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廣學絕對不是初學人能做到的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又《淨修捷要》贊念佛法門云:六字統攝萬法,一門即是普門,全事即理,全妄歸真,全性起修,全修在性。」這是夏蓮居老居士在《淨修捷要》裡面讚歎念佛法門。「六字」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統攝萬法」,前面已經詳細的說過。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最後都歸到這一句名號,即使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所說的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法門,到最後也是歸這一句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一門」就是淨土法門,淨土法門就是普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一門也統攝。「全事即理」,事是指我們發心念佛這樁事,理是自性,這樁事情與性體相應,因為這句名號是自性的德號,無量覺。一切諸佛如來的德號,正像《華嚴經》上所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全妄歸真」,妄是指阿賴耶,阿賴耶所變現的萬事萬物,十法界依正莊嚴,阿賴耶變的。阿賴耶有沒有離開自性?沒有,阿賴耶所變的依正莊嚴沒有一樣離開自性。

所以教下常講萬法歸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性是一切萬法的理體,沒有理體就沒有現象,所以現像是從理體裡面流出來的。「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是一,性修不二。什麼時候我們能見到這個事實真相,那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了。這是說,彌陀名號、淨宗法門跟性相的關係,它是一不是二。  

「廣學原為深入,專修即是總持」,這兩句話說得很好。廣學的目的在哪裡?目的是明心見性,這才叫深入;如果廣學,目的不是在明心見性,那你就學雜、學亂了,愈學愈遠。

所以,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最後的目的是一個,全都是明心見性。包括我們老實念佛,這是一個方法,是法門之一,這個法門的終極目標也是見性。如果學習最後的目標不是明心見性,這就不是佛法,決定不是大乘,這個是我們一定要知道。

中國傳統學術講聖學,聖學最後的目標是成聖人,比聖人低一級的是賢人,再低一級的是君子。就像佛法裡面的佛陀、菩薩、阿羅漢,是一個意思。再認真、再努力的學習,終極的目標達不到,我們就修學錯了。

學佛,前面講得很清楚,學佛的目標就是成佛,佛成不了要成菩薩,我們真的學到了。真學到了,就像前面所說的,智慧、福德圓滿了,佛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相,真得到了。為什麼能得到?因為圓滿的智慧、究竟的德相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世尊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真的,不是假的。

因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有法性,法性裡面圓滿具足,講佛性是法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向外求,外面沒有東西。我們要深深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佛告訴我們,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這個心就是心性、就是自性。學佛最後的目標是明心見性。  

佛教傳到中國兩千年了,確實把中國傳統文化提升了、豐富了,儒也講明心見性,道也講明心見性。學儒他也學佛,學道的他也學佛,儒釋道這三樣東西,在中國成為普遍共同修學的課程。學佛的人沒有離開傳統文化,不但沒有離開,用傳統文化代替戒律,做為我們基礎的課程,紮根教育。所以,佛教在中國有這樣殊勝的成就,兩千多年來至少成就三千以上的人成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惠能大師最為突出,這是因為他不認識字,他沒學過。在五祖忍和尚會下,一席談話就大徹大悟,這個是利根當中的上上根。

這種人只有他一個,六祖之前沒聽說過,六祖之後沒看見過。但是三五年開悟的、七八年開悟的、十年二十年開悟的很多!  開悟的時間雖然不一樣,悟入的境界是相同的,至少《華嚴經》上所說的圓教初住以上,別教是初地以上。大徹大悟的人,他 超越十法界了,不但超越六道,他超越十法界,在六道十法界裡頭一塵不染,所以他智慧現前。世間人有智慧,因為染污把智慧變成煩惱、變成妄想、變成執著。大經裡常說「煩惱即菩提」,煩惱跟菩提是一不是二,迷的時候叫煩惱,悟的時候叫菩提,一樁事情。

「轉煩惱為菩提」這句話是決定正確,不會讓人誤會;「斷煩惱證菩提」,煩惱真的斷了,菩提就沒有了,你證什麼菩提?只是迷悟的差別,從迷轉到悟,那就是煩惱斷了,菩提生了,就這麼個意思。由此可知,煩惱是永遠斷不了的,菩提是永遠出生無盡,就是智慧。不放下,煩惱就轉不過來;要轉過來,才真正享受到和諧、幸福、美滿的一生。轉不過來沒有,假的,再大的福報、再高的地位都沒有幸福可言。

這是我們親眼看見的,這個社會上有很高地位的人,擁有很多財富的人,他 不快樂,他有煩惱、他有憂慮、他有牽掛;換句話說,他沒有幸福可言,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幸福、美滿與貧富貴賤不相干,與地位、與財富不相干。真能夠在六道、在十法界,六根接觸六種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究竟圓滿的幸福人生。你超越了, 你脫離了,脫離之後,你看這個世間人就看得清清楚楚。中國古人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跳出這個圈子就是旁觀的,那你比什麼都看得清楚。他今天出了事情,來向你請教,你就可以教他。

為什麼?因為你是局外人,你看得清楚,他迷在裡頭他看不清楚,你一指點,他覺悟了。如果我們也在六道裡頭,也跟他們一樣迷惑顛倒,那自己的問題都不能解決,怎麼能幫助別人?這就是古大德所謂的,必須要跳出紅塵,紅塵是六道輪迴,你才能夠幫助紅塵裡苦難眾生;你自己沒有跳出,你就沒有這個能力。

這個能力是本能,一切眾生個個都有。所以記住,「廣學原為深入」。但是廣學絕對不是初學人能做到的,初學就廣學就錯了,那廣學變成了嚴重的所知障。初學應該著重在底下這一句,「專修即是總持」,要用這個方法,專修修到開悟了再廣學。

善財給我們表演,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會中專修,一門深入。他修什麼法門?現在我們知道,他修念佛法門。為什麼?文殊菩薩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善財是文殊得意門生,入室的弟子,怎麼可能跟老師相違背?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這在教下講,成就了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了。《般若經》上說「般若無知」,根本智是無知。根本智是什麼?是一心、是一念,最極清淨心,這是根本智。

清淨心起作用叫後得智,起作用是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所不知是廣學,無知是專修;無知是見性,無所不知是從性起用。起用,記住,不是自受用,沒有自受用,全是為他的。  

法身菩薩就有這個能力,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就能夠普遍應化在十方世界,與十方世界一切六道眾生,這特別指六道,六道裡頭有緣眾生。經上講的這個話我們要記住,「佛不度無緣之人」。無緣是什麼?他不接受你,他不相信你,不聽你的,這個佛就度不了。

有緣,全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我們現在知道,我們並不是只有這個地球,我們在這個地方生活,不是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太空當中無量的星系我們都曾經住過,都曾經在那邊生活過,所以我們的有緣眾生遍在法界裡頭。不管是善緣、是惡緣,他們有求救的念頭,有求幫助的這個意願,你要是法身菩薩,就是初住以上,你統統知道。他念頭還沒起來,那個波動的現象就周遍法界,你就收到了。

你跟他有緣,自自然然你就會現身,就會幫助他,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現什麼身。  他起心動念來求幫助,求佛、求神,佛菩薩應化到世間,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沒起心動念怎 麼應?我們用一個比較容易懂的名詞,佛家的名詞叫感應,一般講響應、反應。像江本博士做水實驗,這一瓶水,它會看、它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確實具足這個能力,見聞覺知、受想行識,真具足。我們一個善念對它,我喜歡你、我愛你,它是不是起心動念來回答我?不是的,它沒有起心動念,直捷回應給你。

佛在經典裡面舉的比喻,像敲鼓、敲鐘,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我們叩的人有心、有分別執著,它響應沒有分別執著,也沒有起心動念。所以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沒起心沒動念,這個要知道;他要起心動念他墮落了,他變成凡夫了。起心動念尚且沒有,他怎麼會有分別執著?他能把我們的問題解決得那麼圓滿、那麼自在,那是自性的性德。

他幫助我們,如果我們自性裡頭沒有這個性德,他幫不上忙。他曉得,他的性德跟我們的性德是一不是二,他才能幫得上,如果是二幫不上,它是一不是二。所以這個是廣學跟專修,也是一不是二。  

善財童子在老師文殊師利會下得根本智,用淨宗的術語,得理一心不亂,那就是根本智,那就是自性本定。起作用是後得智,應化在十法界起作用,顯示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表演給我們看的,怕的是我們看不懂,故意做出這個樣子出來給我們看,這樣子是五十三參。

五十三參是什麼意思一定要懂,就是我們從早到晚,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這一天你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一切人事物,就是五十三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是在家出家統有,有帝王大臣、有販夫走卒,就是社會現象。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慧;心裡頭如如不動,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是定。天天經歷,定慧是天天增長,這是智能,不是知識。現在人學佛,碰到最大的一個難關是什麼?把佛法當作知識去求,錯了。

知識縱然你聽得多、讀得多,還是古人所說的記問之學。下頭一句話就不好聽了,「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為什麼?沒開悟。博聞強記,這是世間的學術,知識,不是智能,智慧是大徹大悟。  

有人從廣學大徹大悟,有人從專脩大徹大悟,都行,都可以做到大徹大悟。為什麼?大徹大悟基本的條件是放下,你能放得下,就大徹大悟。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學了十二年,印度大概所有的高人他統統都見過,都跟他們學過了,再找不到老師了。他不是再繼續去參學,他放下了,把十二年所學的東西統統放下,這才開悟。放下所知障!十九歲離開家庭,捨棄了王位,捨棄了宮廷的生活,那是放下煩惱障,十二年的求學是放下所知障,二障沒有了,開悟了。開悟之後,過去廣學多聞的起不起作用?起作用,變成什麼?變成後得智,無所不知。真正根本智得到了,還要去修後得智,那就是五十三參。那很容易,一點都不難,就是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一看就明了,一聽、一接觸全都通達明了。  

龍樹菩薩給我們表演那一招,用意很深。他證到初地,實在講他那個初地是別教,不是圓教,就是圓教的初住菩薩。什麼功夫?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成佛了,真成佛,不是假的。只有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無始無明破了,還有習氣在。習氣什麼時候斷掉?到妙覺才斷掉,習氣沒有了;習氣沒有了,實報莊嚴土就沒有了。所以我們今天知道,實報莊嚴土是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

它是真正的淨土,它這裡頭沒有變化,要知道,所有一切變化都是分別執著,他們沒有分別執著,連分別執著的習氣都沒有。所以他那個境界裡頭都是永恆的,人沒有生老病死,樹木花草沒有生住異滅,山河大地沒有成住壞空。  

我們這邊一切的一切是無常的,他們那邊是真常的,所以叫一真法界。時間很久,稱之為無量壽。古大德說得好,無量壽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有量的無量,一個是無量的無量。

一真法界,諸佛實報土的壽命是有量的無量,常寂光是真正無量的無量。常寂光只有一位,妙覺。實報莊嚴土有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他們住實報土。在實報土裡頭三個阿僧祇劫,才能把無始無明的習氣斷掉。無始無明習氣斷掉,完全沒有了,那就叫妙覺,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土現前,回歸常寂光。

常寂光起不起作用?起作用,與一切眾生起感應道交的作用。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諸佛菩薩現身說法在什麼時候?就在當下,《楞嚴》上說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他沒有來去,不是我求,他來了,他教導我之後他就走了,他沒有來去;換句話說,他沒有生滅。我們用佛經的術語,他只有隱現不同,緣具足你就看見,現身了,緣不具足,沒有了。沒有了,他也沒有滅,他也沒有去;現身,他也沒有來,他也沒有生,這是事實真相。  

所以我們初學,從專修比較妥當,為什麼?專修就是持戒,守規矩,一門深入。哪怕經典都丟掉,沒有關係,我這一門就是一句佛號。用一句佛號成就的人在歷史上很多,而且時間不長,一般都是三年,三年不到。根性利的二、三個月,根性很鈍的大概三年,他就行了,預知時至,自在往生。往生的時候不生病,沒有病苦,說走就走了,瑞相稀有。《聖賢錄》裡頭、《往生傳》裡面的記載我們看見過,現前念佛的往生人,在我們面前,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不是假的。

倓虛老法師晚年在香港度過的,這個老人說話不騙人,常常說念佛好,念佛求生淨土無比殊勝的法門。他一生親眼看見的十幾個,聽說的很多很多。親眼看見的,他舉了個很好的例子,黑龍江哈爾濱市修無法師。哈爾濱的極樂寺是他建的,東北他建了十幾所寺廟,他老人家對東北佛教貢獻非常大,真可以說是第一人。極樂寺建成,他請他的老師諦閑老和尚,傳一堂戒做為紀念。道場蓋成功了,修無法師就在這個道場往生的。親眼看到的,沒有一個不讚歎。  

修無法師沒有出家之前做泥水匠,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以後出家也沒有辦法學經教,在常住裡面做苦工。不怕吃苦,別人不願意幹的事情他幹,一點怨氣都沒有,無論什麼人見到他都是滿面笑容,歡歡喜喜,什麼吃力的事情、苦差事他全乾。極樂寺傳戒需要義工,他不是極樂寺的,他是外地的和尚,聽說這兒傳戒,他報名來當義工。老和尚問他,你能做什麼?他說他願意照顧病人。那個時候傳戒是三個月,時間很長,難免沒有傷風感冒的,生病的人他發心照顧。

就報名,就住下來,分配他的工作。大概住了沒多久,正式開戒還沒開始,他就給倓老法師告假,他要走了。倓老有修養,來去自由,不過問。定西法師,當家師,他就沒有老和尚那麼厚道,就責備他,你這個出家人沒有道心,傳戒時間不長,你都不能堅持到底嗎?怎麼來了幾天就想走了?怎麼這麼沒有恆心?他跟這兩位法師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往生到極樂世界去。這兩個老和尚一聽,「真的嗎?」「真的。」「幾時?」「不出十天。」請老和尚給他準備兩百斤劈柴,準備火化。定西法師馬上就吩咐,替他準備。  

到第二天又來了,跟老和尚說,我明天就走了。匆匆忙忙給他準備。他要求找幾個人幫他助念,那個喜歡去助念看他往生的人可就多了,大家都喜歡。走的時候瀟灑,沒病,臨時在小房間裡搭了個床鋪,他盤腿坐在上面,大家念佛送他往生。送往生的人跟他說,跟他講:「修無師,你今天到極樂世界去了。在過去往生的人,像這麼瀟灑自在的,總得留一點紀念給我們。」  請他作幾首詩、作幾個偈子給我們。他說:「我是老粗出身,一生都是做苦力、苦工,我也不會作詩,我也不會作偈,你們大家都來找我,我有一句話告訴你,留給你們做個紀念。」

「什麼話?」他說:「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就留這句話。他自己不能說,他真幹,真放下了。真正修福,常住裡頭粗活、重活,人家不肯幹的他幹,他在修福,福慧雙修,修慧就一句佛號。他什麼都不會,就念阿彌陀佛,佛號不間斷,走的時候那麼自在、那麼瀟灑。  

倓老說,像這樣往生的,他親眼看到的,一生看到十幾個人。這哪裡是假的?這裝不出來的。聽別人講的那就更多了,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像諦閑老和尚那個徒弟鍋漏匠,站著走的,也是沒有生病,說走就走了,還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死了站三天,你看真有本事,他不倒。所以,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專修成功的。他們這些人要不要廣學?當然要廣學。什麼時候廣學?到極樂世界再廣學,高明!在這個地方怕亂了念頭,我只一門深入,一個念頭。到極樂世界不要緊,無量壽,有的是時間。這個地方的時間不長,縱然活上一百年,也是一剎那,這一百年是一剎那,時間過得好快,不夠用。所以那才叫真正有智慧,一切放下,專念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再廣學多聞,容易。  

極樂世界修一天,我們這個地方學一萬劫都比不上他,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極樂世界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薩平等,這還得了嗎?阿惟越致菩薩就是《華嚴經》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有能力分身,有能力化身。分多少身?化多少身?能夠分身無量無邊無數無盡。十方諸佛如來有多少佛,你可以分多少身,同時每一個身你去拜這尊佛。你供佛是修福,你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你一天所學的,在娑婆世界無量劫都學不到,你到極樂世界一天就圓滿了。

天天這樣幹還得了!所以,極樂世界成佛快,就快在這個地方,他可以同時學。自己的本身,在阿彌陀佛的講堂沒動,分身,每一尊佛面前都有你的身,你全都學到了,同時學到,無量的法門一次完成。這種殊勝的道場、殊勝的學習機緣,他方世界沒有,遍法界虛空界找不到,只有這一家。所以諸佛稱讚彌陀「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等於說是這個稱號是諸佛如來共同贈送給阿彌陀佛的。 

我們今天有緣遇到了,能不抓住嗎?能不成就嗎?如果空過了,那叫真可惜!特別是我們生在現前這個環境,這個環境是整個地球、社會動盪不安,史無前例。又遇到地球的災變頻繁,過去沒有這樣的記錄。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應對?就是一句六字洪名,這問題全都化解了。眾生的共業我們沒有能力化解,我們的別業化解了。災 難要是臨到我們身上,我們歡喜接受。我歡喜,諸佛菩薩也歡喜,為什麼?正好接引往生,就到極樂世界去了。如果你還有任務,你走不了,災難在你面前你也平安度過。那是什麼?你要留下來收拾災難的殘局,你要幫助這些苦難眾生,你有任務。往生成佛去好,留在這個世間救苦救難也好,這辛苦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