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如何面對邪淫果的不順,化解煩惱

    
    

 寫下本文的目的在於希望能給戒邪淫的戒友一些面對不順的啟示。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有過長期邪淫歷史的戒友,常常難以如意,諸多不順,諸如阻礙、倒霉、被人輕視等等。也折損了不少福德,造成了許多惡業。生活增加了許多痛苦。因此積極放生、供佛、念經、誦咒,祈求佛、菩薩的加持,幫助自己消除罪業積累福報,戒斷邪淫,生活安樂。但是,這不能馬上讓不順消失,不順依然還在,消業累福,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裡還是要面對阻礙,倒霉,被人輕視。

 聖賢留下了許多智慧給我們,其中有一個成語是“厚德載物”,德行深厚的人才能承載相應的物質或者福報,選擇放生,念經,誦咒修大福報,要承載大福報自身必須也要有一定的道德,但反觀自身,因為邪淫敗壞,自身的品德降低,所謂萬惡淫為首,沒有深厚的道德。因為自己德行不夠,較低,被人輕賤也是道理之中,他人無風不起浪。

 虛懷若谷,也是聖賢的智慧,虛空一樣的胸懷像山谷一樣,有一個禅宗的故事,叫《痛苦和鹽》,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有一個小和尚經常坐在寺內歎息自己的煩惱和痛苦。

   老和尚對他說,你出去買些鹽巴回來,小和尚心中老是不高興,心想寺中那麼多師兄弟,為什麼偏偏這樣的苦差事叫自己一人去干呢?雖然心中不悅,但又不敢推脫,就走出寺廟,不到兩個時辰就買回來老和尚要的鹽巴。

老和尚讓小和尚再去取一個水杯,小和尚按老和尚的吩咐拿來水杯。

老和尚用手從剛買來的鹽中抓了一把放入水杯中,並盛滿水,慢慢搖均勻,叫小和尚喝下去。問小和尚喝後有啥感覺 。

   小和尚回答說:“苦”。

   老和尚不作回答,帶上小和尚走到離寺廟山腳下的一個湖邊,將剩下的大半袋鹽灑向湖中,輕輕用手捧起湖中的水,讓小和尚喝下。老和尚再問小和尚是啥感覺。


   小和尚回答說:“甜甜的”。

  老和尚靠近過去成天心中充滿郁悶的小和尚身旁。對小和尚說:“人生中煩惱和不如意都會時時與其相伴,一生經過的痛苦或失敗總是屈指可數的。但一個人的容量和心胸可大可小,如果困難或煩惱面臨我們時,他的容量越大,就會感覺到痛苦越少。正如你喝的兩種水。開始你感覺到苦,是因為杯子太小,後面的水不苦,是因為湖的容量比杯子大。現在你知道你為什麼煩惱比別人多的原因了嗎?”

 生活中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快樂與否的主要原因不是在別人給予了你多少快樂或幸福,而是取決於我們自身心中的容量有多大、多寬、多廣。用我們的度量去融化了多少的煩惱、憂愁、失敗、挫折?

 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鹹淡取決於它的容器,而不是鹽本身。

 佛家有一副經典的對聯“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佛的容人雅量和看淡得與利、悲與愁的胸襟。

 看完這個故事,你一定明白了同樣的事對心胸寬闊與心胸狹隘的人,是不同的感受,一個像放在湖裡的鹽塊,一個像放在杯子裡的鹽塊。前者嘗不到鹹的味道,後者嘗的是鹹味。生活裡的不順,就像這一塊鹽巴,它鹹淡與否取決於自己的心胸有多大。道理如此,但是我們自身目前的心量確實有限,因此,就要放大心量。虛懷若谷,山谷的特點是低,因為其低,所以能容納瀑布流水而成江河,放大心量,也要把自身放低,遇事遇人恭敬學習。

可以讓不順成為幫助放大心量的一些外緣,這也是隨緣,把握當下。佛法教眾生慈悲喜捨,放大心量,我們自身放大心量,也需要慈悲喜捨,但是對於不精修佛法的戒友,慈悲喜捨,是個很抽象的概念,在《論語》中,有這樣一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最後一句是說孝悌是行仁之本,慈悲喜捨也是行仁,對於戒友孝悌是相當適合的方式,又所謂“百善孝為先”,佛弟子諸多文章勸人向善,首提倡的都是孝順父母,因為善心從這裡養出來。《中庸》雲:“仁者人也,親親為大”,“親親”是在家孝順父母,為大是把同樣的仁心擴展開來,對待一切人、事、物,心量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放大。

 倘若能如此,在逆境中化解煩惱,開闊自己的心量,提高自身的修養,是雙贏。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中“若人至心供養佛,復有精勤修孝養,如是二人福無異”,因此,孝順父母,也是在給自己積累大福報!讓自己在父母前,把自己的愛心建立起來,容忍、寬容、大度、關心、愛護...擴展在生活中,走向幸福、快樂!

 如果此文能給人帶來幫助,願這些功德回向戒邪淫戒友斷除邪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