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甘露57:對窮人千萬不可以輕視

發布:青燈古衣

  我們都是用第六意識思考,一落到思考就不行了,為什麼?凡夫知見,不是佛菩薩。

  你起了分別,你起了執著,就變了,佛菩薩、羅漢講的這個話你就聽不懂。

  佛知佛見,見色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當然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是真心。

  用真心,諸佛菩薩就這樣的,除此之外跟我們沒有差別,我們跟他不一樣的,我們見色聞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們不起心動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人就成佛了,這個人“如如”。

  大乘菩薩講如如,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永恆不變。

  六道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具足,佛,菩薩,羅漢,凡夫,就是這麼形成的,你是在哪個等級上,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教我們:聽經,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那就是菩薩。讀經,離文字相,對文字沒有分別,也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法身菩薩在念經,念得清清楚楚,一個字沒有念錯,一句沒有念漏掉。

  “言語道斷”是不分別、不執著。

  他知不知道?他真知道,什麼都知道,他說出來的你還不懂。

  就像我們今天看佛經,不懂,裡頭到底什麼意思?

  為什麼我們不懂?

  我們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是障礙、是迷惑,我們分別執著,所以愈迷愈深、愈想愈錯,是凡夫知見,不是菩薩知見。

  法藏菩薩是什麼人?早就成佛了。

  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久遠劫就成佛了,這一個階段正好遇著,地球上這麼多人,有不少跟他老人家有緣分,有緣就不能不照顧,有緣就感應道交。

  所以這個地方有緣人很多,眾生有感,他自然有應,感應道交,他來了。

  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現應身,跟我們凡夫同樣的身,父母所生,從小長大,再由壯而老,有生有死,住世八十年,中國人算虛歲,外國人說七十九年,中國人講八十年,八十年當中,為我們作種種示現,然後,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跟眾生的緣有,大家都有緣,緣有淺深不一樣。

  有些人跟著佛十年、二十年,開悟了;有些人跟佛三十年、四十年,開悟了;有很聰明的,一兩年就開悟了。

  悟了之後,哪個地方他有緣,他又去教化眾生了,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四面八方教化眾生。

  教化眾生,一個人都不放棄,一個人都要教,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在這裡看到,法藏是果覺,這一類的人多,不少,我們要有緣遇到,遇到之後要認識,要跟定他,這些都是緣分。

  法藏究竟法身妙果,唯有如如與如如智。故非凡情所能測。

  凡夫沒這個能力。

  做好事有好事的做法,尤其今天的社會,做好事當然應該,但要智慧的處理,不合於智慧的處理,做好事反倒找來麻煩。

  有人就是想做好事,卻因缺乏智慧,弄巧成拙,無形中反而造了惡業的。

  講的都是魔法,把經的意思統統講錯了,這就是魔。

  對窮人千萬不可以輕視。

  窮人到那裡捐錢,沒人瞧得起他,不會對他恭敬,他的福報永遠保持著。

  貧苦的人對人恭敬、對人誠懇。

  捐錢的時候,雖然人沒有看,捐一點點沒人瞧得起他,他這個功德是陰德,統統存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