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願法師開示:佛法與生活的結合(二)
發一個大的願力。如果沒有這個願心的話,你這一生就會隨波逐流,沒有信願啊。發心非常重要。過去古大德常講,你的堅定與否,在於你的發心。你的心發得越大,你能夠堅持得越久。甚至於道心來決定你將來的成就。大心發了,必然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得到護法善神的擁護。如果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這個道理不明瞭的時候,迷茫的時候,這個心總是發不出來,總是感覺到修行沒有力度,搖搖擺擺,飄浮不定。這都是我們發心不夠,沒有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每天念念地去發心,發這個廣大的菩提心、慈悲心,你每天的生活都會很順利、很愉快,工作也會很順利。為什麼呢?第一你的心情轉變過來了,會影響你生活的氛圍和環境,能夠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力,得到護法善神的擁護。是這個道理。在我們很多年的修行當中,不得力,甚至於還會有迷茫,沒有堅定的信心,或者有的時候會有很多的懷疑,這些都是我們修行道路上面非常不好的現象。有懷疑嘛,有懷疑必然就會退步。信心不夠堅定。
所以我們要明瞭,即使我們修行淨土念佛法門,佛菩薩無量的慈悲,釋迦如來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接引一切有緣眾生,你只要信願持名,老實念佛,都可以去,也沒那麼簡單啊。為什麼沒有那麼簡單?就怕你不願意去。當你沒有真正瞭解的時候,信心不夠堅定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了,會把你嚇死。所以這個很重要。不在於年齡的大小,而是在於認知的程度。是這個道理。不認知,他80歲了,口口聲聲我要念佛求生淨土啊,佛來接引我我一定走啊。可臨命終了,病苦現前了,哎呀可不能死啊,死了可怎麼辦呢?不要念佛了,佛要真來接引我怎麼辦??這種人很多,不是沒有啊。關鍵的時候,念念觀音菩薩給我消消災吧,我還要多活幾天呢!認識不夠啊。
但我們要明瞭啊,這佛法告訴我們有極樂世界,告訴我們那麼好,到底有還是沒有呢?到底怎麼一回事呢?這就有待於我們對佛教的認識。是不是我們去偷懶去呢,到極樂世界去享福了,這個娑婆世界那麼苦那麼可憐,我要逃避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多好,黃金鋪地,金銀琉璃……貪戀那邊的珠寶才去的(眾笑)。這麻煩了。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才行。
佛告訴我們,到極樂世界幹什麼去?當學生去。學習。學習的目的是圓滿地覺悟,還是去成佛去的。只不過是極樂世界就好像一個比較專業,而且比較條件優越的修學場所。就好像你在家裏面修行,心靜不下來,煩惱還蠻多的,你就會想,我要到一個清淨的道場,或者到一個什麼地方去修行,就會好一些,就會進步更好一點。你就會有所想。娑婆世界就像我們在家庭中修行,障礙蠻多的,極樂世界就像一個清淨道場一樣,我們成就的阻力小一點。是這個道理。目的是一個。
所以佛告訴我們,凡聖同居土,凡人和聖人同居呀,有佛菩薩,也有凡夫往生到這個地方,是需要吃飯的,因為習氣太重了,還要吃點東西。但一想,我都到極樂世界了,還能吃東西呀?這念頭又沒了。這飲食剛剛顯現出來,又化掉了,沒了。凡聖同居土,雖然已經到聖人的果地了,凡人的習氣還沒有斷。是這個道理。再往上提升,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以後,再沒有吃飯這個習氣了,因為你成聖人了嘛。至少證得,在小乘裏面,四果羅漢,超越六道輪回,斷證的功夫超越六道輪回;在大乘裏面,至少是七信位的菩薩,你生活在方便有餘土。然後你再往上提升,到實報莊嚴土。你的禪定功夫再不斷提升,到常寂光淨土。這是圓滿的大覺,大光明藏,是真正的自己。
所以我們要明瞭以後才知道,我們在這個世間照樣可以修行。我們這個世間就是凡聖同居土。習氣少一點,念佛多一點,就在修行。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極樂世界修行100年,才能夠比得上我們人間修行一天。可見我們人間修行也很好,不是壞事。只不過是很難覺悟,很難不被煩惱轉。那怎麼辦呢?就是我們每天都要有一顆警覺的心來面對生活、來面對修行,這是正確的。認真去學習。在我們娑婆世界的修學容易間斷,因為煩惱的事情多,間斷的時間就比較久。所以我們眾生輪回到今天,不能夠恢復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時常間斷。
比如我們在一起學習佛法,這個條件是非常不容易的。緣分很容易就失掉了。但是能夠聚在一起學習佛法的機會,非常不容易。每次的因緣都是無量的福報聚集的,這是佛菩薩慈悲的加持,護法善神的護佑,和那些護法居士熱情的護持,再加上大家有這個福報,眾緣的和合,才能夠成就這麼一場活動。多不容易呀,缺一個條件都不能夠成就,所以不容易遇到。
在這個娑婆世界,有這麼大的局限,不容易聽經聞法。我們到了極樂世界,這個現象就不存在了。想聽阿彌陀佛說法,你想用樹聽,阿彌陀佛就變成樹來給你講法;你想在河邊聽,阿彌陀佛就變成小橋流水為你說法;你想在草地上聽,阿彌陀佛就變成塊遼闊的草地給你聽經聞法;你想在船上聽經,阿彌陀佛變現成這種船的方式,來讓你覺悟,給你講經說法……無限地自在。所以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條件,不容易具足,受很大的局限。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一心念佛,移民到極樂世界修行。
但是我們是不是需要很急迫地捨棄這個世界,去到極樂世界呢?這是需要緣分的。需要大福報的人。首先,你要具備的條件,就是你社會義務有沒有盡完,家庭任務有沒有完成。比什麼都重要。如果我們佛教徒都什麼也不管、什麼也不問,我就一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了,恐怕這個世間的佛法要出問題了。別人不敢學了,你們學佛的人,工作也不要了,家庭也扔了,什麼都放下了。壞了,這個社會就沒有正常的秩序了。這也是錯誤的。那怎麼辦呢?就要我們把這個心情平和下來。用一個大的願力:我在這個世間,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為人類服務的,為你這個家庭服務的,為你的工作服務的。做一個服務的工作者,你就不累,你就能夠超脫了,無我了。
「無我」至少你就入流了。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如果你真正舍掉「我」,「我執」沒有了,「我見」、「我執」沒有了至少是「須陀洹」。在大乘裏,叫「初信位菩薩」。你已經入佛門了。我們現前認為我們學佛很虔誠,很恭敬,我們在認真地學,這些只是我們自己的標準,佛菩薩不承認。佛菩薩有他的標準。你信佛,真正地信,真正是佛的弟子,最低的限度,是「見思煩惱」的「見惑」沒有了。就是真正地犧牲奉獻,連犧牲奉獻的念頭都沒有了。因為你沒有自己了,誰在犧牲奉獻?這個境界,小乘稱為「須陀洹果」,大乘「初信位菩薩」。即使你不往生極樂世界,人間天上七次往來,有佛出世,你就證了阿羅漢果,也超越六道輪回;沒有佛出世,你是獨覺,也能夠超越六道輪回。這個重要。不得已而求其次嘛。
所以一定要有個正確的認識。真正是老年人,60歲呀,70歲呀,社會責任也盡到了,也退休了,家庭任務也完成了,這時候你一定沒有牽掛了,應該能夠放得下,應該看明白了,老實地念佛修行,來為自己的來生打算。是這個道理。這樣才能符合現前我們大眾的環境的需要。如果你要有更好的緣分,那是極個別的,非常殊勝,一心地能夠捨己為人,真正為人類社會做一些有益的貢獻,這非常好。每一個人的緣分不相同。所以我們都應該在我們的生活環境當中、我們的工作崗位上,每一天都能夠敦倫盡分就對了。應該敦倫盡分來生活每一天,你有這個心態,才是正確的一個面對的方式。
佛法在我們這個世間,之所以能夠幾千年延續、常青,主要他傳遞的是一個智慧,傳遞的是覺悟,是和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的,為我們的生命指導出一個正確的、正規的生活的方法,趨吉避凶的這麼一個道理。這是最低的一個限度。不是局限於一種形式,而是讓一切眾生都能領悟到生命的真諦。然後把你生命的意義,這個光明的一面展現給一切眾生,來回饋於一切眾生。佛菩薩之所以偉大,之所以我們能夠去尊敬、學習,因為他完全沒有自己,完全是為了一切眾生,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智慧、一切能力完全奉獻給虛空法界的一切眾生,把真正的宇宙真相給我們眾生敘述出來。佛法沒有發明創造,而只是把事實真相說明而已。
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示現的是王子身份,權貴地位達到了最高峰。為什麼這麼示現?就是告訴我們,佛菩薩在這個世間來教導一切眾生覺悟,教導一切眾生有智慧,這是第一原則。因為你有了智慧,有了能力,你才能夠把你不斷往上提升。世間的權貴財富是有限的,而且局限是很小的,惟有你的智慧、你的能力是無限的。
古人常講,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生活的環境是我們自己業力的顯現、變化而已。就像現在的科學家所講的,空間維次不相同。我們這一生生活在三度空間當中,需要飲水,需要吃飯,需要睡覺。這是我們三度空間眾生的特性,是我們這個頻率和這些東西相應。沒有這些我們的生命就不存在了,因為有這些東西,才能延續我們色身的生命。但是我們明瞭了以後才知道,和三度空間相應,那二度空間的螞蟻、蒼蠅所相應的又是什麼?我們人吃一頓飯,如果給螞蟻吃,這一頓飯它們吃一輩子也吃不完。是這個道理。我們人是在三度空間,螞蟻是在二度空間。所以這個生命的意義和觀念就不相同,所需要的也不一樣。這個生活的頻率所感應的生活方式,所能夠接觸的事物就產生了變化。那既然有二度空間,有三度空間,我們肯定會相信有四度空間,五度空間,無限的空間。每一個空間,它都有它的特定性,都有它生活所需的一個因素。
前一段時間,我聽他們在講,有一個通靈的,天眼開了,能夠看到靈界的眾生,能夠看到極樂世界。他說極樂世界的人不吃飯,吃光。挺有意思的。我說他肯定看到的不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怎麼會吃光呢?但是肯定一點是什麼呢,有可能他看到的是另外一類的生命,他們是依光而生存的。就好像練氣功的人采氣,將來他們過世後是以氣為食。不需要飲食了,采氣,以氣為食。有些他是採光,比如采太陽的光啊,采燈光啊,這樣他過世以後,這個身體不要了,他以什麼來生存呢,以光體來生存,採光的元素作為自己補充能量的條件。這麼一個道理。佛菩薩是「禪悅為食」,怎麼能夠採光為食。他們還說,只有人類長得最漂亮,極樂世界的人挺醜的。我一聽,唉呀,你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極樂世界的人挺醜的?佛告訴我們,天人都很漂亮。世間人一般都在講,漂亮得都像仙女、天人那麼漂亮。他說人類是最漂亮的,佛都沒有人漂亮。這是錯誤的。不知道他到哪個世界去了,回來說是極樂世界。
所以我們這些事情都要明瞭啊。就說明一個什麼問題?真有,不是假的。關鍵看你這一生的愛好是什麼。有些愛好采氣的,將來肯定到采氣的地方去了;愛光的,到光體生存的地方去了;愛念佛的,就找佛菩薩去了,到極樂世界去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嘛。是這個道理。我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都有一顆愛心,都有一顆向佛的心,今天我們聚在一起,是法喜,是佛法,以佛法為食,精神食糧啊。是這個道理。能夠大家聚在一起,是佛菩薩的感應力,是佛菩薩的加持。因為我們都嚮往佛菩薩的智慧,都嚮往佛菩薩的慈悲願力。
佛菩薩太慈悲了。為我們一切眾生,真正是用盡了很多的心思。原因是什麼?讓一切眾生都能夠覺悟,不要再迷了。告訴你輪回是錯誤的,在輪回中受苦受難是不應該的,太冤枉了,不應該受這些東西。「觀自在」那是真正的本來面目,是自己,天天觀自在,那是自己呀。你為什麼那麼多苦惱呢,你為什麼天天把自己給束縛起來呢?
我們在初學當中,受點約束是正確的,也是正常的。如果沒有約束的話,你這個煩惱克服不掉。讓你來這裏念佛念2個小時。你說不行,我只能念5分鐘,念6分鐘我就累了,我要坐下休息。不行。為什麼不行呢?按照你的習氣來修,什麼時候能修到一心不亂?就逼著你,你能夠念5分鐘,那好吧,給你加10倍,念50分鐘。你去念了,今天可以念50分鐘,明天又可以念50分鐘,一個星期後,可以念2個小時了。一定可以念到2個小時。如果你每天只念5分鐘,第6分鐘就跑,有可能一輩子你就只能念5分鐘。是這個道理。所以初學的時候,要給你一點壓力,才有動力。否則的話,還是按照自己的習氣。我今天高興了,多拜拜佛,消消業障;明天不高興了,唉呀,拜佛呀,心拜就行了,不要執著這個形式了,還是躺一會兒吧,這多舒服啊。就懶啦!不能夠成就。
為什麼共修能夠成就得快?就是這個道理。大家都在念佛,你跑出去偷懶,多不好意思啊。別人都在拜佛了,你坐在那裏,我累了,你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所以很容易把這些煩惱給克服掉。
現在也難?。真是道場管得太嚴了,那道場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在家就像極樂世界一樣,多好,想睡到幾點睡到幾點,想幹什麼幹什麼,你道場管理那麼嚴,我下次再也不來了!眾生的習氣難調啊,非常地不容易啊。自己也想改掉這些習氣,這習氣非常不好,我一定要把它給去除掉。就是很困難。不容易啊。
你沒有堅定的信願、沒有毅力的話,在這個生活氛圍中,真的不容易成就。條件太好了,感覺這就是天堂了,這就是極樂世界了,很舒服嘛,不用修了。所以這些種種的事情,要對自己艱苦一點比較好。有出離心,有覺悟的心。如果事事都能夠順你的意,都能夠滿所願的話,你在這個世間就不想走了。所以偶爾有些障礙,有些障緣,佛菩薩示現的,要感恩啊。佛菩薩給你示現這種種的障礙,是告訴你,趕緊覺悟吧,覺悟了這些煩惱就沒有了,不覺悟不行啊,是這個道理。
一定要下定決心,自己要跟自己的煩惱做鬥爭,跟自己的習氣做鬥爭,就對了。把自己的我執放下,不讓自私自利的心增長。你爭鬥一分,你能夠進步了,你的靈性境界就提升一分。你能夠再跟它爭鬥,不斷地提升。提升到一定程度以後,你就會有法喜了,把煩惱就能夠降服了。
現在我們學佛,名字位啊,標明我學佛了,已經修行很多年了,有這個名,「佛教徒」,名啊。實際上呢,煩惱多,妄念多,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怨天尤人,佛菩薩也不保佑我了,家裏怎麼那麼不順啊,這些人都是惡緣啊,我的冤親債主都遇到一起了,抱怨啊。錯了。沒有返觀自心。要時時地檢點自己就對了。
我們讀佛經,學習佛法,明白這些道理,是來檢點自己的。而不是我們今天學到佛法了,去批評別人。看到你的家人,唉呀,這個人還在殺生吃肉,這個人要下地獄。這個人天天有嗔恨心,將來變成餓鬼。你不學佛,家裏還挺祥和,你一學佛,壞了,家人看到你以後,唉呀,這是誰來了(眾笑),很怪異,變成異類了,就錯誤。
怎麼辦呢?先要求自己。自己做到一分,自己做到兩分。你的磁場好了,你的面目好了,你的身體好了,你的整個氛圍、精神狀態都會好。這個時候他就會來求你,唉呀,學佛真好,你能那麼變,變得那麼祥和了,讓人看了後很舒服。不一樣啊!人家自然去學,比你強迫人家學,這個效果差別太大了。拿著佛經壓人家,明天不可以幹這個了,明天不可以幹那個了。逆反的狀況就很大。你不讓幹,我偏要幹。所以逆反就很大。
假如這個媳婦不聽話,很不孝順公婆。現在你開始學佛了,你的婆婆反對,不願意學佛,說你學佛迷信,這兒媳婦本來就夠壞的,一點都不孝順,現在又搞迷信去了,學佛了。那怎麼辦呢?要是每天去燒香拜佛,神神叨叨,就該說了,這越搞越不像話了,家也不要了,幹什麼去了。就反對了,就抱怨了。但你要反過來,佛教你要孝養父母,公公婆婆也是自己的父母呀,好好對他們好,把你的態度轉變了,把你平時的過錯都彌補了,你公公婆婆就有點納悶了,啊呀,這怎麼有變化了呢,什麼原因呢?他就會思考很多問題。後來知道,學佛了,學佛能把人變得那麼好,看來佛教好。這個婆婆看到你的變化以後,肯定對佛教有很好的印象,她也願意學佛,這就對了。我們要有個正確的方法。
對你的兒子也是這個樣子。要把這個道理講明白了,這才正確。開始的時候,弄很多規矩、框框把他約束了,道理不明白,他會有個逆反的心理。如果他對事情明瞭以後,佛法是讓你學習智慧的,遵守這些制度並不是約束,而是能夠讓他更加的好。你說他會不接受嗎?肯定會接受的。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你拿著這些東西,當頭就給人家一棒,把人家弄懵了,你就錯了。
所以你要先把這些事情搞懂了,把學佛學明白了,這才可以談得上去度眾生。才有力度。你自己不明瞭,自己都沒有轉變,甚至於自己的疑心都沒有斷掉,怎麼樣給身邊人能夠做榜樣呢?是這個道理呀。所以我們在學佛的過程當中,首先我們要強調的,最注重的,就是把我們身邊的氛圍要祥和起來,這是一個基礎。
比如很多年沒有跟老人一起談心了,你遇到佛法以後想度化他們,怎麼辦呢?不是先讓他學佛念佛入手,而是來彌補你這麼多年對他們沒有盡到孝道,沒有盡到關懷。用這個出發點,他們能夠接受,而且比你強迫他去念佛學佛的效果更殊勝。久而久之,他們一旦接受佛法,這一生會堅定不移。因為他沒有能力把自己的兒女教導成那麼孝順、那麼懂事,忽然間你學佛了,變得成熟了,懂事了,知道孝順他們了,他們感覺佛太偉大了,我們辦不到的,佛能辦到。自自然然地,你再教他念佛學佛,就順理成章了。
所以佛法,善巧方便,無處不在。教給你一個最正確的、最方便的一個法門,把你的生活氛圍調劑了,你才能夠把心安得下來,認真地修學。若你在佛堂裏面念佛,家裏的人都舉起手來反對,你還罵他們是冤親債主,這個冤家呀,哪幾輩子欠他們的,現在遇到了。首先這個觀點就錯誤了。應該怎麼想呢?這些佛菩薩真慈悲啊,都來了,督促我要做得更好,才對呀。
你在佛堂裏磕頭、拜佛、誦經、念佛,目的是讓你的心地清淨,把你的慈悲心念出來,然後把它顯現出來,這才對呀!所以念佛不是目的,念佛是一個方法,是一個手段,目的是什麼呢?目的是把我們的心念清淨了,把我們的像阿彌陀佛一樣的慈悲心念出來,真正地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行,同一個大的願望。這才叫念佛啊。不能光想著我要超越六道輪回,人間太苦了,我要走了。消極。佛能接引你嗎?你把極樂世界當成避難所了嗎?(眾笑)那怎麼辦呢?就是佛教導我們做的,我們儘量努力去做,然後一心念佛,就對了。要做啊。佛教導我們要看破、放下,是讓我們內心深處的煩惱、憂慮、牽掛,要看破,要放下。這才正確。
當年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人去親近佛陀,聽佛講法。就問佛了,怎麼樣才能夠修行精進得力,怎麼樣才可以把自己修行出來,超越。佛陀就告訴他:放下。這個參訪者對佛陀很尊敬,佛讓他放下,他就把左手的東西放下,然後告訴佛陀說,我已經放下了。佛又告訴他說,再放下。他很聽話,又把右手的東西也放下了,再問佛,佛啊,我把東西全放下了,我怎麼能夠提升呢?佛說,放下。他就不解了,很鬱悶地問佛,佛啊,我把所有的東西全放下了。你讓我放下,我左手的東西放下了,你再讓我放下,我右手的東西也放下了,現在我雙手空空了,你還讓我放下什麼呢?佛說你把你心裏的東西放下,那就真放下了。你手上提的東西沒有障礙,關鍵是你心裏面提的東西障礙就大了。是這個道理。
我們學佛,並不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而是怎麼樣一個狀態?佛法到究竟處,心物不二。心就是物,物就是心,心物是一體的,這才是真正的佛法。佛法裏面沒有一點對立。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心的煩惱都放下了,自自然然外面都清淨下來了。
以前有人聽淨空老法師講法也是這個樣子。聽老法師講看破、放下。結果工作放下了,什麼事情都不幹了,念佛了。念了一段時間沒飯吃了,寫了封信給老法師,你讓我看破放下,現在沒飯吃了,佛菩薩也沒給我送飯吃,怎麼辦呢?錯解了意思。沒明白。把我們心裏面的煩惱放下。事情要不要做呢?認認真真去做。是責任。所以我們弘法利生、救度這些眾生要不要做呢?要做。心裏面清淨。心裏面大願圓滿。而且對我們整個的菩提大道都有堅定的信心、圓滿的信心,這個重要。事相上沒有妨礙。妨礙在我們自己。我們這個心在亂。為什麼在亂?還是小我沒放下。把自己放下了,就不亂了。所以你把小我放下才行。
在我們現在的狀況當中,不可能有一個非常清淨的環境,讓你萬緣放下去修行。即使有,你也做不到。真正讓你到一個地方,手機也沒有了,網絡也不給你了,電視也不給你了,待到山上去了。待不幾天你就待不住了,太悶了,就要想跑。待不住。為什麼?因為接觸這些信息多了,已經在你意識裏面存的這些信息太多了。就好像現在的人離不開電視一樣。普通的人沒法離開電視的,一天到晚就盯著電視機。哪一天要停電了,這一天會很難過;電視機要壞了,不吃飯也要把電視機修好,好像離開一頓飯可以,離開一天電視機都不行。上癮了,麻煩。每天把思想裏搞得迷迷糊糊的,清淨不下來。
所以以後大家的心情是越來越複雜。想清淨下來,怎麼辦?自己好好每天找些時間,萬緣放下,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來定,一個小時半個小時,手機呀、什麼信息都給斷掉,靜下來念佛。感受一下清淨。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屬於自己的,很有受用。應該這個樣。因為長期的做不到,短期的這個功德也很大。
可想而知,80後,90後,將來的孩子們,讓他們再接受這種清淨的方式,不容易啊。從小就是電視、網絡,這些東西給薰染長大的,思想方式錯綜複雜,也就是這個社會不良的種種現象存在的一種體現,因為他心裏面裝的就是這些東西。所以現在兒女不聽話,就是這個道理。從小沒有教育好,所接觸的都是這些東西。等他長大後有能力來跟你辨別的時候,你就沒法教了,聽不進去,因為他已經堅固地形成了一種思維模式。他所接受的訊息,就是電腦網絡裏的那些內容,已經把他的人生觀、生活環境的定位就是那個樣式,所以很難改變。他們不聽話,也是正常的,從小你沒有教好嘛,碰到你也不知道。
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教了,所以最近才提出《弟子規》這些傳統文化,來彌補這個空缺。不懂啊。家長也要跟著一起學。所以在家修行,尤其是年輕人,都應該學學《弟子規》,學學《十善業道經》,學學《感應篇》。都應該學。這是一個做人的準則和基礎。這個學好了,你的家庭就和睦了。你學好了,你的兒女他們也就都能夠感應到了。開始你也不知道如何孝順你的父母、孝順你的公婆。不知道啊。學了《弟子規》之後,怎麼辦呢?帶著孩子一起去做。孩子不知道給你洗腳沒關係,你先回去帶著孩子給你媽洗腳。你都沒有給你媽洗過腳,你想讓你的孩子給你洗腳,那可能嗎?因果都說不過去。是這個道理。
這是一個很多的問題,很多的一個現象,大家都會問,兒子不聽話,是不是冤親債主找到身上來了,是不是業障太重了?對,業障太重了。都是從小沒有教好造成的。是不是業障呢?也是業障。沒有業障那就不到這個世間來了。所以現在弘法利生很難,就是這個道理。這是一個大的潮流、大的方向,都靜不下來了。你讓他靜,沒人能聽得進去。
所以大家能夠在這裏坐兩個小時,很不簡單啊。真的是很不簡單啊。要麼是沒有這個時間,要麼是沒有這個耐心,啊呀我還有別的事情,找個機會就溜走了。為什麼大家還能坐得下來?這是佛菩薩的加持,和大家的福報。能夠聚在一起,每天聽一聽,哪怕是一起念念佛,都有很多的受用。所以大家能夠時常地聚在一起,誦誦經,念念佛,這是莫大的福報。一定要往這方面發心。這才是正確的。一個星期,一個月,大家有這麼一天、兩天聚在一起,這都是一個很好的氛圍。
所以城市裏面修學有城市的方法,寺院裏面修學有寺院的方法,方法是不相同的,但目標是一個,所要追求的是一個,這就是善巧方便。所以在會議室裏面講佛法,那就是講堂,開會就是會議室。是變通的。佛法也是這個樣子。我們在一起念佛,就是念佛堂,不拘於形式,不一定是廟宇的形式才有佛法,這樣的形式照樣可以有佛法的存在。大家能夠聚在一起,念念佛,誦誦經,照樣有受用。是這個道理。
看看大家有沒有這個福報,能夠有這麼一個環境,佛菩薩加持你,能夠有時間,在一起,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有那麼幾天,來淨化自己的心靈,非常有意義。這就是菩薩發心,諸佛護持,大家的福報肯定才有可能成全。最主要的是要發真誠心,有這個感必然就有應。自己沒這個想法、沒這個願力的話,佛菩薩加持也加持不到啊。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大家都有這個感覺,都感覺很需要在一起念經念佛,大家都希望有了,這個事就好辦了,就能夠成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每一天,每一個星期,都在忙碌。忙碌的過程當中,難免不被這些煩惱困擾。自己到自己的小佛堂裏又靜不下來,煩惱又那麼多,功夫就不得力了。所以說我們這個時代當中的修學,有一定的難度。要想成就,沒有一個毅力,沒有一個決心,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所以近代這些大德們才說,萬人修,一兩個人去就不得了。這一兩個人是什麼人?老實人。能夠成就。過去他們講,念佛法門是萬人修,萬人去。一萬個人修,一萬個人都能夠成就。現在一兩個成就,不成比例。我們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這裏面的一個呢,是不是這一兩個人當中就有自己呢?誰敢說呢?沒有信心呀?有沒有信心?(眾答:有!)好像很多人都沒有。聲音都不敢說。有嗎?(眾大聲答:有!)要有信心。一切的法,來源於信心。你沒有信心。問你有嗎?不敢說。可以斷定一萬個人的兩三個肯定沒有你。說都不敢說,還能真正去行動?真的有?不現實。所以要敢於當下承當。
說能不能走?願不願意去?要願意。要真正地願意才行。不要嘴說願意,心裏還不想去。不行。佛門裏面講了一個故事。南方一個老太婆,經常往寺院大雄寶殿供的阿彌陀佛像下麵去求。每天挎著籃子,拿點水果,供在佛那裏,就開始求了:「佛啊佛啊,人間太苦了,趕緊把我接引走吧。」天天在那裏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天天在那裏哭,天天在那裏求。表面很誠心?,這個心每天都在求佛菩薩接引。那個寺院裏有個小師父,挺有意思,說這個老太婆挺誠心?,我明天要和她開個玩笑。第二天,她又挎個小籃子,帶點水果又來了。來了以後,把水果擺在那裏供佛,跪那裏又求了:「佛啊佛啊,人間太苦了,你把我接引走吧。」那師父在佛像後面藏著呢,說「行啊,明天我就來接引你走。」她一聽給嚇死了。
——2010年6月17日開願法師在北京「大願講堂」的開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