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即商品,人格即財富

發布:傳統文化扎根網

  人品即商品,人格即財富。一個道德敗壞的人,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從商還是從政,都很難有所發展,更談不上功成業就。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和呂布都是以武而聞達於天下的人物,而他們卻有著完全不同的下場,就是因為兩人之間的人品各異所致。

  論武功,呂布可謂勝出關羽許多,曾經的三英戰呂布——關羽和劉備、張飛三兄弟齊上陣,竟然沒有能夠將呂布拿下。可見呂布的武功超群,高出關羽並不是一點的事情。論外表,呂布也是一個英俊的小生,更不在關羽之下。可是呂布為後人所不齒,關羽卻被人敬若神明,一直被後人奉為忠義的象征。造成這樣截然不同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呂布不具備恪守誠信的品質,而關羽卻素有忠義、誠信的美譽。

  在三國裡,呂布純粹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世俗形象。他厚顏無恥、見利忘義,先是殺掉了與自己一齊起事、情同手足的兄弟朋友,後來又為了一個女人貂蟬,而行不義之舉,親手殺了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義父——董卓。呂布背信棄義,使他為人所鄙棄,他不恪守誠信的行徑,為世人所痛恨,最終雖然空有一身的本領,卻四面樹敵,眾叛親離,不得善終。呂布背信棄義的壞名聲,使他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最後卻落了個無家可歸的結局,誰都不肯收留他,就連廣攬天下人才為己用的曹操都不用。

  

  而關羽雖然武功在呂布之下,卻受到了世人的敬重,即使素以奸詐著稱的曹操對他也是熱情款待、再三挽留。曹操看重的就是關羽的忠義誠信。盡管曹操多次誘之於金錢、美女和寶馬,並給予高官厚祿,卻都沒有動搖關羽信守承諾、信守誠信的意志。任憑曹操使盡了各種方式,關羽都沒有背叛兄長劉備,沒有背叛兄弟三人的桃園盟誓,時刻想回到兄長劉備的身邊。盡管關羽在棄曹投奔劉備時,曾經殺死了曹操手下的數員大將,但是曹操還是十分敬重他的忠誠守信。盡管曹操知道關羽是與自己爭奪天下的對手劉備的猛將,但是曹操只是讓手下人阻攔挽留,並沒有下令殺掉關羽。關羽的忠義還表現在他願意為信守誠信付出生命的代價,在華容道與曹操狹路相逢時,盡管他知道自己已經立下生死狀,放人就是違背軍令,罪當殺頭,但仍自作主張放走了曹操。可就是關羽的這種忠義精神感動了諸葛亮,軍師並沒有真的要殺他,而是讓他戴罪立功。關羽如此講誠信,並願意為之付出一切代價,正是這一點而感動了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敵人——曹操。在關羽死後,曹操給予厚葬,並追封了他很高的爵位。

  在我國商業史上,“五金大王”葉澄衷就是“人品即商品”的典型。葉澄衷早年在黃浦江上靠搖舢板賣食品和日用雜貨為生。有一天,一位英國洋行經理雇他的小舢板從小東門擺渡到浦東楊家渡。船靠岸後,洋人因事急心慌,匆忙離去,將一只公文包遺失在舢板上。葉澄衷發現後打開一看,包內裝有數千美金還有鑽石戒指、手表、支票本等。他沒有有據為己有,而是急客人之急,在原處等候洋人以便歸還。直到傍晚,那位洋人到處尋包不見後才懊惱地返回尋找。不過他沒有想到包會在舢板上,更沒有想到有船工在等著還他包。洋人打開皮包,原物絲毫未動,不禁大為感動。一個中國苦力竟有如此品德,對外來之財毫不動心,洋人真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他立即抽出一疊美鈔塞到葉的手中,以示謝意。澄衷堅持不收,交包後就要開船離去。這位洋人見狀,又跳上小船,讓葉送他到外灘。船一靠岸,洋人拉他到自己的公司,誠懇地邀請他一起做五金生意,葉答應了。

  從此,葉澄衷走上商途,在日後的經營中,品德高尚的他贏得了人們的歡迎,葉澄衷也一步步地走上五金大王的地位。 李嘉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自己的創業與成功做了一番真誠的講解。記者曾經問李嘉誠:“李先生,如果勤與儉是初期創業者必備的素質基礎的話,那麼作為創業之初的企業的關鍵又是什麼呢?”李嘉誠的回答是:“一個企業的開發意味著良好信譽的開始。有了信譽,自然就有財路,這是必須具備的商業道德。就像做人一樣,要忠誠、有義氣。”

  中國傳統文化講求“信”,“人無信不立”;講究“誠”,以誠待人。西方人也把“誠”、“信”列為資本主義商業精神的重要內容。“誠”、“信”都是一個人的重要品質之一,“人品即商品”,經商可不能不重視這一點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