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瑞法師:整天奔波忙碌為了什麼

發布:悟悠

  我們人都有這種習性:雖然知道死無定期,但因日日見不死,於是常見又會生起來。所以,就會想要多多的儲存。就象世間的人,整天奔波忙碌,為了什麼?忙著去准備以後乃至老年時受用的東西。

  在阿拉伯半島就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國王,他用金子和鑽石造了一座非常精美的宮殿。他向人炫耀說:這個宮殿就象天宮一樣的美麗。建好以後,他正准備住進去盡情享受的時候,在門口站著真主派來的使者,告訴他說:您的死期已經到了,請跟我走吧!

  佛教裡同樣也告訴了我們無常的道理。佛在《八大人覺經》裡說:世間無常,國土微脆,四大空苦,無蘊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所以,世間的所謂金銀財寶、乃至於一切,在死亡面前都是無能為力的。

  小時侯,讀《一千零一夜》,記得裡面有這麼幾句話:塵世間就象為旅客開的一個客棧,投宿一夜,第二天必須各自東奔西走,去走他的路。

  其實,我們都是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裡的客人,這裡不是我們的久呆之地,因為這裡面充滿了恐怖,苦惱。如果不好好地修行,這一生結束後,我們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不再淪落到惡道!但是真正的修行,又必須從自己的內心裡來認識,知道修行不能依靠別人,而是需要自己腳踏實地去做的。

  禅宗就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個人急急忙忙地求道,投靠在禅師的座下,希望能趕快給傳一個最高的法門,讓他早日開悟。禅師對他說:不著急,你稍等一下,我去去廁所。

  回來以後就告訴他說:象解手這樣簡單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做,修行別人能幫得了忙嗎?我們都喜歡念觀世音菩薩,你知道,觀世音菩薩手裡拿的念珠,他是在念誰呢?他是在念他自己呀!

  所以,外緣只是一種啟發。最主要的還是在於自身的努力。但是,我們又離不開外緣的幫助。因為我們的本覺一定要借助於始覺,也就是要聽聞佛法等等來開發。

  當我們知道了無常的道理,了解到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離開這個世間,“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地去思惟,去修。自然慢慢就不會再注重現世的貪求了,而精進修道的心就能生起來了。

  所以,不要把修行停留在一種形式上,一定要學修並進,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