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這個是我們的護身符,不能丟掉

發布:清心

  2016年7月21日 講於 英國

  儒,世間法,從哪裡學起?還是從“放下”。“放下”是世出世間共同修學的大法,不能執著,就對了;執著,就錯了。我們在現前這個時代,還有個身體存在,隨緣度日,別當真,努力學放下。放下了,再放下。到最後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了,才可以把阿彌陀佛放下;沒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護身符,不能丟掉,他保護我們。

  所謂《心經》上“無智亦無得”,要不要求智?智在哪裡?智是自性本具的第一德。“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智慧就現前,釋迦牟尼佛如是;十方諸大菩薩亦如是;在中國我們相信孔孟、老莊亦如是;我推想,往上推,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亦如是。這都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們真正是“無智亦無得”。

  “無智”,智慧圓滿現前;“有智”,智慧不能圓滿現前。為什麼?我們常講小悟、大悟、大徹大悟,把它分成三個階段,那個“悟”就是“智”,智慧現前。一般人都羨慕,我們也羨慕,我們羨慕能得到嗎?得不到。為什麼得不到?你有羨慕智的心,這個心是妄心。妄心是真心的障礙,道理就在此地。那要怎樣?“無智亦無得”,就容易開悟。

  中國人,我們對中國人有一份感情。惠能大師是中國人,大徹大悟。他怎麼大徹大悟?“無智亦無得”。

  三年前海賢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他大徹大悟了,為什麼?也是“無智亦無得”。

  “無智亦無得”表什麼?徹底放下。心裡頭沒有念頭了,沒有念頭是“真念”,有念頭都是“妄念”。沒有念頭是真念,我們做不到,肯定做不到,怎麼辦法?用“阿彌陀佛”這一念代替一切念,這一念不是叫我們成佛,不是叫我們大徹大悟,這一念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換一個環境修行,那個環境好,沒有障緣,是阿彌陀佛為我們建立的最理想的修行環境,往生極樂世界。

  往生極樂世界沒成佛,但是怎麼樣?等於成佛,因為你在那個地方時間久了是非成佛不可,不成佛也得成佛。道理在此地,我們得搞清楚、搞明白。

  為什麼我說中國人儒家?因為儒家一開頭跟佛一樣,“放下”。佛講看破、放下,儒也講看破、放下。“格物”是放下,“致知”是“看破”。

  “致知”是什麼?智慧現前,明白了,不再迷惑了。怎麼明白的?“放下”明白的。你現在為什麼不明白?你妄想很多,雜念很多,分別很多,執著很多,這叫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這個麻煩大。

  儒家這些祖師大德了不起,告訴我們,“修行”,佛法叫“修行”,儒家講“修身”、“修心”,意思都是一樣的。從哪裡修?修學終極的目標是什麼?佛法是“大般涅槃”,“大般涅槃”是不生不滅。儒家修行的,《大學》裡頭的第一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儒家修學的終極目標,“明明德”就是“大徹大悟”,跟佛法沒有兩樣。“明德”就是自性,佛法裡面講的“自性”、“真如本性”。

  現在我們的性,自性迷了,不明了,“明德”是自性,現在不明了,那怎麼辦?怎麼樣叫它恢復“明德”?“明明德”,上面這個字是動詞,下面是名詞,叫“明德”,恢復它的光明,那個光明就是照見,明心見性,一個意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