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法師:宗教不是保險公司 兩岸統一要用「愛」



我們不可能都擁有,也沒有必要擁有

廣州的花好美,不是我的,但我可以欣賞

青青翠竹都是般若,鬱鬱黃花都是妙諦

內心只要不被污染,就是我們財富的銀行

不必去求神明,凡事求自己

不應該把佛看成神

釋迦牟尼佛是個教育家,教育就是讓人覺悟

太陽溫暖了大家,但自己沒有減少什麼

世間如汙泥,勉自己如蓮花

二度來訪,弘揚佛法,啟迪人生

星雲大師中大演講掌聲不斷

「財富處處都有,金錢只是財富的一種,不一定向錢看!」13日,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85歲的星雲大師來到中山大學,給師生們作了題為《人生財富之多少》的講座。歷時一個半小時的演講掌聲不斷。

「我先做個自我介紹,我今年85歲,祖籍江蘇江都。」大師一開場就自報家門:他生於1927年,俗名李國深,12歲在南京棲霞寺出家,23歲赴台。

大師秉持「人間佛教」的理念,不僅致力於弘揚佛法,且熱心公益,支持教育事業,積極推進兩岸交流,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200余所道場,並創辦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佛教叢林學院及大、中、小學等數十所,在佛學界和社會上都備受尊敬。

下午兩點半,身穿袈裟戴著念珠的大師在助手攙扶下,準時來到中大南校區小禮堂。他拄著拐杖走上講臺,雖然腿腳不便,但精神輕鬆神采奕奕。面對學生提問,他思維敏捷、充滿智慧,不時贏得陣陣掌聲。

這是星雲大師第二次到訪中大。2006年他曾應時任校長黃達人之邀,來中大演講;五年後再受新任校長許寧生之邀來到中大。中大副校長陳春聲透露,這次到訪,星雲大師與校方探討了中大和佛光教育系統開展合作的相關事宜。

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一生奔走兩岸三地,到處演講弘揚中華文化和佛學智慧。這次來訪也是行色匆匆。演講一結束,他由弟子們扶持上車趕往香港。在車上和中大師生揮別,笑容充滿溫暖。大師上車後,許多師生仍躬身行注目禮,目送大師離開。

「財富處處都可求得,不一定向錢看」……星雲大師面對中大師生妙語論「財富」

財富到處有就看如何找

說到財富,一般人便會想到錢。但是在星雲大師看來,錢只是財富的一種。他說,財富處處都可求得,不一定要向錢看。「比如眼睛就是財富,讓我們看到萬事萬物;耳朵也是財富,讓我們聽到父母教誨、朋友訴說;嘴巴也是財富,讓我們能夠讚美,能夠說道理;雙手也是財富,能夠勞動、服務,創造財富;頭腦和心更是財富,那是我們清涼的淨土世界,是無盡的寶藏……」

星雲大師說,平安是財富,健康是財富,人格道德是財富,學問智慧也是財富。「財富到處都有,看我們如何找到。」「不僅要看到有形的財富,也要看到無形的財富;不要只看見別人的財富,要珍惜自己的財富;不要光看現在的財富,要看到未來的財富。」

不是我的但我可以享用

無論是哪一種財富,人們都想擁有。但是星雲大師認為,享有財富比擁有財富更好。「你建了大樓開商店,我就可以來買東西;你建了公園,我就可以去散步;你買了電視,我可以站在旁邊看……這些不是我的,但我可以享用。」

星雲大師說:大千世界財富很多,我們不可能都擁有,也沒有必要擁有。「廣州的花好美,不是我的,但我可以欣賞。青青翠竹都是般若,鬱鬱黃花都是妙諦。對我來說都是財富。」

不能把宗教當保險公司

好人做了壞事,卻並未見受懲罰;有人很善良,卻貧窮一生;有人生病了去求神拜佛,往往並不見效……佛家講因果報應,這又該作何解釋?

星雲大師說,不能把宗教當做保險公司,身體好靠營養,也靠運動保健;神明也不是經紀人,沒錢了求佛祖也沒用,無謂的訴求是不當的。

「當然這和因果說並不矛盾。」星雲大師說,一切因緣而生,但只有一個因緣是不夠的,還需要其他因緣。比如種子要長成大樹,只有種子還不夠,還需要土壤、陽光、空氣、水、肥料等,各種因緣都有了,才有好結果。

「財富不是在銀行裏,真正的財富在我們心裏。我們的內心只要不被污染,就是我們財富的銀行。」

凡事求自己,無須抱怨

現在就業不容易,很多大學畢業生為找工作犯難。他們抱怨國家、社會,抱怨別人,感覺不公平。星雲大師說,抱怨是不對的。對於在校的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思考,將來怎麼讓別人接受自己。「與其責怪別人,不如想想自己準備好沒有。條件不好,本領不夠,人家當然不接受你!」

星雲大師鼓勵學生們,要學有專長、勤勞誠實、做事認真、為人正派。把自己的十八般武藝積累起來,這就是財富。能成為中大學生,已經擁有很好的因緣,要努力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條件。「不必去求神明、凡事求自己。」

85歲的星雲大師關心社會凡事盡心竭力:世間如汙泥,勉自己如蓮花

在中大的演講會開始前,星雲大師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採訪。

「淨土」就在我們心中

羊城晚報:您為何選擇到大學講「財富」?

星雲大師:大學越來越重視佛學智慧了。我選擇講「財富」,因為我說的「財富」和社會上大家講的不太一樣。比如學問便是我們的財富。上次我在這裏講般若。般若是智慧,也是財富。世界之大,哪些不是我們的財富呢!現在的社會不應一切向錢看,應該向智慧、慈悲、勞動等看。我們的內心就是我們的財富,我們需要不斷發掘這種財富。

羊城晚報:您對大陸學校重視佛教教育有何看法?

星雲大師:其實不應該把佛看成神。釋迦牟尼佛就是個教育家。他倡導教育,認為教育就是讓人覺悟,人悟道了,覺醒了,教育就成功了。

羊城晚報:佛教講究「淨土」。您提倡「人間佛教」,並到處參與社會活動。您如何理解「淨土」?

星雲大師:「淨土」,就是讓現實世界更美好。「淨土」就在我們心中,讓我們的心不受到污染。

要有舍我其誰的願力

羊城晚報:有時理想和現實會發生衝突,這時候是堅持理想還是委曲求全現實起來?

星雲大師:人世間,凡事都求和諧。比如夫妻結婚,男女之間要相互調和,才能和美。理想和現實矛盾的時候遷就哪個?我認為兩者一半一半。這個世界萬物都是這樣,要眾願和諧、均衡,才能成事。

羊城晚報:有人關心時事關心社會,但會很累很心煩;有人只關心自我世界,樂做閑雲野鶴,倒也逍遙。如何看待這兩種人?

星雲大師:太陽溫暖了大家,但自己沒有減少什麼。關心國家和社會,是一種責任感。人忙心不忙,自己並沒有得失。比如我個人,今年80多歲了,我關心社會,凡事盡心竭力,就是一種使命感,沒有任何功名利益在裏頭,就不覺得辛苦。

世間如汙泥,勉自己如蓮花。活在世上,社會我要幫忙,災難要救濟。日本地震中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失去了父母還忙著救災,很讓人感動。對國家、民族、同胞,不能沒有心。不關心社會,那不是清閒。要有舍我其誰的願力,享受犧牲,享受奉獻。

未來兩岸統一,要用「愛」字

前不久,廣東媒體訪問團到訪臺灣時,星雲大師也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專訪。

羊城晚報:近幾年兩岸文化交流越來越多,如何看待這種交往?

星雲大師:原來的交往以經濟活動為主,現在文化交流多了。我想,未來兩岸統一,要用一個「愛」字。兩岸是一家人。現在中國領導人提出對台灣擱置爭議,進行越來越好的合作,我想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這樣的事。

羊城晚報:您覺得佛教教義對構建和諧社會有什麼可以借鑒?

星雲大師:五千年中華文化中,「和諧社會」都是個目標,是個標杆。我認為「和諧社會」和「改革開放」的價值同等重要。佛教很重視和諧。我們穿的衣服,無論紅的、黑的,只要和諧就很漂亮;我們的腸胃只有和諧,才會健康;做的飯菜,口味和諧才好吃。和諧是中華文化的傳統,兩岸和諧發展才能共同繁榮。

羊城晚報:陳光標高調做慈善引起熱議,您如何看待明星做慈善?

星雲大師:慈善人人都應做。陳光標好名,為了名聲去做慈善,所以有批評的聲音,但畢竟是在做好事,我認為不應該批評。批評者自己應該想想,你做善事了嗎?從這一點上,你還不如人家呢,不夠格批評人家。

羊城晚報:佛家講究「修行」。大陸電影《非誠勿擾》中有句臺詞:「活著就是一種修行」,您怎麼理解?

星雲大師:活著首先要有生命。一個動物,你愛護它,它能活幾十年,你不愛護它,它可能就活幾個月,這就是生命。人也是這樣。人的生命是父母給的,社會成就了我們,所以我們要回饋社會,為國家、為社會服務。活著真好,活著是最有意義的。像我這一生,20歲出來服務,這60多年來沒有放過假。我們不能忘記責任。

羊城晚報:您曾經被邀請去給周立波做證婚人,為什麼要接受邀請呢?

星雲大師:人們希望自己的婚姻正派、道德,就請佛教界人士證婚。證婚人我都做了幾千次了,這也是我們的理念,要為人服務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