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橋旦曾堪布:和仇人握手,和我執分手,這就是學佛!

  常常有人問我:“怎樣把佛法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佛法融入生活的首要條件是什麼?在生活中修行的標准是什麼?

  就是做一個好人。

  在生活中修行,首先離不開做人的道理,並沒有特別涉及到空性、菩提心、般若這些高深的境界,這些我們初學者無法融入生活。

  學佛修行人有兩種,一種是出家修行,一種是在家修行。

  在家的修行人無法脫離社會,只能選擇把佛法的道理融入生活。佛法融入生活,主要體現在哪裡?做一個好人,通過佛法的教育來提升人的素質,擴大我們的心量,對一切不順眼的事情,做到忍辱的訓練。

  社會中很多地方我們需要忍辱,生活裡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接納、包容。在生活中修行,就是訓練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讓所學的佛法竅訣、道理起到作用。

  比如一個人對你說了難聽的話,這時不要跟著自己的習氣、煩惱走,馬上想到:佛法告訴我們,遇到這樣逆境的時候怎麼對治。

  我們初學者把逆境轉為道用比較困難,但可以做到對治。比如這句難聽的話,你怎樣才能做到不受影響,即使受影響,也像在水面上畫畫一樣,盡快地忘掉。

  這樣慢慢訓練,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一個困難,都成為了你修行成長的助緣——正因為遇到了這個困難,才讓你想起了佛法的方法,才會對治煩惱。

  比方說,一個人讓你生氣,表面上你不高興、起煩惱,其實這是間接地幫助你進步,因為這個人讓你起煩惱,你才想起來運用佛法的方法,才會有進步。

  如果大家都對你好,你感覺很幸福快樂,你的修行很難有進展,因為沒有遇到逆境。大家都誇獎你、疼愛你,你怎麼知道:你不高興、起煩惱的時候,你的心是什麼樣的?有人誹謗你的時候,你的情緒有沒有波動,你的忍辱心是不是堅定?

  所以很多修行特別好的人,遇到逆境才會成就。

  對一個修行人來說,誹謗我們的人和贊歎我們的人,對我們的修行成就有同樣的幫助。

  世間人排斥對自己不好的人、傷害自己、誹謗自己的人,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贊歎。但真正在修行上,順境和逆境同樣有幫助。

  比如說,你今天遇到了非常麻煩的事情,見到特別討厭的人,但因為遇到了這樣的煩心事,才讓你想起了佛法中的某一句話,對你情緒上有幫助,你控制住了脾氣,這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中。

  如果你今天在佛堂中聽課,感覺很平靜,而你和很多人一起做飯、上班的時候,生起了煩惱,根本保持不了今天的狀態,這就是佛法、修行沒有融入生活。

  無論你今天遇到什麼事,都通過佛法的方法來處理、控制、解決,來修持忍辱,把遇到的所有事,都當成是對你的考驗。第二天,你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又用同樣的方法來對治,這時對治煩惱比昨天容易。這樣在實際生活中,你把佛法活用了。

  佛法是一定要在逆境時用的,就像藥一樣,是用來治病的。

  第一世大寶法王說過:“通過聽聞佛法來認識煩惱,通過思維佛法來對治煩惱,通過實修佛法來根除煩惱。”聞思修佛法起到這三個作用。

  現在很多人不接受自己有煩惱,也不認錯。為什麼?因為缺乏聽聞佛法。

  比如說,一個人明明脾氣不好,你跟他說:“你脾氣很壞。”他說:“我脾氣不好?你又怎麼樣?”這就是發現不了自己的煩惱,認知不到自己的煩惱。

  聽聞佛法,不是為了精通佛法知識、懂得佛法的大道理,而是通過聽聞佛法所獲得的智慧,來進一步認識自己:什麼時候我的煩惱比較強?貪嗔癡慢疑五種煩惱裡面,我哪一種比較重?

  這就是“聽聞佛法來認識煩惱”。為了解決煩惱,首先要認識煩惱。

  比如,你看到一個人比你漂亮、或比你有錢,馬上心裡不舒服,你立刻觀察:哦,這個可能是嫉妒心,因為我看到比我優秀、比我有錢、比我漂亮的人出現時,我心裡不舒服。

  這可能不是貪,不是嗔恨,也不是癡、慢、疑,這是什麼?這是嫉妒心,因為佛法中講,嫉妒心是在這樣的對境出現時,產生這樣一些念頭。於是你認識到,自己嫉妒心很重。

  或者,你看到別人很有錢,或者產生男女之間的貪欲時,你馬上認識到:這是我內心中的欲望。

  認識之後,怎麼對治?佛法裡對治煩惱有一套完整的方法,比如對治嗔恨有對治嗔恨的一套方法,對治欲望有對治欲望的一套方法。

  這是聽聞佛法來認識煩惱。對境不同,產生的煩惱不一樣。

  我們可以觀察:自己哪一天起煩惱最多,出現什麼對境的時候產生的煩惱最強。這時候自己就認識到:貪嗔癡慢疑五毒煩惱裡,我的嗔恨最重,或者我的欲望最強。

  比如說,你是嗔恨比較重的人,那平常就要謹慎,小小的嗔恨產生的時候,要忍住、對治,才不會出現大的嗔恨。一旦大的嗔恨出現,我們控制不了,對治不了,會產生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行為。我們要把小小的煩惱認出來。

  比如說,當你看到一個人,你不高興,對他產生了嗔恨,這時你對治不了,就想盡一切辦法離開他,眼不見心不煩,這叫遠離,通過遠離來減輕自己的煩惱,這是初學者能做到的。

  中等階段的修行者對治煩惱,更高階段的修行者把煩惱轉為道用,比如說化敵為友。初學者唯一的選擇是暫時遠離。比如說你看到這個人馬上起嗔恨,要麼不看,要麼離他遠一點坐,如果還不行,干脆就離開。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修行。

  我們要把生活中的一切,都當成是修行的對境。我們不要認為佛堂是真正的修行道場,而要把家庭當成修行的道場。不僅把上師當成善知識,而且把家人當成善知識——無論家人對我們好不好,都把家人當作善知識。這樣我們就不用建佛堂了,佛堂、道場已經有了。

  最重要的是多聽聞佛法,聽聞佛法越多,越容易發現自己的各種習氣、煩惱。當你發現自己有那麼多的煩惱、習氣、不足,別人對你批評、誹謗的時候,你不會百分之百怪罪他,你會想:我也發現自己有這麼多習氣、缺點,他對我有這樣的看法是理所當然的。這就是很大的進步。

  有些人根本發現不了自己的不足、習氣、個性,別人對我們一點點不好,馬上就不高興,這就是不學佛、不修行的缺點。學佛的人,徹徹底底認識自己,優點、缺點都要認識到。

  如果看自己都是優點,看別人都是缺點,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不是真正的智慧。別人身上你也要找出優點,自己身上你也要發現缺點,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合理的智慧。

  佛法是內道。內道的意思是訓練自己的心,發現自己的煩惱,認識自己的負面情緒。

  如果你讀到每一句佛法,都當成教育自己的方法來接受,你會進步很大。如果你學佛後,把學到的戒律、道理都當成衡量他人的標准,還不如不學佛。

  佛經中說:有些人學佛而成就,有些人學佛而墮落。

  並不是說我們一學佛,就一切搞定了,保證沒有問題了。學佛有兩個結果,最殊勝的結果和最惡劣的結果,你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取決於你自己。

  如果你把所有佛法都當作教育自己、認識自己、對治自己煩惱的方法來學習,哪怕聽到一句佛法,對你來說都是竅訣。

  如果你學佛之後,這個道理也懂了,那個道理也懂了,這個裡面有那麼多的戒律,那個裡面有那麼多佛法的標準,你用這些標準來衡量:這個居士做的怎麼樣,那個師兄做的怎麼樣,這個師兄已經學佛十年、二十年了,佛法裡有些是犯戒的,他卻這樣做……你這樣學佛的話,可能覺得他是否破戒、是否不如法——這樣的念頭是魔障。

  不學佛的人不知道佛法裡那麼多道理、理論、戒律,對別人沒有要求的標准。但是你要求的標準很高,因為你了解那麼多的大道理:什麼是允許的,什麼是不允許的,什麼是如法的,什麼是不如法的。

  當你看到一些佛弟子、佛教團體,馬上用學到的道理、戒律來衡量別人,要求別人一定要做到這樣的標准。

  這就學反了。這樣不如不學佛,會比較幸福,心比較清淨、單純。

  

  現在很多學佛人都有這個毛病。比如說,今天是殊勝日,一個沒有學佛的人看到別人吃了肉,或者沒有過午不食,沒有任何想法。

  你很多年吃素,尤其是今天是殊勝日,你今天受了八關齋戒,而他學佛二三十年,可是今天吃肉了,也沒有做到過午不食,你對他有看法。你今天的修行全部變成了衡量他人的標准,要求別人達到這樣的標准。這樣還不如不學佛。

  學佛學到的一切都要對準自己,不用佛法來觀察別人。修行非常好的人,一舉一動、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不離開覺知,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但我們有些人,對自己沒有覺知。自己的習氣是什麼樣的,自己對別人怎樣說話,態度是什麼樣的,自己的姿勢是什麼樣的,都毫無覺知;用所學的東西觀察別人,卻特別敏銳。

  這樣的人不如不學佛,不然不幸福,所看到的都是別人沒有達到他的標准,他眼裡沒有一個好的佛弟子。

  這種人即使學佛,最好不要了解太多佛教的大道理,不然自己很痛苦,因為他了解的佛法對自己沒有起作用,發現不了自己的習氣、自私、缺點。

  學佛就像照鏡子一樣。你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皮膚怎麼樣,才去比較一下別人的皮膚。

  如果你明明皮膚非常黑,又在太陽下面暴曬,變成像非洲人一樣黑,還對別人說:“你的皮膚沒有我白。”你沒有照鏡子之前,不知道自己變成非洲人一樣黑,如果照一下鏡子就會沉默:他皮膚再黑,也沒有你的皮膚那麼黑。但如果你不照鏡子,不知道自己多麼黑,還以為自己比別人白。

  歸根結底,學佛是教育自己、糾正自己、調伏自心、覺醒自心。我們應該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佛法。別人怎麼做,我們管不了,如果我們有菩提心,可以通過念咒、通過佛法來為他祈禱、希望他好。

  總之,在生活中修行,首先是佛法的教育越多越好。第二是自己調伏自己,有自知之明,認識自己的不足、缺點、不好的習氣,才容易控制住自己,才會接受他人對你的批評。

  佛法的最終目的是降伏自己的我執,如果他人幫助你降伏我執,從佛法的角度來說是很歡迎的事。

  我執從骨子上就要改,所以我們調伏我執時,不會感到很幸福快樂。

  我們做一個手術都非常痛苦,但這只是從肉體上切一個東西而已。而我執是我們心裡很重要的一個東西,從無始以來、與生俱來的,跟它分手的話,可能有一定的困難。

  跟十幾年在一起的一個人分手,我們很痛苦;而我執從無始以來就和我們在一起,佛法告訴我們,要跟它分手,我們捨不得嘛。

  跟我執分手,這是學佛的主要目的。我執一直悄悄地主宰我們,表面上利益我們,實際上欺騙我們流轉輪回,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所以一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獲得解脫。

  我們一定要從今天開始,對我執說拜拜,跟我執分手!

  我們跟身體不需要分手,死的時候身體一定會離開我們;我們跟親人也不需要分手,過十幾年、三十年,要麼我們先走,要麼親人先走,只是很短暫的相聚。

  最傷害、最折磨我們的是我執,但我們最不想離開的也是我執。我們必須要跟我執辦分手的手續。

  只要跟我執分手,我們的痛苦會自自然然遠離,我們的快樂會輕輕松松獲得,我們的自在、潇灑、寧靜、祥和都是無法形容的。

  不跟我執分手,我們就無法在生活中修行,也不能把佛法融入生活,更不能從痛苦和束縛中獲得解脫。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7/57325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