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地藏經,生意變好,我是如何迴向的?

 

發佈:佚名

昨天分享,我唸地藏經,生意變好的過程!

今天要分享,我是如何迴向的,其實很短、也很簡單。

相信很多人都是迴向說,請佛菩薩讓我生意變好、業績長紅或順利之類的,但我不是這樣迴向!

我反而是說:「弟子今日恭誦地藏經X部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的事業、工作,希望使其順利,不用為金錢煩惱,好專心修行。」

我不說我,而是為一切眾生,這麼一來心量大,得到的反作用力就大。

此外,一切眾生,也包含我了!

然而,要注意的是,平常工作還是要努力,也要努力修行,不然佛菩薩、護法神不會加持你。

包括工作時,是否盡心盡力,沒有打混摸魚,更沒有「反正有地藏菩薩加持」而工作偷懶的心態。

另外,要誠心唸誦!

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十分利益。」

誠心唸誦、過程少起妄想,唸誦的效果才大!

還有,五戒十善,自己是否做到了沒?

這是修行的基礎,非常重要,就算你不是佛教徒,也能用來檢視自己一天的作為!

最後,但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的工作性質,是殺生、欺騙、妄語、綺語或是對世人不利的,佛菩薩也不會加持,因為等於幫你造業了!

至少你的工作,要是正當工作!

------

 

五戒十善

 

【前言】 

  一般人認為宗教不外乎是勸人修善,因此只要心存善念即可,不一定要修行學佛。然而,世間善惡的標準不一,隨著時代、民族、文化、宗教、思想的不同,對善惡的判定也有所不同,莫衷一是。所以佛垂慈訓,以五戒十善為做人處事的準則,以達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進而超凡入聖。

 

  

【五戒】 

  佛陀制戒,目的在防非止惡。五戒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為一切佛戒之基石,不論出家或在家皆應遵守。若欲來生得保人身,今生就須淨守五戒。受持一條戒,就有五位護法善神守護,若能受持滿分五戒,就有二十五位護法善神守護。由戒生定,因定發慧,戒定慧三無漏學成就,即可解脫。因此持守五戒,具有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成佛種智之殊勝功德。

 

一、不殺生

 

  「生」指眾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論胎卵濕化,大小貴賤,無不愛惜自己的生命,殺則奪其生命,仁者所不為。故《詩經》稱讚文王,德及鳥獸昆蟲;孔子亦言「勝殘去殺①」;佛法以慈悲為根本,視一切眾生如己子,故主張戒殺,不但不殺生,亦不教唆他人殺生,更不從事販賣獵具、魚網等間接助殺之行業,並且積極護生、救生,令一切眾生皆能遠離怖畏,獲得安樂。

 

二、不偷盜

 

  不與而取,即為偷盜。凡非吾人所有,一針一草悉皆莫取;若不與而取,或以不正當手段獲得,即是偷盜。學佛之人應當布施,濟助一切眾生,豈能貪心不捨、損人財物?是故佛法戒偷盜。

 

三、不邪淫

 

  男女交合,謂之淫欲。佛門四眾弟子中,出家眾冀求無上聖道,應斷欲絕求,故不淫欲。若在家眾,除了夫婦關係以外之性行為,即為邪淫。凡為邪淫因緣的舞榭歌場、娼寮妓院皆應避免涉足。男女之間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如談話共語時,要心住正念,方能免離邪淫的過失。

 

四、不妄語

 

  以欺誑心,說虛妄不實之言語,謂之妄語。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又曰:「民無信不立。」是以儒家君子尚且不妄語,修行學佛之人,更應不發妄語。若未證禪定,而妄言已證,未得道果,妄言已得,則為大妄語,必將招感無間地獄罪報,受苦無量。

 

五、不飲酒

 

  飲酒能亂性,令人昏醉無智而造作諸惡。古時儀狄造酒,禹因痛絕;紂作酒池,國以荒亂;昔有優婆塞,因酒而破戒;世間許多罪惡,無不以酒為媒介。且飲酒過量,易造成慢性中毒,違害身心。故不論從自利或利他而言,都應當戒酒。

 

  受持五戒得生人道。若受持下品五戒,雖得人身,但是衣食困難,相貌醜陋;受持中品五戒,即得五官端正,衣食不虞匱乏;受持上品五戒,即得六根殊勝,大富大貴。凡此皆因造作之善業、惡業深淺不同,故招感不同的果報。 

 

 

【十善】 

  十善是五戒的開展,從身、口、意三方面分為十項。一切善惡諸事,歸納起來,不外此十種,犯之則惡,守之則善。

 

一、身三業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此已於五戒中述及。

 

二、口四過

 

  口有四種過失:妄語、兩舌、綺語、惡口。修行學佛,應經常檢討反省是否有此四種口過。

 

  不妄語:則言而有信,說真實語,不說虛誑語。

 

  不兩舌:見到張三說李四不好,見到李四說張三不好,挑撥離間、說他人是非的行為,就是兩舌。不兩舌,即不說引起爭鬥、是非等離間之語。

 

  不綺語:專講繪淫繪盜之語,使人心生淫念,或是戲論、取笑他人等散亂無益之語,皆是綺語。不綺語,即不說散亂、巧佞之辯。

 

  不惡口:凡口出惡語穢言,或罵人,或罵風咒雨、怒罵畜牲等惡言,皆屬惡口。不惡口,即不出醜惡之語毀辱他人。

 

三、意三業

 

  貪、瞋、癡在佛法上稱為三毒,是一切惡業的根本,若無貪、瞋、癡的意念,就不會有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的語言,也就不會有殺、盜、淫的惡行。

 

  不貪:「貪」即貪著五欲,迷戀不捨。不貪,即心不生貪戀、執著。

 

  不瞋:「瞋」是不順己意,便生怨恨。不瞋,即心無怨懟,平靜安詳。

 

  不癡:「癡」是迷惑顛倒,不知道三世因果的道理、不知道人人都有佛性、不知道緣起性空,即是癡。不癡,即須了解佛法真理,破除癡迷。

 

  持守十善,不僅現世光明吉祥,來世必生人、天,獲福無量。修行雖非求生天獲福,但仍是以十善為基礎,修善斷惡,才能得獲解脫。

 

 

【結論】 

  五戒十善有消極和積極二面。身業方面,不僅不殺、不盜、不淫,進而能護生、布施,即獲身業清淨。口業方面,不僅守口如瓶,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進而能以誠實語、和諍語、質直語、柔軟語,待人接物,規過勸善,即獲口業清淨。意業方面,不僅防意如城,不貪、不瞋、不癡,進而廣行布施,慈悲濟世,體解因緣、心性妙法,即獲意業清淨。

 

  五戒十善是修行的基礎。禪宗祖師說:「有一些些,還有一些些。」心中有一些些貪、瞋、癡,殺、盜、淫的念頭,就感未來的生死。所以無論在家、出家,若能淨守五戒十善,三業清淨,必能超凡入聖,進趨菩提佛果。

 

 

【註解】 

  《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勝殘去殺,指感化凶殘的人,使其去惡從善,則可以廢除死刑。

 

http://www.ctworld.org.tw/meditation/02_a1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