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認識嫉妒,讓它走開


發布:如是  

  自己沒有的東西,也不希望別人有,這種心態就叫“嫉妒”。嫉妒之心尤其會出現在與自己能力、身份相近的人身上,或者自認為“不如自己”的人,因為我們時時處處都在與身邊的人比較,內心狹窄封閉,高下不平。打開心胸、培養願力,看向更廣闊的天地,樹立更長遠的志向,煩惱自然消減。

  嫉妒別人並不能幫助自己得到想要的東西,反而會讓自己越走越遠。如果自己不甘心,那就去努力,著眼於提升自己才是出路,否則人就會走入痛苦的死胡同。嫉妒是習性,不斷被習性牽引而走偏,要靠明確的宗旨來糾正。當然,降伏煩惱非一日之功,要不斷努力增長內心的光明才能做到。譬如一件事遇到了困難,如果是別人負責,自己就不會覺得什麼,如果是自己負責的事,就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擔心辦砸了被人笑話;或當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卻被人誤解時,內心委屈痛苦;或無人關注時,自己內心落寞嫉妒……這都是名利心在作祟。境界就是煩惱的照妖鏡。

  淨除嫉妒心很不容易,要慢慢地,一步步擴大自己的心胸,樹立更高的宗旨,才不會總是把視線局限在很小的范圍裡,與身邊的人攀比。多向榜樣學習,生仰望之心,嫉妒就不容易生起來。“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蘭花不需要去嫉妒牡丹花,星星不需要去嫉妒月亮,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因緣、命運、位置,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價值、使命、道路,沒有任何兩個人是可以完全重合的,也沒有必要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比較。嫉妒是因為貪著自己沒有的東西而生嗔心,被嗔魔控制而不能如實觀照自他。

  占有欲是貪,嫉妒心是嗔,這兩大煩惱猶如人心中盤踞的兩條毒蛇,一旦發作,傷人傷己。欲克制惡念,不能如石頭壓草,那只能一時壓服其表;內心必須有更強的正念、善念,如陽光融化冰雪。要修習內心,一方面我們必須去學習智慧的典籍,另一方面需要有切身感受,要常去寺廟學習。嫉妒的根源是自己與他人有對立,心胸狹窄。要常常去隨喜,常常去回向,讓自己心量擴大。

  被人嫉妒,說明自己在某些方面有優勢,但還沒有優秀到令人佩服的境界。要讓自己更加優秀 ——更善良、更寬容、更有智慧,不要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不要怨恨诋毀自己的人,不要對排斥自己的人懷有敵意。自己內在有嫉妒之心,才會敏感於他人的嫉妒,並非常緊張、恐懼。人與人之間的很多比較都是無謂的,是自己內心種種觀念、妄想在作祟,要有一顆分享的心,隨喜的心,既把自己的成績分享給大家,也能分享他人的成功和快樂。

  戰勝嫉妒,要有一顆寬廣的心,不局限於自己的眼界與所得,不狹隘地與人暗爭高下,而能理解、承認、接受他人的努力和成功;要有一顆慈悲的心,樂於見到他人的快樂;要對自己有信心,有自己的目標,就不會為一時的果相而沮喪。

  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樹立起了志向,就不會盲目攀比、嫉妒或自卑。人因為貪著,所以對自己得不到的會產生嗔心,嫉妒是嗔心的一種。內心越匮乏、虛弱,“滿足自我”的欲望越強,嫉妒心就會越強;反之,內心富足、強大,貪欲較輕的人,就不容易嫉妒。

  嫉妒是“小心眼”和“失向症”的綜合反應。所謂“小心眼”,就是看不到整體,譬如在團隊中對比自己優秀的同行生嫉妒心,不去想團隊需要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才,整體才能不斷提升;所謂“失向症”,就是目標偏離了宗旨,而跑到了錯誤的方向上去。要學會去分享他人的成功與成長,分享能幫助自身的成長;而不要比較、排斥,這只會讓自己痛苦和墮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軌跡,我們可以向別人學習,但不需要與別人攀比,專心走好自己的路。

  嫉妒心的產生,一是由於對自己的方向不清晰、不堅定,二是片面看問題,只看到自己缺乏的和別人具足的,忘記了自己擁有的,沒看到別人付出的。無數因緣聚合才形成一個人的際遇,因緣的不同,造就了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命軌跡,我們好好在自己的緣起上努力,攀比無用,隨喜有益。

  要想得到莊嚴的相貌,就要培養忍辱的力量,不發脾氣,不仇恨、嫉妒;常帶微笑,善待他人,內心充滿善良柔軟。若離開了這些,只是在皮囊上琢磨描畫,離真正的 “美麗”只會越來越遠。心量放大。我們要有心量去包容別人的過失,也要有心量去欣賞別人的美好。如果我們總是活在狹小的自我中,別人做錯事自己也會不高興,別人成功了自己也會痛苦。

  嫉妒和傲慢都是內心失去了正念而片面執取一點產生的妄想,也是內心“以我為主”而引發的煩惱,因為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不能忍受別人比自己優秀而嫉妒;心中反復品味自己的長處而忽視他人,故產生傲慢。要多去修感恩心、自他相換的心,讓心能夠更多看到他人,更全面正確的認識境界。嫉妒,一是占有欲強,不能容忍別人超勝自己;二是並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總是與他人攀比,靠外在的“勝利”來實現自我的存在感、體現自己的價值。這兩點都源於不能真正認識自己,沒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和意義。

  貪執,就是對自己喜好的事物不肯放下;嗔恨就是發火,厭惡、仇恨、嫉妒等都屬於嗔的范疇;愚癡,就是不了解因果,渾渾噩噩的活著。執著、煩惱就像捆住我們的鎖鏈,只不過這個鎖鏈無始劫來就跟人綁在一起,我們誤以為這就是“我”,聽說要放下就會感到害怕、迷茫、無措。佛法也需要我們有上進心,但這個上進,不是跟別人比輸贏,而是懂得向更好的人學習,提升自己。反過來,總是在跟別人較勁,表面上看也能讓我們有一時的進步,但用心卻是天壤之別,由此引起的恐懼、傲慢、自卑、嫉妒等種種煩惱會讓我們的心不得安寧,如在火上炙烤。

  透由與他人的比較,看到自己的差距,生起向上增進的希求心,這是好事;但若由競爭產生了高低不平的心、自卑驕慢的心、嫉妒憎恨的心,甚至損人害人的心,就是壞事了。我們要牢牢把握自我成長的目標,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外境上。追名逐利,貪欲、嫉妒、驕慢……種種煩惱也隨之而來;苦苦奮斗,所得也不出自己的福報,人心陷溺於欲望,卻令內心傷痕累累,未來遍布荊棘。得到的名利,一則不能常保,隨時有失去之虞,心常不安,終其一生為其所縛;二則本身就帶有過患,富貴怨之府,聲名謗之媒,何樂之有?

  身體的不舒服,我們會很敏感、很重視,也懂得去找醫生;可是心靈的不舒服,絕大部分人都不認識,也不知道怎麼辦。其實,我們的心已經很嚴重的生病了,被種種分別、執著、貪婪、嗔恨、懷疑、嫉妒、驕慢緊緊綁住,離真正的快樂、自在越來越遠。

  修行就是解粘去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