是善導大師的“二河白道喻”。善導大師說,我們的貪心強烈如同大水,瞋心猛烈如同大火,在貪瞋水火二河當中,有一條狹窄的白道——代表我們的信願心;“善心微故,喻如白道”,信願心很微弱,喻如白道,才四五寸寬。彼阿彌陀佛在淨土招喚我們:“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墮於水火之難。”“你只管放心大膽地過來,不要怕,我能保護你,你不會墮落到水火二河當中”。

  “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我們就是貪心具足的凡夫,這樣念佛就必定往生。阿彌陀佛沒有叫我們去把火熄滅,把水弄干,如果要求我們把貪瞋煩惱都熄滅,怎麼可能?那就成為難行道了。淨土法門是易行道,所以盡管放心好了。

  法師這麼說也是出於慈悲。前面講的多少有點方便引導的意思,最後這句話就是顯示真實,讓我們老實念佛,一心歸命。

  不過,淨土法門與通途法門來比,雖然有相通的地方,但是也有特別的地方。一般講臨終有“三隨”:隨重、隨習和隨念。隨重,就是哪一種業非常重,命終就隨這個業去了。如果沒有特別重的業,就隨習,“習”是串習,習慣性地反復造作的一種業,習慣於哪一種業,就會引導去那個境界。如果一個人串習也沒有,那就隨念,臨終這個念頭是善,就向善道而去,是惡,那就墮落。有這三種。

  我們念佛人,第一是隨重。我們的心到底以哪一個為重?我們平生的時候就一心歸命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歸命是全身心的歸命,是真實的,是最殷重、最懇切,是絕對不會改變的。把我們的全副生命,所謂“本命元辰”,歸命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是最重的。隨重就自然往生淨土。這還是從眾生這一邊來說。何況阿彌陀佛有願力保證,有光明攝取,還有臨終接引安慰,這樣怎麼能不往生?決定往生。佛的力量是多麼強大,我們的心也是殷重懇切,所以,有這一點就夠了。

  第二是隨習,我們念佛成為習慣,早早晚晚、有事無事都是念佛,隨習我們也決定往生。

  第三才是隨念。隨念我們不一定能保證,比如臨終腦溢血念不出佛來,但是沒有關系,也決定往生!因為前面隨重、隨習都已經決定了,沒有任何的不確定性。

  另外,信願心的根基很深,它不是一個意識的概念。當我們起了瞋恨心,這是浮在意識表面的一種心念,這個時候是不是信願心就沒有了呢?不是的。因為我們一心歸命南無阿彌陀佛,這種歸命是深層次的,是全身心地交托和歸投。即使出現瞋恨心,只是暫時遮蔽了信願心,信願心並沒有消失,像水沒有露在地表而滲到地下一樣,是沒有消失的。

  所以普賢十大願王說,“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臨終時什麼都捨掉了,但是願王不會離開我們。我們一心歸命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願還要超過十大願王,因為十大願王是菩薩自己因地所發的大願,一般人發不起來,即使發得起來也是因地的願。而我們歸命南無阿彌陀佛,乃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果覺功德的攝受,是佛果地的功德引導我們。我們歸投,我們的願心跟佛的願心交相呼應,佛願成我願,我願入佛願,這種願力的引導力量是不可思議的。

  所以,任何貪瞋妄念都不會障礙我們,盡管放心大膽地念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