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甘露114:凡夫被世間名言束縛住了

發布:青燈古衣

  什麼是後善流通呢?聽完後要依教奉行,就是把善知識的教授教誡如法行持。

  教授跟教誡不同,教授是告訴我們一個法門,應該怎麼去做;教誡是告訴我們什麼事情不能做;這是一體的兩個方面,一個是該取的,一個是該捨的。

  我們要對善知識的話深信不移,對於他教誡我們不能做的,如果只是今天沒有做,明天還是照樣去做,那是沒有用的;同時教授我們要去做的,必須老老實實地做,一直堅持下去,才會有成就。

  如果只遵守教授而不遵守教誡,或者反過來,都是不行的。就像冷熱陰陽的相生相克一樣,所有的教授教誡都要遵行無違,這是很重要的。

  我們自己聽法後能夠依教奉行,並將學習實踐的心得為他人宣說,廣為流通,這就是後善流通。

  如理聽聞佛法能夠讓我們開啟智慧,乃至於佛陀講完一座法後,就有許多人開悟證果。

  其實我們學習佛法,無論聽聞也好,看書也好,都不能停留在文字理論上面,文字只是一種符號,是表征佛法的,我們一定要趣入文字背後的內涵,才能夠啟發智慧,得到佛法真實的受用。

  佛陀所有的言教都是我們修行的教授,都是現前對治煩惱究竟圓滿成佛的。

  我們容易去接受文字理論,但是要體悟到內涵就不容易。

  我們學佛法是要通過如理聽聞、思維、修習,到最後是要得到智慧,由智慧才能到彼岸,究竟地解脫生死。

  我們要以智慧解決問題,而不是以經論的文字語句解釋問題。

  佛在四依法中講“依義不依語”,學文字是為了得到內涵,聽聞、看書是要通達佛法,解真實義。

  如《瑜伽師地論》說:“由諸菩薩思惟法時但依其義、不依文故,於佛世尊一切所說密意語言能隨悟入。”

  很多人學佛要麼在文字上轉,要麼在義理上轉,從這個概念推到那個概念,沒辦法現為教授。

  現為教授有什麼效應?就是在聽聞的當下,現行煩惱得到調伏,開啟智慧,很多疑惑得到破除。

  佛陀有一次生病,正在休息,這時阿難在外面給別人講佛法,講到精進的時候,佛陀聽到了,馬上就坐了起來。阿難看到了,就問佛陀為什麼不休息,佛陀說我聽到你講精進,心裡好歡喜啊!

  佛在生病時都是這樣示現的,一聽到法,內心馬上就能夠相應。學習佛法真正能夠現為教授了,就會有這樣的功效。

  如果聽法久了,不想再聽了,甚至疲掉了,好樂心沒有了,那就是學出了問題。

  有些人學到最後成了“老油條”,什麼道理都懂,煩惱卻不能調伏,就是沒有做到現為教授。

  佛法就要讓聖言活起來現為教授,要想辦法真正體會佛法的內涵,真正體會到了佛法的境界,對法才會有感覺,才會生起不可動搖的信心。

  比如說我們對三寶的功德真正有了體會,才能談得上建立終極信仰,就是要成佛、取證涅槃。

  真正建立起終極信仰的人,遇到什麼境界都不會怯弱,每一天都很清楚為何而活者,所以內心很踏實,也非常有力量。

  如果體會不到佛法的內涵,就會感到佛法這麼好,為什麼我學了這麼久還有如此多的煩惱和問題?就會疑惑重重。

  我們學習佛法,不能把聖言現為教授的原因何在呢?《大乘起信論》說:“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

  我們在人生過程中,所經歷的一切,感受到痛苦也好,快樂也好,美好也好,丑陋也好,都是自己的妄念產生出來的,是分別心分別出來的。

  我們肉眼所看到的事物,只能看到外表現象,無法辨別本質。因為我們只是看到局部、有限時空因緣下的事物現象,以及由這些現象所產生出來的各種各樣的感受、知識、經驗等。

  這些都是凡夫內心當中的經驗,同時也是問題,必須用佛法去淨化和提升。

  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聽聞佛法時就會以個人的經驗和認知去理解佛法,這就是問題所在。

  學習佛法必須要借助語言文字,儒家也講“文以載道”,語言文字是承載佛法的工具,在佛法中叫做名言。

  在學習佛法之前,我們接觸的都是世間名言,也就是世間的語言文字,它是用來安立諸法和表達思想的工具,可是世間人卻反而受到這套工具的支配和束縛。

  因為凡夫的名言所指的都是世間法,它是從分別心出來的,從煩惱出來的。我們的一切看法、想法、觀念,都是受名言的支配,不僅會導致自己內在起煩惱,還會影響別人。

  佛法就不一樣了,所講的都是聖者的名言,它也有所指,卻是從智慧流露出來的,所有言說皆依諸法實相,清晰地指出問題所在,但又不落入名言的執著中。

  凡夫被世間名言束縛住了,跳不出去,不能得到解脫。因此必須用聖者的名言來代替世間名言,否則你執著世間的一套名言,就難以接受佛教中聖者的名言,就會被束縛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