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清明節 佛教徒用什麼方式祭奠亡靈?
編者按:又 是一年清明節。千百年來,我們選擇了在這一天與先祖進行心靈對話,用一種樸素而虔誠的行動,來表達內心深處的銘記。這個節日,既有著生離死別、慎終追遠的 深切情思,又包含了萬物更新、生機勃發的欣慰與感懷。在長達千餘年的歷史進程中,全世界的華人都會在清明時節踏青掃墓、祭祀先人。這無疑是個充滿了神聖與 莊嚴的祭奠節日,那麼,深刻影響了中華文明的佛教又是怎麼看待清明的呢?佛教的祭祖有什麼特點?清明節為亡靈燒紙錢的習俗從何而來?佛教所說的鬼道眾生與 世俗傳說的鬼有什麼異同?生死輪迴與清明節有什麼聯繫?鳳凰網華人佛教邀請中國佛學院教授宗舜法師及佛教學者淩海成,共同解讀清明節的佛教內涵。文字實錄 如下:
佛教主張給亡靈焚燒紙錢嗎?
主持人:觀眾朋友,你們好,歡迎您收看《問道》節目,我是主持人薛巍。今天我們請來了兩位老師,宗舜法師您好,另外一位是淩海成老師,您好。清明節 現在馬上就要到了,或者說清明節剛剛過去,咱們現在所謂的俗人都去祖墳的地方上墳燒紙,上供。法師,您在清明節的時候會怎麼做呢?
宗舜法師:我們一般分寺院和個人了。作為寺院來講,這時候一般舉行一些超度的法會,大的舉行水陸法會,小的也做一些誦《地藏經》,念普佛,還有晚上放焰口等等這些超度活動,主要是從佛教方面,對亡人、先人的感恩。
作為我個人來講,因為出家以後隱水生涯,不能夠保證在每一個清明都能夠回到祖墳,或者給先人掃墓、上香。但是我們出家並不是完全沒有感情,也不顧親 情,不念自己是誰生的,誰養的那種感覺。我們會用自己的一些方式來祭祖哀思,那時候我們會在自己的房間裏面專門誦一部經,有時候短的像誦《阿彌陀經》,長 的像《地藏經》,《法華經》為他們祈禱,會專門為他們去做一些供僧,就是我們拿出錢來,替我們的僧人去供養僧眾,用這樣的一些方法來祭祖哀思。因為畢竟出 家人也是人,出家人也還是會念自己的父母,乃至所有的親人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主持人:淩老師,您呢?您在清明節是怎麼做的?
淩海成:我掃墓,晚上也會家祭。
主持人:家祭怎麼祭?
淩海成:加祭就是做一點先人愛吃的東西,上供,然後我們鞠躬,全家人給先人鞠躬,有的時候也燒紙。
主持人:您是燒紙,我在清明節的時候,我只能是春節才能回去,回家的時候要到我們家的祖墳上去燒燒紙。但是我問法師,好像有些書上說死人是收不到的,這個紙燒了也沒用,那為什麼淩老師也在燒,我也在燒?
宗舜法師:關於燒紙的問題,我經歷過一個反覆的思想鬥爭。我在沒出家之前,隨著風俗也燒紙。學佛以後,就是歸隱沒出家,就覺得燒紙是迷信的,是跟佛 教的意義不合的。佛教沒有燒紙的傳統,起碼是在佛教的經典裏面看不到這個記載,所以我那時候堅決反對燒紙,誰要燒紙我就要說誰。再等我出家以後,遇到寺院 裏做佛事,他們也在燒紙,要疊元寶,好多居士甚至都在疊,他們一邊疊一邊念咒,念亡靈咒,一邊念阿彌陀佛,然後把這些紙都折好,一袋一袋的,最後在佛事結 束後毀掉,這時候就對我的思想轉變有一個很大的震動。
我發現我們可能過去過於鄙視的一些很俗的行為,它裏面含有它的一些合理的因素,你剛才說的非常對,對於亡人來說,他們並不能收到真正的紙,而且這個 紙錢在陰間裏也沒有什麼用處。如果這樣的話,你像我們今天名利上起步的價格,都是以百萬、千萬、億、幾十億,我不知道陰曹地府是不是也會通貨膨脹,忽然來 了這麼多錢。
淩海成:而且還不一樣,還有美元。
燒紙錢的習俗跟什麼有關係
宗舜法師:對,這個挺可怕的,從這一點來說,我看到古代的相關的文史資料記載,因為寒食是不許舉火的,因為這個緣故,這段時間就要禁火,家裏都吃冷食,寒食寒食要吃一些冷的,就是不取火的食物。紙錢也是不燒的,只不過壓在墳頭,所以我們這個燒跟最早的風俗就已經有變化。
主持人:原來是不燒的。
宗舜法師:對,原來是不允許燒的,那個時候是不能動火,而且取火是要有一個鄭重的儀式,這個火由朝廷專門的官員取來之後,頒給大家,所以是有這麼一個儀式。
但是我們今天仍然燒紙,已經全然不顧這些了。我就在想,燒紙有用沒用呢?我覺得這樣說,從實際的角度來說,我們六道眾生裏面,鬼道眾生、餓鬼的眾生 是一個,只是一道。那麼如果你的親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那裏黃金為地、七寶為池、八功德水。那麼在那兒,黃金只是一塊兒地磚,是裝飾材料,你燒給他 一些人間的紙錢,在那兒連建築材料的資格都沒有,連做個地磚都派不上用場,所以你燒給他沒用。
如果他升到天道,天上的先人的福報比我們人間還好,他也不要你這個。如果是說他生活在鬼道的話,那我們講,餓鬼道裏面還有一些大勢力,有多福報鬼,這個紙錢拿去的話,對他來說,這個福報也派不上用場。
主持人:只有那些窮的鬼還用的上。
宗舜法師:對,可能它如果有什麼約定俗成,說不定有用,但是大部分還是沒用的。我們覺得這種意義,多半是寄託了我們對先人的一種追思。如果你覺得是誠心的追思他,希望他的生活好一點,用這樣的心去燒,我覺得能算是一個順應風俗,無可厚非。
主持人:那淩老師,您學佛那麼多年,或者說接觸佛教幾十年,您可以說是一個佛學的專家,您也知道燒紙可能也沒用,您為什麼還燒呢?
淩海成:這是活人心裏虛,燒紙就跟像發紙一樣,有時候說是溺水了,或者是水葬,我們看過電影或者紀錄片,他把大棗放進去,他喜歡吃棗,他喜歡吃什麼 東西,我把這個倒到水裏,實際上是喂魚的,為什麼?就是說我心裏裝著亡者,亡者喜歡的東西,生前喜歡的東西,我還得給他準備著,實際上是對亡者的一種緬 懷、一種形式,儘管知道這件事,但是也還是做。
主持人:現在清明節的時候,因為我是燒不了紙,上不了墳,也祭不了祖的,因為家鄉在外地。雖然說八寶山革命公墓人海人山,但畢竟是本地人,它是本地 人來得多。但是像城市裏面的年輕人,多數都是出來打工的,甚至清明節有時候放放假,都給忘記掉了。還有我打聽過很多同事,他們根本就沒有給自己的祖先上過 墳、掃過墓、燒過紙。您對現在人對祖宗觀念的這種淡漠怎麼看?
淩海成:我覺得是這樣的,這跟教育有關,跟影響有關。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最突出的是孝,但是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也就是說,新中國成立以後,因 為階級鬥爭被提到一個非常高的高度,那麼在階級問題,所有的情感都是階級情感,所以這個情況下,孝就是阻礙推行階級鬥爭的一個阻力。
因為可能他父親是地主、資本家、反革命,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阻斷你對先人的這樣一個情感,所以一定讓你要把你的父親、你的親人看作是階級敵人,要劃清界線。
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祭祖
所以這時候如果你提倡了一個孝道的話,這個事情就很難了。所以它一定要打破你這個,長達幾十年,不提倡孝。那麼一旦階級鬥爭這個理論已經不提的情況下,但是孝這個東西也很難恢復到原來那個地步。
主持人:現在大家也都開始突然間意識到了,比如說人大政協兩會要提出恢復繁體字之類的,現在就存在一個問題,他意識到了可是已經晚了是嗎?
淩海成:也不晚,什麼時候都不晚, 放下屠刀都能立地成佛,這種事情怎麼會晚呢?我們現在從小孩子開始教育,告訴他父母恩重,父母不容易。
宗舜法師:是,我非常贊同淩老師說的,我們首先是要把這個觀念先找回來,然後培養足夠的誠意。找回這個觀念,就是說把我們失落的這種良好的傳統,因 為這種孝道不單純是一種基於血緣的,我們一般講到是血緣關係,它其實不是,它更多的是講社會的關係,它講社會的分工、社會的責任。因為這個分工就意味著責 任,長幼有序,我們看到的好像就是一種不公平,現在很多人說要平等,就是說兒子要像老子的命,你是我的老子,你就得做我的主。女人就說我要跟男人平權,因 為覺得我的權還不夠,我要和你一致。
主持人:婦女半邊天嘛。
宗舜法師:對,其實他們想的可能都沒有問題,這種想法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大家都希望平等,人生下來都平等。要從佛性的角度來說,連佛、心佛、眾生 上的差別,本來就是平等的,佛都還願意跟我們平等呢,我們幹嗎不願意跟自己的兒孫去平權呢?不願意跟女人平權呢?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在哪兒呢?其 實他們忽略了一點。
社會的分工角色的不同,它其實是代表了相應的一種責任的,作為長輩對幼輩是有撫育的責任;作為幼輩對長輩,將來在他們老的時候,病的時候有贍養的責 任。它其實更多的標榜的是社會需要建立在責任的基礎之上,所以強調孝道不再單純只是所謂的血緣的追溯,不是的,是我們要維護這個責任的基本原則。
主持人:由於我們參加不了祭祖掃墓,現在網上開了一大堆,包括祭祖掃墓,交錢的也好,不交錢的也好,現在都出現這種形勢了。法師,您對這個怎麼看呢?這個有用嗎?
宗舜法師:我剛才講了,剛才淩老師說,什麼時候只要能夠把傳統找回來都不晚,我非常贊同。第一,首先要找回這些傳統;第二,要有足夠的誠意。這個足 夠的誠意的意思就是說,我做的一切是發自我內心的,清明從世俗也好,從佛教的角度也好,它都是表達我們古人所說的“慎中追月”,就是很謹慎的、很嚴肅的、 很莊嚴的對待生死了結的大事,然後追懷先祖對我們的養育,希望我們能夠繼承他們的遺志,能夠把這個世界發揚光大,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
那麼這個時候你就必須要有一個虔誠的意思,我們如果是局於時間、地域還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我們不能夠親自去做。那麼你出錢請人做,代做,這個沒有什麼問題,甚至在網上現在也出現了虛擬的銀行、虛擬的佛堂,我不知道淩老師您看到了嗎?
淩海成:對,我也去做過佛事、唸佛。
身在外地的人可以用哪些方式祭奠先人
宗舜法師:你把網頁打開,有捐贈箱、供果,還有點的燈,那麼很多人不喜歡這件事,說你們把敬佛的儀式庸俗化了、簡單化、商業化了,或者說速食化了, 就是快餐文化那樣了。但是它卻忽略了另外一個教化的事實,也就是說,這一幫人他點一下滑鼠,就為佛獻了一盞燈,為佛上了三支香,種了一個佛緣。這個是平時 如果沒有這些東西的時候,他看來這個還是好事兒,他可能根本就不會想到做這件事情,這也是對誠意的一種培養。但是如果是原本你有這個能力去辦這樣的事兒, 你甚至放棄了在佛面前很簡單的供一杯水、點一盞燈、燒一支香,依賴於網路去虛擬一下……
主持人:那看來我如果上不了香的話,我在網上也可以這麼做。
宗舜法師:對,你可以在網上這麼做,同時你可以在你哪天工作結束的時候,回來靜心地誦一遍經,我想這才是一個最好的祭奠的方式。
淩海成:我說四個字“不拘一格”,我有一個朋友,是佛教界裏面的古箏大師叫楊秀明,非常有名。他在每年母親去世的那一天,從早上彈古箏一直彈到夜裏,幾乎是一、二十個小時,不吃不喝,全部的時間不停地彈。
主持人:為什麼?
淩海成:緬懷他的母親,感恩他的母親,他所有彈的琴都是他從出生到成長以後,母親對他做的每一件事情,他回憶她的恩德,他感恩,他用這種形式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每年一次。
主持人:真的很虔誠。
淩海成:你能說他沒有誠意嗎?他是福建人,在中央音樂學院的宿舍裏住著,他不可能回去,墳也不可能掃,他用這種形式,我覺得遠遠要比掃墓還要感人。
主持人:是,確實是。
淩海成:他不僅是這樣,而且他早課、晚課也是用琴來做,為什麼呢?他最能夠表達感情的是他的琴聲,不是他一定是歌手,或者是我用唱的,早課、晚課他 都用琴必做,我覺得這無可厚非。我們每個人可以用完全不同的形式,甚至於你就坐在那兒,好好回憶一下父母的音容,我覺得就很不錯了,什麼都不做,你就回憶 一下。
宗舜法師:這是最好的祭奠方式。
淩海成:所以並不一定要用那種形式,說我一定要去掃一下,匆匆忙忙,然後回來之後就算了事了,完全是形式主義。
宗舜法師:有的人現在也把它變成踏青。
淩海成:你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回憶自己跟父親、母親,和其他親人的關係,回憶一下他生前的樣子。
主持人:確實是,這個感情還要真的是發自自己的內心。
淩海成:你不能忘了,不能忘恩,這個形式就不要了。
主持人:形式可以沒有是吧?
淩海成:對。
主持人:法師,老百姓老是覺得人死了,會變成鬼。我就不知道為什麼老百姓都那麼想呢?一夢到死去的親人,就覺得是缺東西了,我就要去燒紙。
宗舜法師:是,人死為鬼的觀念是中國古往以來就有的,這屬於一個本土的信仰觀念,這個觀念跟佛教應該是有一定差距的。我們尊重大家的信仰,但是我們 也可以給大家一些佛教的意見,比如說對於佛教的思想觀念,我們是這樣看的,我們人死為鬼的觀念,跟佛教裏面的鬼道眾生還不是一個概念。
人死為鬼跟佛教鬼道眾生是不是一個概念
主持人:那是什麼呢?
宗舜法師:是這樣的,我們佛教一般講有六道輪迴,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其中餓鬼道就有點近似我們常說的,比如說山神、土地、城隍,都歸在餓鬼道的財鬼。
主持人:這個跟老百姓說的鬼不一樣嗎?
宗舜法師:對,它這個鬼是類似神的,有財鬼,它是屬於這種的。小鬼那些在古代裏面就是少財鬼,有的是無財鬼,就是腹大如鼓、咽細如針,他想吃點東 西,但吃不進去,就是無財鬼。這些鬼還不完全是我們說的人死了以後變的,我們說人死了以後的鬼,大部分指的是佛教的中陰狀態的中陰身,中陰身是人的另外一 個生存的形式。是說在我們人死以後,軀殼被拋棄了,就離開了我們的身體。這個時候它有一個時間的限度,就是在當神識離開人體以後,這個時間開始,一直到 49天以後,就是整個49天的時間裏面,他將由他的業力來決定他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墮落到生死輪迴,是這樣的。
49天之後他一定會投生到某一道,或者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或者哪個佛國區,他不可能永遠徘徊在中陰身的境界裏面。如果說剛好他投生到餓鬼道裏了,就出現了我們所說的變成鬼的狀態,但是如果他福報多了,升天了,或者又投胎成人了,那他就不再是六道輪迴了。
主持人:我跟您的觀點不一樣,我在一個書上看,它上面寫的是中陰身有一種情況是出不來的,就是人自殺了以後,中陰身是永遠停留在那裏,然後每七天要重復一下他自殺的過程,除了他要找到替死鬼,他才能再去投胎。您覺得呢?
宗舜法師:淩老師,您看這個觀點呢?
淩海成:我當然不同意。
宗舜法師:您當然不能同意吧,因為我們好像沒有看到有佛經記載裏面,說到人自殺死了以後,神識是離開不了身體。我們講神識是寄住在我們的軀殼裏面,一旦我們的房子、我們的肉體壞掉以後,它就離開了。
主持人:他一定要再找一個身體是嗎?
淩海成:對,如果不找的時候,它的中陰身有49天的時間是在中陰身的狀態,它是有一個細微的無欲,他也有一個像你一樣有人的樣子,有一個無欲的身, 眼耳鼻舌什麼都有。但是它是很細微的,我們人看不見它。它有一些神通的本領,像穿墻入壁。但是,它會受它的業力和願力這兩種力量的引導。願力就是如果說我 生前發願,我願升到西方極樂世界。由於願力的引導,阿彌陀佛建議他,就把他送到西方極樂去了。
如果這個人說,我活著我就喜歡幹壞事,死了以後由於惡業感召,他可能就送到“畜生道”被人家千刀萬剮。那麼這個又是他過去幹壞事。有人說,我打算下輩子當畜牲都不要緊。這是你的願望,業力、願力兩個力一牽引他就去了。
自殺是什麼?自殺是因為不能忍受這些生命,他是斷了。
主持人:那他會得到因緣果報嗎?
淩海成:在佛教的因緣裏面講,由於自殺的人他是斷掉了自己的命根,也就是從我們這兒來說,他就是殺人。殺人在五戒裏面是持重戒,所有的殺生的惡業是沒有殺人重的,殺人是最重的。
那麼你剛才說他要七天以後重復一次自殺的狀態,甚至還要找到一個替身,才能夠得到解脫。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他還要在殺一個人,或者讓另外一個人自殺,他才能夠獲得解脫。
佛教裏有沒有清明節一說呢?
那等於說,他的自殺行為,導致必須要少到兩個,乃至兩個以上的生命,一環扣一環。我得到解脫,另外一個人得不到解脫,他再去害一個人,這個有點危言 聳聽,這個不是佛教的正知見。佛教的正知見,我們說人自殺要承擔自殺的惡業,要到地獄裏面受苦,這個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並沒有一個所謂的需要找一個附 體,或者找一個替身,能夠替代自己,這個應該不是佛教的正見。
主持人:那看來我還是迷信,這個應該叫迷信吧。
淩海成:只要不是正信或者不是正直的,那都是迷信。
主持人:因為清明節咱們談了這麼多,包括鬼。今天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就請宗舜法師法師您跟我們談一下,清明節的時候大家應該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
宗舜法師:清明節在某種意義上,大家覺得就是跟死、亡、鬼關係比較近,就像我們常說的佛教的七月十五、七月半。
主持人:佛教裏也有清明這種節日嗎?
宗舜法師:佛教是沒有清明節,但是佛教有一個佛歡喜日,就是七月十五日。由於七月十五日它是因為佛的弟子目蓮尊者,他的母親因為不幸墮落到餓鬼道。 那麼目蓮修法得到神通之後,發現他母親在餓鬼道非常痛苦。於是想去救濟她,給她飯吃。但是由於她母親餓業太多,飯還沒有到手裏,就已經變成燒紅的炭。
主持人:那個餓是饑餓的餓嗎?
宗舜法師:饑餓的餓,餓鬼。所以說餓業就是他幹的壞事。那麼導致想吃飯到嘴邊就變成火炭。於是目蓮尊者就非常痛苦,雖然我有神通,我卻不能救她。所 以他就到佛那,求佛說:“你看怎麼樣能夠使我的母親解除痛苦?”佛就告訴他,七月十五這一天,是佛安居圓滿,因為安居有三個月的時間。這三個月的時間是所 有比丘,都共住在一塊,大家用心修道。這個時候大家每天坐禪、聽經、修行,心靜用功修道。等到七月十五這一天剛好安居結束,大家都得到或多或少的進步。所 以佛陀看到僧團獲得這麼好的進步,於是感到非常歡喜,就給大家集合在一起。於是居士們也為僧團的和合、進步感到高興,他們會拿各種各樣的食物來供養僧團。 佛說,你在這個時間,你置辦各種飲食、臥具、衣服,種種百味珍饈,拿來供養僧團。
由於你供養僧團的功德,回獻給你的母親,她就能夠解脫餓鬼道的痛苦。所以從那個以後,七月十五佛歡喜日,就賦予了救罰餓鬼的功能。其實它的重點並不完全是超度餓鬼,它更多的是講述,佛這一天看到大家用功進步很歡喜,所以跟我們的清明是有點類似。
主持人:因為大家都認為親人死了會變鬼?
宗舜法師:的確是,然後說七月十五是鬼門開,七月十五都要打開把餓鬼放出來。這個其實跟我們沒有關係。我們覺得和大家還要有一個正念,還要告訴大 家,對鬼、神不要有一些恐懼,如果人是一身正氣,原本的鬼道眾生是跟我們雜居在一起的,所謂雜居就是他就是跟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裏。他有他的生活方式, 我們也有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一般不會打攪到他,他們同樣也不會打攪到我們。所以我們不要老是疑神疑鬼,這個疑神疑鬼會給自己帶來心靈上的影響,我覺得這 個是第一要注意的。
生前多盡孝,可以死後不燒香嗎?
我們人要學會建立一個觀念,人死以後,我們還有很多光明的去處,比如西方極樂世界,東方要是有一方流來的凈土,都是我們親人們應該去的地方。所以我 們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是祝願他們往生凈土,往生天道。不要老在心裏有一個觀念他們都要做鬼,這個做鬼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們在內心要給他們一些正面的 加持、一些正面的祝願。由於你生生世世的祝願,可能他們逐漸感應了,真的就通往西方極樂世界,永遠得到解脫,所以我們在心裏要有這樣一個正念。
第三個,我們從方式來講,清明節這天從佛教的儀式上來講,可以在佛像的前面擺一張自己亡人小小的照片,擺在矮的地方,佛的前面。然後在他面前擺上茶水、點心、水果、燃上清香,然後在他的面前可以誦經。
主持人:供肉好嗎?
宗舜法師:我們主張還是要供養素食,因為我們畢竟要培養慈悲心,所以我們尊敬傳統,一般的來講是供養清凈的東西,然後誦一句經,如果你沒有時間,如 果誦經像《金剛經》、《般若心經》、《阿彌陀經》、《地藏經》都可以。如果不行的,你沒有時間,至誠合掌在那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也可以。所以這些方 式,就像剛才淩老師說的不拘一格。如何能夠完全表達自己內心對先人的尊敬和追念,我們就用這樣的方式去做,就可以了。
主持人:那淩老師呢,您對清明節,跟觀眾朋友有什麼要說的呢?
淩海成:法師剛才已經說的很詳細了。我想一個方面,我們能做一點好的事情,比如說佛教道理,這個剛才法師提到了。因為你具體的做一件事情,一方面對 你自己也是一個修行;另一方面對亡人是很大的好處。剛才法師提的目蓮救母,實際上這是很傳統的一個戲劇,《寶蓮燈》就是這樣,他當時就是為了宣傳這樣一個 孝道,後來這個戲不演了,梅蘭芳就演過這個戲,實際上是佛教的一個戲劇。
現在我們雖然沒有那麼多的有關“孝”的這樣的影視教育給年輕人看,但是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影響他。一方面我們自己做到;另外一方面通過不同的形 式,比如法師開示,清明開示。比如他在他的部落格上有這樣一段,大家看宗舜法師講清明開示,才知道原來清明是應該這樣做,我覺得這個是從佛教的角度來說 的。
從世俗的角度來說,還是剛才說的不拘一格,什麼形式都可以。只要是你覺得恰當的、不勉強的,不是形式主義的,我覺得就比較好。還有一個就是清明的時 候,在追念自己先人、先祖的時候,要考慮到活著的親人,你怎麼對待。不要等著他已經離開人世了,那麼我做多少事情,都不如你在他生前的時候做的好。所以想 其中一個意義,對於一個世俗人來說,如果你母親在世,如果你父親在世,如果你其他的親人在世。我覺得不要等到他不在世的時候,再去有什麼孝道,這個就是我 的一點希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