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你到底是在拜神,還是在拜佛

  中國以及台灣是一個有拜神、拜祖先傳統的一個民族,所以拜神變成我們傳統的風俗習慣。你要是問他,拜神在拜什麼?他不知道,父親這樣拜,母親這樣拜,祖父這樣拜,祖母這樣拜,自己也就拿香跟著拜。

  人家說拿香跟著拜就是這種人,他根本不知道拜神在拜什麼?

  只知道在拜神,你要保佑我身體健康,保佑我的孩子考上大學,或是我的女兒嫁個好丈夫,我丈夫事業順利,這好像在開保險公司,互相保證就是了。

  那麼世俗的人拜神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讓我平安,讓我能夠事業順利,但是都沒想到,我們有沒有這種因?有沒有這種福報?

  春天我們沒播種,秋天我們就想要收成,這叫做“坐享其成”,沒有因果的觀念。

  所以,放眼看出去,有的人事業很順利,做這個賺這個,做那個賺那個,我們卻隨便做隨便賠,為什麼?福報不夠多,福報不夠每次都遇到小人,什麼事都做不成功。所以我們不了解,因此,拜神老實說是一種安慰,我們要是沒有福報,你再多拜都一樣。

  要去施捨,施比受更有福,你有施捨,你的心就會清淨,你才有福報。春天有播種子,秋天自然有收成。

  所以說,世俗的人,他就是要遭受命運的控制。

  佛陀講:“境無好壞,唯心所造。”佛的境界確實歷害,一切境界的好與壞,都是你的心自己生出來的。別人氣得跳腳,你依然如如不動,這就是善。

  其實,我們人人都相反,看別人在生氣,我們就跟著氣起來,沒生氣很難過。真奇怪?別人難過,我們不跟他一起難過就很難過。他如果生氣,我們就冷冷靜靜。

  心被牽著走,境界就是壞的,你要是冷冷靜靜,如如不動,這境界就是好的,有什麼事情,也不會那麼難過,不會痛苦,不會那麼煩惱。

  所以,有的人教孩子,不會教,整天只押著他讀書,他讀得比孩子還多,孩子讀到第三課她自己讀到第十課,不知道是孩子在讀書還是媽媽在讀書?

  整天只叫他讀書,這是沒錯。但是,有一種是先天性的,沒有讀書的慧根。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人,盡我們的力量,教導我們的孩子,但是你不可能什麼事都支配他們,因為你生了他的身,你生不了他的心。

  所以,父母如果盡力而為,剩下的那就聽天命。

  他如果要變壞,我們也沒有辦法,所以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家庭的教育、學校的教育、社會的教育,這三種教育,加上先天、前世所帶來的根,是不是這種材料,這樣才能構成一個人,先天性和後天綜合的人格。

  因此,我看世俗的人,都一直想去改變別人,很少想要改變自己。所以,都被外境所轉,被轉走就活得很痛苦,看這個也不順,看那個也不順,這就是沒學佛。

  學佛的人就不同,他有智慧,我改變不了你,我先改變我自己,你這種人就是這種水平,我根本不要生氣,生氣折騰我自己,這等於對我是一種處罰,自己痛苦。所以,拜佛實在是求智慧、求解脫。

  今天,一般拜佛、念佛的人很多,但是懂的人很少,佛像在前面,拜心外的佛,只想到佛陀會保佑我們。沒錯,佛有神通力,會保佑我們,但是很少拜佛的智慧,我們就是佛。所以佛陀說:“一切眾生皆得成佛。”

  每一位眾生,被迷惑就做眾生,覺悟就做佛。

  我們佛教徒卻敢肯定地說我們將來要做佛,因為我們也有佛性。有一天,我也會像佛陀坐在中間讓人膜拜,有一天會覺悟,這樣才拜得有意思。

  所以講,拜佛是求開悟,求智慧,求當下這一念,能轉這個境界,唯心所造,這樣子如如不動、清清靜靜、無處不自在。

  拜神不同,拜神就是要保佑我這樣,保佑我那樣,如果沒有保佑他,就把神像劈開拿去當柴燒,不然就是不拜了,就像保險公司。

  佛陀當時在世,沒像我們這種拜法的,佛陀不是這樣修行的。

  佛陀是怎樣修行的呢?

  禅坐的時候,觀察心的起心動念,在動態的當中,看我們對外境的反應,是不是修養有進步?

  印光大師講,習氣是不是有改變。人家二十四小時都在觀察那顆心。

  這個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這個世間是暫時借我們用的,我們來這裡就像住旅社。每個人都這樣,時間到就回去,什麼都帶不來,什麼都帶不去,什麼都沒有,就是這樣。因此,拜佛就是覺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