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覺法師:菩薩行與影響力

發布:如是    

  佛經講:羅漢修自利自覺,因此稱為自了漢;菩薩修自利利他、自覺覺他,所以稱為慈悲行;佛雖然也修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但同時還不被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行為所束縛。佛的行為是無為的、也是全自動的,因此稱為解脫道。

  因羅漢修的是自利自覺,所定的目標只為自己,這樣就必然會造成視野與心量都不夠開闊,因此,羅漢的修為是偏激和不夠圓滿的。

  菩薩修行的目標是自利利他,這樣的視野就會關注到周圍的一切環境與眾生,由此,視野與心量就會很開闊。羅漢只要自己快樂,而菩薩是要眾生與自己一起快樂。

  菩薩的修行就像一個主持人,可以與觀眾一起互動,而羅漢卻只能自己一個人在台上自娛自樂。

  菩薩的舞台面對的是整個宇宙與眾生,所謂的互動,就是自己與環境的和諧共處。

  要想讓世界與自己互動,就必須要有影響力。否則,不但不能引起互動,或許會引來追殺和圍剿。

  什麼是“影響力”,“影響力”就是影響眾生與萬物的能力。影響有情眾生的能力有很多種,例如:可以用權利或地位影響別人;也可以用武力來影響別人;還可以德服人、以理教化人……。

  如果用權利、地位或武力來影響別人,很容易引來反作用力,因此,這種方式最終很難和諧。最好的影響方式就是以德服人。

  我們人類的道德標准,主要是慈悲助人。做惡事會擔心別人前來報仇,這樣每天都會生活在擔憂、恐懼之中;做善事就沒有這個擔心,因此,每天會潇灑從容、氣定神閒。慢慢就會培養出無事於心、無心於事、超凡脫俗的氣質。

  煩惱的眾生,見到這種氣質的人,心中的煩惱也會慢慢消失,這就是攝受力。如果我們經常與抑郁、糾結、煩惱的人在一起,心情也會變得不舒服的。因此,要想行菩薩道,必須要慈悲,還要培養出超凡脫俗、氣定神閒的氣質。

  很多人認為幫助別人必須要有錢或有力氣,其實沒有錢一樣可以幫助別人的,我們用自己的氣質也一樣能給別人帶來歡樂。

  修煉氣質的方法很簡單,也不需要金錢的投入,只要每天投入慈悲、善良、潇灑、從容就可以了。而且,投入的時候自己也在享受,這是多省事的自利利他之舉呀!

  大家每天只要經常觀察一下自己,是不是正處在潇灑從容、超凡脫俗的狀態中就可以了。如果發現自己正在煩惱,那就及時地調整過來,這就是修行。慢慢你就會發現周圍的人都是很慈悲的,也都喜歡與你做朋友了,你的命運也會隨之而改變的。

  習慣成自然之後,我們就神不知、鬼不覺地成佛了,這樣的氣質會讓我們享用不盡的。讓我們從今天起就開始做演員吧,用自己的生命演繹一場超凡脫俗的仙佛之戲,從現在起就體會一下做佛菩薩的逍遙吧!

  大家現在就可以把自己調到快樂的狀態中,只要你在快樂的狀態中,那你當下一定就是快樂的。

  唉!我不是教大家練,是直接就教大家怎麼享用了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