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法師:如何處理得失

 

    各位都是退休公教人員,從年輕的時候,就為國家社會服務,四、五十年下來,能夠功成身退,這是很不容易的事。在這幾十年的服務歲月之中,我想大家難免會遇到得失上的問題。現在老了,得失仍常常在我們生活中發生。

  當自己與別人見解上有衝突,彼此不能和諧相處的時候,我們就不快樂了。我們職業往上高升之時,馬上就欣然色喜;萬一利益被人奪去了,我們就懊惱傷心。由於種種不能解決的問題,使我們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我們雖然是謹慎小心的把公務員應負的責任盡了,但是回憶一生的服務,一定經歷過或看過不少窮通得失的事情,心情也是在不斷的起伏升降狀態中,可以說我們的生命就是在患得患失中過去。俗語說:「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但能徹悟這句話又談何容易呢?

  禪宗六祖曾說:「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我們幾十年的人生,所謂榮華富貴,功名利祿,不正如同三更夢、九月霜嗎?得,我們得到了什麼?失,我們又失去了什麼?有人常慨歎的說:「人生兩手空空而來,又兩手空空而去。」我們從娘胎中帶來什麼?死了又失去什麼?這個人生不是空忙了一陣嗎?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得」。我們可以得什麼呢?《般若心經》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一直無到最後,因為「無所得故」可以「菩提薩埵」。這說明瞭我們過去的人生,都是在從有形有相,人我是非上去求的,並不是真的「得」。所謂「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滅諸相故」。在「有」上才有得失,在「無」上也就沒有得失了。對於得失問題的處理,應該從這方面去體會、去解決。

  懂得「無」的哲學以後,會有什麼境界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譬如我們的錢給人倒了,覺得很懊惱,但是自從懂得「無」的哲學以後,知道未曾有一法不是從因緣生,所有的事物都是緣起性空的,錢被人家騙走了,也許是前生欠他的債,當做是還債吧!能這樣想,就不會有患得患失的心理了。

  譬如你本來很有名望、地位,突然有一天被人家譭謗、破壞,名位毀於一旦,這時候,你可以這麼想:「無官一身輕」,從榮華歸於平淡。那麼,名望、地位也就沒有什麼放不下的了,這就是「無」的哲學之應用。能夠這樣看破,即便是老病來臨也可以無掛無礙。所以,「無」乃包羅萬象,不是沒有而是神奇。

  我再舉一個例子給大家參考:

  我小的時候就喜歡聽出家人唱梵唄,後來出家,因為自己喉嚨不好,不會唱。但一個出家人唱誦是很重要的,許多同參因為唱誦好,因而贏得師父們的讚美,甚至於受信徒的推崇。而我因喉嚨不好,在做沙彌的時候,很受別人的歧視。當時我想,這一生在佛教裏是不會出人頭地了。

  為了自己的喉嚨不好,內心的遺憾,是不可言喻的。後來,我想:我口不行,手還可以派上一點用場,我應該好好用我的雙手來從事寫作的工作。如果能在文化工作上有點貢獻,將成果奉獻給三寶和一切眾生,這不也合乎佛教的精神嗎?於是我用手寫。當初我寫文章、出版書,存了一些錢,才買下這塊地,也因此才有今天的佛光山。

  因此,我要告訴各位,世界上沒有什麼絕對的「不好」,譬如說我的喉嚨不好,但是結果對我是不好嗎?假如我的喉嚨好的話,頂多是做一個會念經的和尚而已。由於我不會唱,才往別的方向發展,結果是塞翁失馬,因禍得福。我們在某一邊失去了,並不需要完全絕望,因為在另外那一邊或許可以得到什麼。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自己該如何來認識自己,運用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