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卿居士:原來一切是宿世因緣,你可以放下怨恨了嗎?


  無始以來,我們在師長和同修間以及四生六道一切眾生處造下了無量怨對,只有離開怨親的分別,以慈悲心發願行菩薩道、救度一切眾生,真誠地忏悔,才會消除。

  在青原山體光大和尚的道場,有一放生池。我們一行數人准備進殿拜佛,忽聽人言:“這麼多魚!”於是大家駐足觀看。第一眼見到的是,裡邊有許多出家人在游來游去,有老有少,有的在戲耍,有的在爭斗。再看,則是各種魚類。我們之中,有人問魚:你們是哪裡的僧眾,怎麼會在放生池中做魚?魚眾回答,它們都曾是歷代在這寺裡修行的出家人,因犯種種罪業墮入地獄受報,或長或短,罪滿得出作魚身。因過去生與此寺有緣,又被居士買來放生到此池中,能天天聽經聞法,來生即可作人。還會出家,在此修行,求我們相助。於是我們在大殿中禮佛代為忏悔,仰求佛力救拔池內諸魚早得人身,出家修道,得出三界。

  我當時也曾想到,自己可能也是由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又來到人間,因過去生曾是宣化上人的弟子,所以今生又是看了他的開示錄才斷惡學佛的。不然為什麼我最初懵懵懂懂想找個有大神通的人拜師時,那些人都不收我。有一位還說:你不要拜師了,將來你的師父會從西方來找你。這樣的回答讓我很失望。因為當時我還沒接觸過佛教書籍,更不知道西方是哪裡,可是在學佛的一年之後,竟接到遠在美國的宣化上人打來的電話,他出路費,邀我全家去美國萬佛城。當時的興奮令我幾天睡不好覺,上人作為世界聞名的高僧怎麼知道我這個無名小輩的電話呢?這可能就是緣分,美國不就是在西方嗎?不是早有人告訴我了嘛。連我們這些人都可以知道許多陌生人今生宿世的許多情況,更何況大智慧的宣化上人呢?也許人與人在什麼時候相遇,早就注定好了。讀經典後才知道,無論善緣惡緣都是因為過去生有緣,今生才有機會相聚的。若今生不懂得把惡緣轉為善緣,結下的怨恨必會更深,來世無論在何道相遇,怨恨則會加劇。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這種現象:一個初次見面的人,無論他(她)多英俊美麗,自己心中卻無一點好感,看他哪裡都不順眼;一個相貌並不出眾的人,自己卻會莫名其妙地喜歡他(她) 。這種感覺,其實都是生生世世或善緣或惡緣的延續。

  今天我們明白了,宿世的恩怨鑄就了今天的悲歡離合。各種因緣善惡夾雜,互相纏繞,剪不斷、理還亂,苦海掙扎,回頭是岸。

  在洛杉矶,一宣化上人的弟子問果霖:“我去機場迎接新來的上司,互相並沒見過面,只在發來的任命通知中見過他的照片。他出機艙口站在舷梯上時,還是面帶微笑地向下觀望,當和我雙目對視的剎那間,他的臉忽然由晴轉陰,甚至對我給他的熱情握手都不屑一顧。以後只要在工作中與我見面,從未給過我一個笑臉,還橫挑鼻子豎挑眼地找茬訓斥,這是為什麼啊?”

  果霖問他:“你是不是愛吃青蛙肉?”他驚訝地說是,從小就愛吃。果霖說:“你的上司前世是一個大池塘中的青蛙王,他的神識一眼就認出你是同一池塘中的一條大鯉魚,曾吃過無數它的子孫,所以仇視於你。其實若是有人問他為何不喜歡你,他也說不清是什麼原因。”此人又問,那我怎麼會皈依了三寶,而上司卻不信佛?果霖說:“鯉魚後來被人網去出售,被一信佛的女人買去放生於寺院的放生池中,每天聽經聞法,所以今生能得人身,並皈依了三寶。”

  由此可見,人與人之間的恩怨,生於各個道中,所以才有“欲知世上刀兵劫,且聽夜半屠門聲”的開示。

  西雅圖有姐妹倆,和她們的母親都是宣化上人的弟子,而她們年近七十的父親卻是天主教徒,各自都很虔誠,所以家中難免磕磕碰碰。她們的父親後半生事業不順利,在台灣向朋友們集資創立的公司破產了,為躲避無力償還的債務而舉家遷至香港,誰知一年後在香港又遇到了台灣的集資人,雖然沒有當面討債,卻也令他惶惶不可終日,半年沒有債主找上門來,反倒令他夜不能寐,身體就要垮了,於是又移民美國西雅圖,至今已好幾年沒遇到台灣籍的熟人了,可他只要走在街上,眼睛就不由自主地四下張望,就如作賊一樣心虛。她們的父親一生事業無成,心裡覺得對不起妻子女兒,活得很不開心。姐妹兩人就問果霖因果。

  果霖告訴她們,她們的父親過去生福報大,繼承了一份大家業,各方面都有人打理,可以說日進斗金。他自己什麼都不過問,只知大把花錢、盡情享樂,家中養著一幫文人墨客、戲班及混吃混喝的閒雜人,常聚集耍笑。他曾多次同時放飛一百只鳥,其中一只以金粉塗身,誰要是抓住了就賞金條一根,引得眾人爭搶奪斗,他在一旁看樂。這一幫依他混飯的閒人,今生又聚在了他的周圍,而他有些余福維持,給他集資的人全是他過去生的門客,骨子裡是還債來的,並不指望他賺錢,所以雖然知道他躲債他鄉,也無心追債,就如同牛馬還債一樣,而他們雙方並不知曉,這就是因果。姐妹兩個及媽媽均是過去他家的妻妾,所以今生不僅要照顧他,還要掙錢給他花,這一切都有宿世的因緣。

  斷食眾生之肉,放下世間一切恩怨。我們留在世上的時間也許不多了,真誠地拜上三部《梁皇寶忏》,即能消除無量罪業。以“四種清淨明誨”為鏡子,可以修八萬四千種法門,再莫說是論非,講人長短。須知,觀自在的才是菩薩,觀他在的必是凡夫:在家裡看老公不好、老婆不好、公婆不好,淨看他人的缺點毛病。上了班觀老李不對、小張不好、老王有問題。皈依了三寶,發現張居士太凶、李居士太善、王居士處處不順眼。出了家看到的是大和尚沒本事,二和尚不修行、三和尚不守規矩,總之只有自己是最好、最正確的。這樣的人只看他在,不觀自在,滿眼是非滿腹怨,處處是煩惱,豈會自在。若常能觀自在,不觀他在,常自省察,不令有失,看一切人都是菩薩,這樣的人必然處處自在,時時法喜充滿,這才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心經》裡叫“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深”是持之以恆的意思。“般若波羅蜜多”是到彼岸。“時”是時間,是說若常修觀自在,必有一天會開智慧。“照見”是觀察到,“色受想行識”五蘊皆是虛妄的,是空的,於是煩惱轉為了菩提。“度一切苦厄”中的“度”,是指自己已經明白了苦的因緣。雖然身體仍在苦海之中,般若為岸,明白了因果,知道吃苦是在了苦,苦也就不是苦了。守戒念佛,則會苦盡甘來。所以處處心安。

  宣化上人講:“只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把對方的錯當作自己的錯,為什麼呢?因為對方做錯了事,說了過頭的話,我不願意聽,不喜歡。可能過去我也這麼對待過他,他今天才這樣子說我、對待我。若能這麼想,什麼事都能化解了。

  印光大師教導我們“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這都是觀自在的修行妙法,能常常反省自己的錯誤並能及時糾正的人即是走在菩提正道上。

  佛陀教誨經中述 多讀經書能識路

  不讀經典不明理 焉知戒律為何物

  出家依舊貪嗔癡 紛诤違戾無依怙

  轉眼黑白無常到 再想回頭已無路

  從此靜慮觀自在 忏愆悔過罪即無

  深入經藏明教理 自度度人修六度

-----摘自果卿居士《漫談慈悲梁皇寶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